最近有多少人把支付寶的錢提出來了,你怎麼看待支付寶更換法人這件事?

君子59595


具體有多少人把錢取出來不知道,但是,

我敢肯定,因為恐慌取出來的錢,大部分還會再存進去。這只不過一種非理性投資的演習,也是對餘額寶的一次不小的考驗。

原來餘額寶限額限購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通過這次考驗,可以看到恐慌時的力量了吧?何況這次只是部分人對支付寶的一個誤讀。

由此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餘額寶當初不限額限購,如果餘額寶T+0不限額1萬元,如果馬雲真的突然宣佈退出阿里,結果會是怎樣,細思極恐,真的很難預料啊!

所以,理財的風險始終是存在的,有時根本算不上風險,但是會被恐慌放大,就像這次支付寶的人事變更,我看到後根本沒當回事,卻發現評論裡竟然有人說把錢取出來,而且還有很多人點贊和附和,解釋半天都沒用。

很多人都說,她只相信馬雲,馬雲在就放心,馬雲不在就不安全了。其實這就是風險因素。因為這樣他的資金會隨著馬雲走,如果這樣的人一多,就會發生踩踏的風險。

如何避免這種非理性的風險?我一直認為,對於低風險理財產品一定要分散投資,這個問題我說過多次,貨幣基金那麼多,為什麼要把全部身家全部放在餘額寶呢?至於怎麼辦,我以前回答過,可以返回去看看。

最後再說一下支付寶變更法定代表人的問題,我的觀點是:

1、這本身只阿里系一個小公司的人事調整;2、馬雲也沒料到投資者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3、有些投資者對於這個新聞誤讀了;4、支付寶對這個事情的回應有點簡單;5、這個事情暴露出支付寶和基金公司對投資者教育的缺失。


關注理財,請關注天涯孤行者!


天涯孤行者


本來支付寶更換法人也很正常,因為馬雲也會老,馬雲也會退出,換成葉鬱青或者其他人,都很正常,只是遲早的事情,就像李嘉誠,他退休傳位給大兒子這事很正常。為什麼會引發大家對自己的資金安全的擔心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大家都相信馬雲,認為馬雲比較靠譜,法人突然換人,大家又對這個新法人不太瞭解,所以,一下子還不太適應,很多人就開始提現撤離。其實,法人代表是誰根本無所謂,只要原來的制度不變,為廣大民眾服務的信念不變,換成是誰都差不多。

第二,大家之前飽受到一部分P2P、線下理財等騙子公司之苦,很多人的財富瞬間灰飛煙滅,所以一聽到有風吹草動,就會高度警惕。其實支付寶公司換個法人代表又怎樣呢?如果支付寶不按規矩辦事了,自有監管部門進行監管、懲罰,而且第三方支付是要有金融牌照的,現在已經非常規範了,不像P2P理財,魚龍混雜。

所以面對支付寶更換法人,我們大家可以默然處置,不要因一時恐慌而大家都一起去擠兌現金,這樣反而會製造出新的麻煩和危機。平時該怎樣就怎樣,這樣就好。


不執著財經


法人更換沒啥事,餘額寶利息下降才慌吧?

我幫大家搞搞清楚。

螞蟻金服回應稱,支付寶運營主體是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大股東是螞蟻金服),而不是支付寶(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可不可信呢?

通過工商的信息顯示,支付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公司簡稱“支付寶”,而支付寶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管理著項目支付寶。

各位能理解這個意思嗎?

好比是太子不是交給皇后娘娘養,而是給了貴妃娘娘撫養。

朝臣們有所顧忌和不按,是有道理的。

支付寶信息科技公司的註冊資本是1千萬,支付報網絡技術公司的註冊資本是15億,相差了了50倍。看實力,我是相信支付寶歸誰管的。

此次支付寶公司變更除了馬雲,其他人的變更也請注意下。

不僅馬雲不再擔任法人,蔡崇信、金建杭、彭蕾都退出了。

各位要是恐慌害怕馬雲地位受了什麼影響,那麼蔡崇信,彭蕾等都退出,該擔心的不是馬雲,而是支付寶信息科技這個公司只是“擺設”一般了,就像不得寵的“皇后”,皇上有新東西,都去妃子那裡。

因為法人更換而把錢提出來的不多,倒是因為餘額寶利息狂跌而把錢提出來的多。

餘額寶的利息持續降低,如今已經快跌到3.2%了,存10萬塊錢,一天只有8塊多,要知道,幾個月前存一萬,一天的收益是11塊。

這讓人很不安。

我也在考慮把餘額寶裡的錢轉移一些了,餘額寶放個5.6萬當做活期零花錢就行了,放個幾十萬已經不划算了。


傅一聲


2018 年 8 月 29 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大部分是都放著鉅款的支付寶公司法人發生變更,由馬雲變更為葉鬱青了。對此,因為最近 P2P 的瘋狂暴雷,大部分人開始開始產生了恐慌,畢竟很多人都是把錢放支付寶的。

而螞蟻金服不久後回應稱,支付寶運營主體是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而不是支付寶(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就是說,變更個法人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完全不影響支付寶的正常運行,也不存在說支付寶暴雷這種情況。

那最近是否有很多人把支付寶裡面的錢取出來了呢?以目前身邊人的情況來看,並沒有多少人把支付寶的錢取出來,支付寶變更法人對我們支付寶裡的錢並沒有影響,因為支付寶還沒有上市,根本不會因為法人變更而受到股市的影響。

從購物消費到本地生活,支付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緊密聯繫,但變更法人這種事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我們放在支付寶裡面的錢大部分都是活期的,例如餘額寶。

因為最近 P2P 的各種爆雷,不少人開始對所謂的互聯網金融產生了懷疑,對線上的金融交易開始變得異常擔心了,所以也有部分人把支付寶上的錢又轉存進了銀行卡。

其實,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庸人自擾,杞人憂天,如果支付寶都出事了,那我們的錢即使放銀行估計也是無濟於事的。

說實話,支付寶 P2P 基本毫無關係,支付寶也基本不可能存在跑路的可能性,畢竟支付寶螞蟻金服的背後,是阿里巴巴,是馬雲。

但值得注意的是,餘額寶現在的利息是越來越低了,不過以支付寶這種獨角獸來講,風控體系應該說是很完善的了。

反正,以現在的行情來看,即使支付寶法人發生了變更,但我們的錢放在支付寶或者銀行,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了。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你認為支付寶法人變更的背後意味著什麼呢?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stormzhang


更換法人只是一個比較有新聞點的因素,真正讓大家放棄支付寶或者說餘額寶的,一方面是因為P2P的爆雷潮,很多人對線上金融平臺都較為擔心,所以從支付寶上退出了錢。雖然支付寶和P2P的定義毫無關係,跑路的可能性也並不是很大,但是還是引起了大家的擔心,並傾向於將內部的錢取出,存入更信任的銀行賬戶當中。

另一方面,餘額寶的利率現在越來越低了,當然這個信息與更換法人的信息對照,讓用戶對於支付寶的信任程度下降,更傾向於將錢取出存入利率更高或者更加信任的平臺。

擁有這樣想法的兩部分用戶幾乎佔據了支付寶50%以上用戶的思想,所以他們很可能選擇直接從銀行支付在淘寶天貓等購物網站的訂單,而不再在支付寶中留餘額。

對於螞蟻金服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現在需要客服的難題。


鉛筆道


實際情況及影響

多少人提現的數據只有支付寶的後臺數據才有,普通人和其他機構並無相關的數據,當然因為不瞭解而跟風取現的人肯定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但絕對不是主體。

在社會經濟體制中,企業更換法定代表人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茅臺法定代表人也換,四大行的法定代表人也換過,這些企業出過什麼問題嗎?

先不說此次變更的是支付寶(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而非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這家企業才是支付寶的運營主體),而且此次變更後馬雲仍然掌控最後的實際控制權,所以有什麼好擔心的。

PS:額外說一點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企業法定代表人也不是馬雲而是彭蕾,我們用了這麼多年支付寶,有影響嗎?

額外說明一點

退一萬步講,假設支付寶真的倒閉了,你存在餘額寶的資金也沒有任何影響。雖然我們在餘額寶可以購買貨幣基金,但這些基金卻不是餘額寶的,餘額寶只是提供一個銷售渠道,基金公司通過餘額寶這個渠道上銷售基金產品,繳納一定的渠道費用給予餘額寶。

所以嚴格來講,餘額寶是一個銷售平臺,跟微信理財通類似,而非經營主體。 故而即使支付寶真的哪天關停了,你也只是無法通過餘額寶贖回你的資金而已。你的資金並不是說就損失了,他們仍然存放在你所投的各家基金公司的產品中,這時候你可以通過託管銀行或者基金公司直接贖回。

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本次所謂的支付寶變更法人其實對企業並無什麼實際負面影響,我們的資金照樣可以安全存放在支付寶中。


鯉行者


目前為止,尚無法統計出有多少用戶已經從支付寶取出資金。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此次支付寶的法人變更行為讓大多數投資者產生了恐慌情緒。這也難怪,畢竟老百姓的財富積累都不容易啊!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18年8月29日,支付寶(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發生變更,由馬雲變更為葉鬱青。另外,葉鬱青還兼著支付寶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職務,同時也擔任杭州阿里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等。

此外,根據工商信息顯示,董事蔡崇信和金建杭均退出,新增了吳瑩和馬麗麗,監事則從周毅變成了和富強。但是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法人依舊是彭蕾,公司的股東是浙江螞蟻小薇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按照螞蟻金服官方聲明來看,此次變更法人並沒有什麼意味,只是企業內部治理的範疇。畢竟支付寶仍然屬於螞蟻金服旗下的核心業務板塊之一,而馬雲還是螞蟻金服的掌舵者。所以說,大家不要驚慌失措!


其實,變更法人這種事倒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只是因為支付寶與廣大用戶日常生活密切。關係到國內近5.5億用戶的資金安全,因此才引發關係。最後溫馨提示大家: 切勿匆忙提現,導致擠兌出現流動性風險。反而對大家的資金安全不利。


東震木


  人們進行提現,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法人代表更換,而是因為最近的餘額寶的動作太多了。特別是餘額寶進行升級,新加入八隻貨幣基金以來,7日年化收益率驟降,甚至對接個別貨幣基金跌破3%。

  餘額寶的收益不行,就有了提現的理由。而恰好支付寶法人代表進行更改,加大了對餘額寶收益的恐慌。

  要說具體有多少人進行提現,那應該只有支付寶或者餘額寶才有確切的數字。但是應該不會多出很多,畢竟人們頻繁的使用支付寶支付的時候就常使用到餘額寶。不過在提現金額上應該會高出許多,人們是特意進行提現,而非用於支付。

  怎麼看待呢?正常看待吧!因為在整個阿里系中的主要企業馬雲都不具備有法人代表的身份,比如阿里巴巴、天貓、淘寶、螞蟻金服、網商銀行、商誠小額、小微小額、芝麻信用、天弘基金和支付寶(中國)網絡等法人代表都非馬雲。

  而如今支付寶(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由馬雲更改為葉鬱青也屬正常,畢竟馬雲身份高貴嘛,有些小事瑣事不好出面,也沒那個時間。

  還有的就是支付寶(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外企,名為ALIPAY CHINA HOLDING LIMITED,非螞蟻金服。螞蟻金服控股的是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企業,後者“網絡”公司才是支付寶運營主體。

  而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支付寶運營主體)法人代表並未作出更改,仍舊是彭蕾,也非馬雲。

  螞蟻金服對此作出回應:“支付寶的運營主體是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並非支付寶(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變更屬於公司內部治理範疇,與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無關。”並表示“法人變更什麼都不意味”。

  確實是的,法人變更什麼都不意味,僅是公司內部治理範疇,與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無關。何況餘額寶對接的是貨幣基金,基金賬戶非支付寶賬戶,支付寶裡的螞蟻財富和網商銀行僅是貨幣基金的銷售方,並不參與基金管理和運營。

  即便是作為銷售方的螞蟻財富和網商銀行也跟支付寶是相獨立開來的企業,非支付寶的子公司。


三人聚眾


其實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會有人把支付寶裡的錢取出來。

我想理由無非就是覺得支付寶法人變了,支付寶裡的錢不安全了,我覺得這都太感性了。

首先來看支付寶的法人變沒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8月29日,支付寶(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確實發生了發生變更,由馬雲變更為葉鬱青。

但就此就說支付寶的法人發生變更就太片面了,因為我們常說的支付寶的運營主體其實是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而非此次發生信息變更的支付寶(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再來看支付寶裡的資金安不安全

以前大家都認為支付寶裡的資金安全,可能是因為馬雲這塊招牌,而其實真正的支付寶的法人代表,這些年來一直就不是馬雲,而是彭蕾,從2010年1月開始彭蕾開始兼任支付寶CEO,同時她也是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的董事長,起碼從工商資料上來看是這樣,那這些年來支付寶裡的資金就不安全了?

別的不說,就說從2013年開始的餘額寶,從無到有,到今天根據支付寶半年報,天弘餘額寶的持有人戶數達到了5.586億戶,戶均持有2603元,大家都認為資金是安全的,但這一切實際上管理都是彭蕾而非馬雲。

所以,你以為你以為的真的是你以為的的嗎?支付寶資金的安全,並不會因為法人代表是誰而改變,但是你當然有權選擇相信和不相信。


鑫財經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馬雲和馬化騰的時代,是微信與支付寶的時代,現在出門不用帶現金了,一個手機基本上搞定生活中的所有事情,打車、點餐、住宿、租車、借錢、理財、社交、遊戲娛樂等等,可以說它們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人們的心。近日馬雲丟掉支付寶法人身份,被葉鬱青代替,眾多網友驚呼“要變天了嗎?花唄還能用嗎?”

支付寶這幾年可謂是深得民心,紅包讓人們降低了生活成本,雖然每次很少,但是基數大啊,支付寶8億用戶,你算一下每天發出去多少錢?借唄、花唄讓人們有了提前預支的途徑,對於解決不時之需,生意短時週轉的創業者起到了極大的幫助作用。有些人可能還對支付寶不是很瞭解,我們先來回顧一下。

支付寶的借唄是短時週轉類產品,是有日息的,大概0.02-0.05%之間,據用過的人說最高達到30萬,一般情況下,芝麻分達到650分以上的支付寶用戶有機會被邀請使用;花唄是依據阿里巴巴的購物數據,對用戶開放的先消費後還款類產品,其免息期最長達到52天,由於阿里龐大的數據庫,如今同類產品中其普及率達到最高水平。

互聯網金融是支付寶的核心,芝麻信用體系是支付寶運營的核心體系,如今也是最被人們認可的體系,眾多機構與此體系達成合作關係。面對如火如荼的支付寶,微信方面也是不甘落後,微粒貸就是其經典之作,模仿度高達90%,憑藉自身的流量優勢,也是直接佔據第二的位置,鮮為人知的“百眾小匯”也是其模式變更的經典,主動申請制替代被動邀請制,更有利於給用戶提供便利,據在其公眾號裡面使用過的人反饋,最高達到了30萬,萬五的費用,極受公眾平臺粉絲的鐘愛。

競爭代表著進步,這幾年大家也有目共睹,但是這次的事有點大,讓人難以捉摸,法人的變更預示著馬雲自身不能夠在代替支付寶發言,未來的影響不可估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