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我們的20歲30歲

不知道為什麼,25歲開始,就逐漸害怕30歲的到來,每當有人說自己”奔三“了,言語裡多少帶著點惆悵的調調。

害怕30歲的碌碌無為,害怕30歲無房無車,害怕平庸,害怕墮落,甚至害怕30歲時的啤酒肚,熟女妝,感嘆自己成為了那一類油膩的中年人。

有人說:不要在你30歲時,做一個只會玩手機的胖子。要努力變得不一樣一點。這讓我想起來那個,據說每年年中,都會被推上“熱門搜索”的TED演講視頻。

看完以後,你可能會明白,30歲的時候,如何讓自己成為不一樣的人。

-1- 30歲是全新的20歲?

TED最火的視頻之一,大概就是《20歲時光不再來》。一個播放量為979萬次的演講視頻,被狂轉60萬餘次,其傳播威力顯而易見。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分享者Meg Jay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她接待的第一位諮詢者是一位20歲的姑娘,姑娘正在和一個“渣男”談戀愛,並深陷其中。

她想和Meg Jay談一談關於“男人”、“戀愛”的話題。

20歲的姑娘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30歲是下一個20歲”,她承認,“她不會嫁給現在這個男人的”,因為20歲的她還有很多時間。

一開始,Meg Jay和這位姑娘一個想法。20歲的她們最大的資本就是“有的是時間”。

但是很快,她的導師就催她說,你要快點引導這個姑娘了,因為她雖然不會嫁給現在“這個男人”,但是她會嫁給下一個“這樣的男人”,“他們”可能一樣渣。

而最好的建議,應該在她適婚年齡到來之前。

直到這個時刻,Meg Jay才意識到,“30歲不是一個全新的20歲”,你20歲的選擇,終將影響你30歲所做的決定。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我們人生的80%決定時刻,發生在35歲,也就是說,那些覺悟、了悟、頓悟,大部分發生在30歲中旬。

但是,如果你拍著腦袋對20歲的他說,“從現在開始,你還有10年,才會進入人生的重要時刻”,會發生什麼?

什麼都不會發生了。因為,這就像是告訴一個人,他還有10年可以揮霍。你偷走了他的緊迫感,讓他完完全全處於“舒適”當中,還能發生什麼呢?

一旦到了30歲,你突然意識到,你不能擁有現在想要的事業,不愛現在的家庭,給不起現在的孩子一個弟弟妹妹,然後再回憶20歲的自己,當時在幹什麼?

好吧,當時的你,正處在非常安全的舒適區裡,坐等30歲的到來。

20歲,是一個人發展的關鍵時期。而我們卻在揮霍它。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我們習慣了忽視,但是會迎來之後的更多迷茫——為什麼30歲的自己仍舊一事無成,為什麼看著遠處高樓聳立,而夜晚加班的你,還是無房無車無存款。

或許你深深地恐懼著,在這樣的夜裡,哪天真的被遺忘了。

那麼20歲的“你”到底應該做什麼,才能在未來的日子裡不迷茫?

當然是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為真正意義上你想要的生活做最足的努力。這樣,你或許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Meg Jay分享了很重要的建議。

她說,她遇到了Emma,一個非常向往從事藝術工作的20多歲女孩,前來她的診療室諮詢。

Emma一直以來都很焦慮,她生活環境不好,有一個脾氣比能力大的男朋友,自己一直想做的職業,卻從來沒做過,她已經做waitress洗了很久的盤子了。

有一天,她突然來診療室哭了很久,說:“如果我出了交通意外,誰來照顧我”,她不知道自己的緊急聯繫人可以填誰。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Meg Jay給了她建議,忘掉自己的身份認同危機,開始重新積累身份資本;同時,走出舒適區,不要沉溺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積極積累你的弱關係。

積累身份資本,事實上就是做一些可以增加自身價值的事情。你需要走出舒適區,重新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或是學習。同時,認識更多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通過這些“弱關係”,來獲取完全不一樣的信息。

新的資本和信息,更多的來自於你熟悉的圈子以外。

後來,Emma聽從了這些建議,她去了一家藝術博物館工作,而這份工作,也讓她有足夠的理由離開渣男。如今,她的緊急聯繫人一欄,已經不夠寫了。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走出心理的舒適區,做更多增加自身價值的事,認識完全不熟悉的人,接受更多不同的信息,

這是20歲的人們最應該做的事情。

“30歲不再是新的20歲,把握好你的成年時期”,“別被你不知道的事,或是沒做過的事,定義”。

勇敢走出舒適區,從現在開始,定義你的人生。現在,就是你最不可以揮霍的光陰。

-2- 勇敢走出舒適區

忘掉身份認同,並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從來不是一件令人愉悅、輕鬆的事情。

這讓我想起來這兩天熱映的《巨齒鯊》和女主李冰冰。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眾所周知,明星“西”遊是太多人的夢了,但是中國明星參演好萊塢作品,打醬油是常事。就連章子怡也曾坦言好萊塢給到自己的角色無足輕重、薪酬低得可憐,最終選擇退出。

但是,恰好面臨轉型的李冰冰,做出了一個這樣的決定:

“我不想去(好萊塢)做邊邊角角,要做就做到最好。”

面對轉型期的明星,常常沉沉浮浮然後就消失了,對於女星更甚。這大概是女星獨有的悲哀。

但是,當時快40歲的李冰冰不甘就這樣沉浮下去,也不願意妥協市場對“女星”的定義。她決定開拓國外市場,通過“西”游來換取自身資本的穩固。

37歲的李冰冰開始學習英語,對於曾經英語27分的她,這就是個死局。

但是,李冰冰不敢停滯不前,她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嘗試了完全不擅長的新事物,通過自身努力,不斷突破自己。

2011年登上美國脫口秀《The View》時,她還曾被網友吐槽發音不準和用詞不妥的問題。但是後來,李冰冰甚至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親善大使”的身份,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做全英文演講。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這一次,更是與傑森·斯坦森合作,靠《巨齒鯊》C位出海,終於成為中美合拍電影中的女一號。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李冰冰坐困“大花們”的轉型危局,卻用自身的努力換來了成功,在她看來,勇敢走出舒適區,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有次在微博上看到她的採訪,當聊到英語這個問題,她說:“堅持下去,不停的說”。這似乎又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性格中始終有股豪爽勁兒的自信範兒女孩。

同樣勇敢走出舒適區挑戰自己的另一位女神,就是韓雪。年初的《聲臨其境》令無數人對她刮目相看。

有一期節目裡,韓雪為《海綿寶寶》全英文配音,一人分式兩角,分別配了海綿媽媽和海綿寶寶兩人物的一組對話。

一口流利的英文,讓在場所有人大呼驚奇。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國家話劇院常務副院長王曉鷹甚至誇道:“能用英文這麼強烈鮮明地去表達人物的性格形象,她的節奏、氣息轉換,所有誇張的表達,和畫面裡的人物動作,都貼得非常完美。”

而韓雪真正學英語,卻是在極艱難的碎片化時間裡堅持完成的。三年前,為了學英語,她每日擠出2小時碎片時間,堅持學習,從未間斷。她不會給自己任何藉口,停下當天的學習。

很多合作的明星朋友都說,別人在片場休息打遊戲,韓雪一個人背背英語,看看書,非常安靜。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韓雪強迫自己去適應這樣高強度的學習,她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刪掉了手機遊戲,減少不必要的網絡社交,把零碎的時間拼起來,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裡變得更有價值。

有人曾經諷刺韓雪是個“花瓶”,但是,韓雪直面批評,用自己的實力證明:就算是做花瓶,也要做有價值的花瓶。她完成了自身資本的提升。

正如作家胡晴舫曾經感嘆的那樣:這個世上,有些人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李冰冰也好,韓雪也罷,她們時刻不在逼自己,勇敢走出舒適區,努力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有意義的事,為自己不斷增值。

-3- 打破舒適邊界,快速提升自己

這就是典型的“紅桃皇后定律”。在你所處的這個區域,只有不停奔跑,才能讓你保持在原地,而不至於後退。這樣,至少可以保證你不被時代淘汰。

如果你前進,那你需要花兩倍速度奔跑。

你看,走出舒適區,接受外來事物,接受熟悉圈子以外的人給與的資本,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但是,這卻是最必要的。就像《其實你也可以很有趣》中寫到的那樣,“走出你的舒適區,去感受,去接觸奇蹟發生的地方。”

為自己增值,讓自己變成不一樣的人,就從現在開始。

韓雪《聲臨其境》完美逆襲:走出舒適區的人,到底可以多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