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作為中國第一位WBA雛量級青年拳王金腰帶得主,張方勇依然在訓練之餘送著外賣。「拳王」的頭銜並沒有改變他的生活,卻足以令他每一天都在給自己製造希望。

文|麥子

圖|受訪者提供

「搏一次」

張方勇上一次站在拳擊擂臺上是2017年7月1日。在WBA(世界拳擊協會)中國雛量級青年金腰帶拳王爭霸賽中,他在第六回合以TKO(技術擊倒)戰勝對手,成了中國第一位WBA雛量級青年拳王金腰帶得主。

張方勇參加的比賽是50.8公斤的蠅量級。賽前,他的體重在標準範圍內,但對手體重有54公斤多。在職業拳擊比賽中,同一級別,如果雙方重量懸殊,比賽要麼取消,要麼升級。為了讓比賽能夠進行,張方勇請組委會把量級調整為53.5公斤的雛量級,以降低對手的減重壓力。只是,這樣一來,張方勇等於是在跟比自己高兩個重量級的對手比賽。

硬著頭皮上總比放棄要好。這是他等待多年的機會。對他這種「草根拳手」來說,這也許是唯一一次爭奪拳王金腰帶的機會。他不得不「搏一次」。

搏——是張方勇從15歲開始的常態。

1993年5月,張方勇出生於重慶市雲陽縣沙市鎮,是家中老么。雲陽縣是出名的「面工之鄉」,全國75%麵條加工經營者都是雲陽人。張方勇的父母也在其中,不出意外,頂多上完初中的張方勇也會像哥哥姐姐一樣,跟著父母外出加工麵條。張方勇不想跟麵條耗著,他要找個別的路子出人頭地。

15歲那年,萬州摔跤隊到他們中學選苗子,張方勇毛遂自薦,教練以「年紀有點大」拒絕了。最後,張方勇直接在地上做了組俯臥撐,勉強被選上了。他並非真想練摔跤。當時雲陽出了個舉重世界冠軍伍健,張方勇想像她一樣,學一門體育離開小村鎮。只要能帶他走出四面環繞的大山,讓他學什麼都行。

儘管是體校訓練最刻苦的那個,張方勇大多數時候也只能給十二三歲的學生當陪練。練了一年,只得了個重慶市第三屆運動會第三名的成績。教練看不下去了,勸他:「別再堅持了,堅持下去也不會有希望」。

班主任建議他去學拳擊。張方勇在網上看到了一些職業拳擊視頻,尤其仰慕職業拳擊明星曼尼·帕奎奧。那個出身貧困的菲律賓小個子靠一雙拳頭掙了數十億美金,共獲得8個級別的拳擊冠軍。張方勇從此打定主意學拳擊,想像帕奎奧一樣用拳擊改變命運。

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與只有獎牌沒有獎金的業餘拳擊相比,職業拳擊有著更為完善的商業運作,拳手級別越高,出場費也越高。目前,鄒市明的出場費高達上千萬人民幣,而世界拳王梅威瑟則能拿到一億美元的出場費——職業拳擊也因此成為了無數窮孩子想要改變命運、飛躍階層的路徑。

張方勇開始決定學拳時,整個萬州沒有一家拳擊館。他上網搜了好久,在西安找到一家健身房,據說那裡曾走出過一位金腰帶得主。父母不願讓兒子再去幹那「捱打的營生」,但拗不過他,還是給他打了2000塊錢。

到了西安後,現實將張方勇的想象一拳擊碎。他以為在這裡也能像在體校一樣交點學費,管吃管住管訓練。結果,光是訓練費就要3000多。張方勇在附近村裡租了個每月100塊的單間,還在小姨家幫忙搬麵粉。最開始一次搬一袋,每袋50斤,後來,最多的時候,張方勇一次能扛4袋。搬麵粉要用手指抓牢麵粉袋兩角,時間一長,他的指甲變彎,像一雙貓爪。每月,他能拿到2000塊錢,基本都用在拳擊上。

練了沒兩年,張方勇就盤算著離開了。西安的拳館並不專業,他覺得這裡的人練拳就是打沙袋,不過是種消遣。人在其中,心浮氣躁,越練越懶。

後來,他在雜誌上看到雲南有家拳擊俱樂部出了一位名叫「熊朝忠」的拳王,即將挑戰亞洲拳王。熊朝忠跟張方勇一樣,個子不高。因為曾在煤礦拉過煤車,也被叫做「礦工拳王」。張方勇第一次知道,原來中國也有像帕奎奧一樣靠拳擊改變命運的人。

2012年3月,19歲的張方勇坐了36個小時硬座到了雲南。他在俱樂部附近的城中村找了個單間,周遭住了不少拳手,熊朝忠就住在他樓上。他花了1900多元在俱樂部報了名,那裡到處貼滿了熊朝忠的照片。

那一年,熊朝忠在WBC迷你輕量級拳王爭奪中擊敗對手,成為世界拳王。當時,張方勇就在擂臺一角,他負責提水桶、搭擂臺、壓圍繩。這場比賽過後,熊朝忠的出場費水漲船高,買了豪車,為慈善捐款幾十萬,創辦了自己的拳館,也搬離了張方勇所在的城中村——他們在這裡,僅僅做了兩個月鄰居。

這兩個月中,兩人在同一家拳館訓練,張方勇經常充當熊朝忠的陪練,希望藉此得到高手指點。他記得自己捱過最重的一拳就是熊朝忠打的。熊朝忠的經歷令張方勇的信心更足了,他覺得自己來對了地方,「我訓練這麼刻苦的人,一定也能像他一樣打比賽」。

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張方勇(右)和熊朝忠

逆襲

只是,職業拳擊的世界就像一座等級森嚴的金字塔,想成為頂級拳手、拿到高額出場費,就意味著需要從最底層的比賽打起,一點點攀爬,而最終能達到頂點的人,少之又少。

2014年,張方勇差點被打趴。當時,他剛剛在國內打完自己的第一場職業拳擊比賽,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筆出場費——600元人民幣。他用這筆錢給自己買了一副泰國產的拳套,而這場勝利也讓他有機會去國外打比賽,去做高排名拳手向上攀爬的「墊腳石」——商業化操作的職業拳擊比賽一直有個常規操作:排名較高的拳手會選擇鐵定能打贏的低排名對手來給自己「刷戰績」。張方勇第一次出國參賽,就是作為一塊被選中的「墊腳石」。

那年10月,他去日本參賽。站在擂臺上,周圍觀眾掌聲熱烈,其中有一兩百個中國人,張方勇覺得自己「真的進入世界舞臺了」。

日本是亞洲第一拳擊強國,在現役亞洲拳王排名上,前50名有超過一半都來自日本。對於自己的「炮灰」身份,張方勇自己倒不太在乎,「不管輸贏,總當是一種磨練,至少有比賽可打」。對於排名靠後的草根拳手來說,「你根本沒得選,都是別人挑的你。」

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在日本和泰國的兩場比賽,張方勇接連被打敗,鼻樑斷了,眉骨開裂。直到現在,他的鼻子仍是歪的。那時的張方勇已經21歲,備戰比賽花光了他所有積蓄。因為沒錢,12月回到昆明後,他拿不出縫合傷口的錢,只能自己買消炎藥、紗布簡單處理,不敢輕易睜大眼睛以防傷口開裂。

那年春節,是張方勇過得最絕望的新年。回老家的他打算就此放棄,跟著家人外出做面,就這麼安安穩穩過下去。

在老家看醫生時,醫生問他傷是怎麼來的,他答:「去國外打拳擊受的傷。」醫生讚賞他已經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拳手中很厲害的了。這也許是醫生的一劑止疼藥,但效果相當管用。在醫院養傷的十幾天,同病房的老人都知道了這個年輕人出國比賽,紛紛誇他。這讓張方勇感到欣慰,「這時候已經不是單純為了改變命運而練拳擊了,它帶給了我一種成就感和自信」。休息數月後,他再次回到昆明。

訓練依舊從每天下午2點開始,其他時候張方勇仍然要工作賺生活費。幾年間他幹過保安、服務員、擺地攤……攢了點錢就買了輛二手電動車開摩的。張方勇害羞,張不開口拉客,有時候在KTV門口等到凌晨一兩點,最後還是獨自回家。生意最好的時候,他一天也不過拉十來單,賺一百多元。2016年前後,外賣行業興起,他索性送起了外賣。

但這份工作並沒有比開摩的容易多少。送外賣不到一個月,張方勇的車就被偷了,損失6000多。而不熟悉業務的他還經常因為沒能準時送達而被給差評,「一條差評就得被扣70元,跑一個單子才賺五塊五。」當時,他一個月跑單賺的錢不過兩三千。

生活看上去仍然沒有希望,但作為拳手,吃了兩次敗仗的張方勇好像突然開了竅。他總結出了前幾次比賽中自己在防守上存在的問題,加強訓練。2015年一整年,他打了8場比賽,其中7勝1平。最讓他驕傲的是打敗了全運會拳擊冠軍董壯壯。

想從業餘拳手轉型為專業拳手的董壯壯同樣需要一塊「試金石」。2015年12月末,他選中了張方勇。在得知跟張方勇比賽之後,董壯壯的菲律賓教練一臉不屑。在此之前,董壯壯創下了五次KO對手的戰績,跟他比起來,張方勇是個不折不扣的「屌絲」。

那段時間,張方勇每天四點多起床跑步20公里。儘管他幾乎沒有勝算,但還是有人支持他。俱樂部資歷最長的教練從沒替學員拿過靶,那次破天荒替他拿靶訓練。張方勇開心得特意拍照留念,決定一定要咬緊牙關打完比賽。

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經過專業訓練的董壯壯身手靈敏。一開打,張方勇覺得自己「就像他的移動沙包」。第二回開始後,底下的人為張方勇打氣,他拼著一股勁兒打,終於在第四回合擊倒對手。為保存對手顏面,原本六個回合的比賽被緊急叫停,裁判宣佈張方勇獲勝。

這次比賽後,董壯壯不再打職業拳擊賽,重新回到業餘比賽中,「沒想到他會在我這兒翻船,」張方勇說。此後,在全球1000多名同級別選手中,張方勇世界排名第120,中國排名第一。

打的是「慾望」

戰勝董壯壯的一年後,張方勇終於迎來了那場讓自己加冕拳王的比賽。

只是,比賽被調整為雛量級後,張方勇果然先吃了個虧。對方毫不手軟。第一回合,張方勇捱了一記重拳,「差點昏迷過去」。緩過來後,他憑著本能連出重拳,到第四回合已佔據點數優勢。第六回合,對方的手已經抬不起來,無法防守。在裁判宣佈前,張方勇就知道自己贏了。

當時,有人統計過,張方勇在一回閤中出拳一百多下。在一般拳王比賽中,一回合出幾十拳已是相當厲害,超過一百下堪稱「恐怖」。張方勇不給自己留任何調整的時間,他只是從頭到尾都在揮拳。雙方打得頭破血流,險些飛出擂臺,落到場外的解說員面前。

看到張方勇在擂臺上奮力揮拳,沒有人能想到,在拿到這個金腰帶前的一週,他還在送外賣。那是對意志力的賽前集訓。他每次比賽都要減重五六公斤,為了工作和打拳,只能餓著肚子看後廚做排骨,再把它們送到客人手裡。

而終於拿到金腰帶時,臺下只有姐夫和外賣公司老闆領來的幾個朋友在現場。當時,張方勇唯一的感覺是手裡的金腰帶還挺沉。很快,他又感受到了拳王的另一重體驗:疼。

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張方勇獲得金腰帶

當天晚上12點,腎上腺素退潮,痛楚淹沒全身。擂臺上挨的拳頭一一發作,他蜷在床上吐了一整夜,「沒有人知道一個冠軍回到家會疼得多難受」。

觀眾們喜歡看草根逆襲,拳擊圈卻有自己的規律,「圈子裡並不看好我們這些雜草選手,他們希望看到的是被培養出的明星選手。」張方勇說。

因此,不要命,這就是他的風格。相比技術型拳手,靠扛麵粉、當保安、送外賣打到現在的他,其實打的是「慾望」,那些被傾注大力氣培養的明星選手「沒吃過我們這種苦,永遠不知道我們的意志力有多強」。

拿到金腰帶後,張方勇的生活一度被改變了——電話「接都接不完」,參加各種活動、採訪邀請紛至沓來,全中國的拳擊圈幾乎都認識了他。他以為,一切都會越來越好。事實上,危機比轉機來得早。

忙於上節目的張方勇沒時間訓練、工作,短短數月就花光了一萬多塊積蓄,「就這樣,金腰帶讓我變成了一個負債累累的人。」

他不得不做回外賣小哥。因為練拳擊,張方勇身體素質極好。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雲南,他爬樓梯從不氣喘,下了電動車就是跑,沒有走著送餐的時候。那時他每天6點起床跑步,8點開始送外賣,下午則有固定訓練時間。一個月賺兩三千,也足以支付生活所需。他還曾創下一天送69單的紀錄,紀錄保持了半年才被打破。

隨著外賣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現在,張方勇要花更長時間等單、送貨。為了完成每天20單的配送任務,他把家搬到了外賣站點附近,在家裡放置了簡單的訓練機械,抓緊零碎時間訓練。而那條金腰帶帶給他的唯一影響是,偶爾會有人認出他,要求合影。在媒體報道最密集的時候,他不得不帶著口罩送外賣。

「全世界參與職業拳擊的運動員有幾十萬,但只有站在金字塔尖的那幾人才能真正改變命運」,張方勇說。他好幾次提到2017年打敗明星拳手鄒市明的日本拳手木村翔。這原本也是一次刷戰績的比賽,但沒有贊助商、靠打工度日的木村翔意外獲勝。贏了比賽後,木村翔仍然過著打工仔的生活,照樣要每天7點前趕到運輸公司,把啤酒逐一送到居酒屋。在張方勇的同門中,80%都是如此,「我只是他們中間的一個代表人物」。

在旁人眼中,有著「青年拳王」頭銜的張方勇似乎有更好出路。他可以頂著這個名號,開拳館賺錢,「但我不能只在這裡,我的夢想不是為了到這裡就結束的。」

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張方勇和中國職業拳擊第一推廣人劉剛(右)

他的夢想和他的拳頭一樣,不耍花招,拳拳到肉。

17歲,獨自在西安的張方勇夢想買一雙耐克標準跑鞋;24歲,拿到金腰帶的他想衝擊亞洲拳王;現在的張方勇只希望能堅持到再打兩場漂亮的比賽。當了拳王后,國外找他練手的人少了,他也不願用國內新手刷成績,所以想打比賽難上加難,因此,那場令他加冕「青年拳王」的比賽,也是他這一年多來參加的唯一一場正式拳賽。

張方勇始終記得只和自己做了兩個月城中村鄰居的熊朝忠。今年7月,對戰年輕選手時,熊朝忠坦言,如今的自己已經將打拳當作享受。對於張方勇來說,熊朝忠是榜樣,也是堅持下去的力量來源。如果說,他之前決定打拳的勇氣來自帕奎奧,那麼,能讓他堅持這麼久,很大程度也要歸功於熊朝忠,「這就是你身邊真實的人物,因為他的存在,我們才能堅持更久。」

練拳8年,他眼看著身邊的朋友有些早已放棄,36歲的熊朝忠也快要退役,但張方勇還在這裡。對他來說,「生活就是每天給自己製造希望。今天熬過去,希望一天比一天好,希望有一天能不送外賣專心訓練。那時候也許我會變得更強,能打贏更強的對手。」

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海明威的這句話,正是張方勇的精神寫照。在拳擊臺上,他有時被對手重拳擊倒,伴隨著久久不能平復的創痛;在生活中,巨大的經濟壓力讓他舉步維艱,不得不靠騎電動車送外賣維生。可是,不論怎樣,也不能熄滅他奔向拳壇頂峰的熊熊慾望,每一單外賣,每一處創傷,成為不竭的動力,成就更有力、更有型的自己。如他所說,「我不能只在這裡,我的夢想不是為了到這裡就結束的。」他不要像「憤怒的公牛」傑克·拉莫塔那般沉淪,而是要像從小攤販奮鬥成世界拳王的曼尼·帕奎奧那樣逆襲,用拳擊改變命運。

內心越有力量的人,外在越不礙於世俗定見,而是秉承個性,打造有型的自我,張方勇就是這樣。誰說豪車才是拳王的標配?誰說奢靡才是人生的終極意義?在生活的重壓之下,硬漢張方勇嚐遍人生困苦之後依然在拳王之路上踽踽獨行,型而不群,型走天涯。就像都市硬派SUV——北汽(BJ)20那樣硬朗有型,不同凡響,在喧囂浮躁的時代裡傳承越野世家精神,泰然自若,迎難而上,以自己獨有的節奏奔向遠方。

北汽(BJ)20正在尋找中國新型男的有型故事,有型的故事等你來圓滿。

點擊 http://fy.apppin.com/beiqi/index.php ,分享屬於你的有型故事,今夏最有型的人都在這。

他靠送外賣維生,最終用拳擊改變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