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勝利廣場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到底發生了什麼?

大連勝利廣場,位於大連市中山區,大連火車站前的青泥窪橋商業中心區,它的地下是多層龐大的購物、娛樂、餐飲和休閒於一體的綜合型五星級商場,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是大連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大連勝利廣場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到底發生了什麼?

因為勝利廣場購物中心就在火車站對面,所以人們把它稱作是大連的大客廳。每天從早到晚,這個大客廳都用它的富麗堂皇,琳琅滿目迎接著南來北往的客人。

勝利廣場的地上是兩座歐式建築,對稱而立,前面是古羅馬式的廣場開闊寬敞,充滿異國情調。入夜,500多盞華燈和各式霓虹燈齊放,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地下三層的百貨、遊樂場,旅遊一條街、內有小吃部、書店和保齡球館,為人們展示了一座地下大連。據說勝利廣場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地下商城,也是大連僅有的包含百貨、餐飲、娛樂等多種業態的購物中心,它著實讓大連人和來大連的人體會到了吃、喝、玩、樂盡在一城的樂趣,所以人們趨之若騖,比肩接踵,蜂湧而至。

大連勝利廣場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到底發生了什麼?

曾幾何時,幾乎每一個大連的男孩女孩都有逛勝利廣場的經歷,很多商鋪都是門庭若市的,從月入數萬元的高級白領,到經濟尚未獨立的中學生,在“勝利”不分年齡,不分貧富,都能找尋到一顆追逐時尚的心。在地下找不到出口的尷尬,千挑萬選找到一件心儀物品的喜悅,從200元砍價到50元的成就感……

而如今的勝利廣場是如此的衰敗,完全沒有一座大型廣場的氣派,更別提川流不息的人群,沒有人來人往的人群,商家商鋪就賺不到錢,因此閉門謝客的商家也越來越多,很多商鋪都是鐵將軍把門,打著出租出售的通知,但是無人問津,陷入到了惡性循環的境地,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大連勝利廣場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指發現,很多的主力店鋪都已經關店,有的門口掛出了招租海報,還有的則乾脆做起了倉庫。以往人流密集的東京小城、現在是門可羅雀的尷尬境地,都會名店街和乾隆大集的部分區域,關閉的店鋪甚至超過半數,甚至包括一些較為知名的品牌店,原先24小時經營的主力店“不夜城保齡球館”也選址別處。

大連勝利廣場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到底發生了什麼?

對於依舊堅守勝利廣場的業戶來說,也在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在地下三層箱包區,小指見到了正在看電視劇的業戶趙大姐,沒有顧客光臨,她每天也只能如此打發時間。“沒趕上勝利最好的時候,從我來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趙大姐的話語中透露著失望和無奈,雖然6年前剛進駐的時候已經過了勝利廣場的黃金期,但那時每年利潤仍有現在的3倍左右。

大連勝利廣場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業內人士向小指分析,和多數實體商業一樣,勝利廣場近年來也飽受電商的衝擊,相對於其他品牌服飾,勝利廣場內商戶銷售的時裝、鞋帽和飾品價格親民,與電商的競爭更為直接。加上高企的店面成本,和網購相比沒有優勢,顧客逐漸流失也不難理解。

另一方面,勝利廣場內的業戶多為私人經營,和其他大型商場相比,資金實力和抗擊市場風險能力都比較弱。對於多數業戶而言,一家店鋪可能是全家人衣食住行的支出來源,一旦市場有所波動,利潤大幅下降,他們會在短時間內選擇轉行或撤出。

大連勝利廣場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到底發生了什麼?

勝利廣場商業管理公司自身經營管理的問題。1998年8月勝利廣場剛開業,由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兩位資深教授率領100名碩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組成課題組,對勝利廣場的客流量及顧客結構進行深入調查,結果顯示:勝利廣場平時日均客流量15—18萬人次,節假日可達20—25萬人次。有78%為40歲以下的顧客,51%的人要在這裡停留1—2個小時,這種人潮涵含的商機就可想而知了。勝利廣場的當家人蔡辰男先生用他的臺灣漢神百貨的精華及經營理念,在大連這座美麗、開放、有魅力和騰飛的城市裡捕捉了商機,也創造了商機,並享受了那個時代的商機。

我們期待勝利廣場華麗轉身。小指注意到,勝利廣場中庭有一條標語寫著“廣場靠我們發展,我們靠廣場生存”,文字中流露出些許悲壯。而商場的廣播和新設立的標牌也出現了細微的變化,原有的“勝利購物廣場”被“勝利文化廣場”所取代,這是否也意味著“勝利”將開始一輪大規模的轉型升級呢?

大連勝利廣場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購物”到“文化”,勝利廣場如何華麗轉身,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當然,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每個人,都期待勝利廣場能夠依然延續當年的輝煌,為我們保留一份時尚印記,也為海內外遊客留下一份大連的美好談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