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汕頭老城,布局講究、設計高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

在汕頭工作、生活這幾年,我的很多個週末,都是在小公園一帶的老城中度過的。記得剛到汕頭時,我經常弄不清老城街區和建築的方位、朝向,總有些許的迷茫。為了不迷路,基本上只在小公園一帶方圓三五百米的地方打轉轉,以中山紀念亭為中心,沿著放射狀的一條條騎樓街折返。隨著一次次的探訪,我對老城逐漸熟悉起來,行走也越來越自如。最初我只是按圖索驥,尋找著名的建築、品嚐有名的小吃,現在已經能以自己的節奏和視角、帶著更加愉悅的心情流連於老城之中,因此也發現和感受到了書本和網絡之外的老城是那麼的真實與生動、新奇與美好。

漫步汕頭老城,佈局講究、設計高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

印象老城

我幾次見到乘大巴來的外地的遊客站在中山紀念亭附近吵吵嚷嚷,對導遊說破破爛爛的有什麼好看的,張羅著要走。其實欣賞老城必須有淡定、從容的心態,在街巷中,當你刻意放慢腳步時,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感受到心靈的滿足,甚至能嗅到時光的味道。

汕頭老城,佈局講究、設計高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呈放射狀的路網格局、四通八達的街巷,不僅使街景變幻多姿,也使行走線路更加靈活、有趣。蜿蜒綿長的沿街騎樓,既營造了濃郁的商業氛圍,也因能遮陽、避雨,給了行走其間的人們更多的人文關懷。老城中的建築基本是中西合璧,潮汕文化和異域情調結合在一起,每一棟都展現了建造者的實力,也體現了潮汕工匠們標新立異、爭奇鬥豔的本領。我注意到位於十字路口的建築較別處更為精緻,其立面弧線優美、流暢,使街道的轉向顯得柔和,彷彿一團綿延的波浪,韻律感十足,交融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潮汕建築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之一是門窗的隆重裝飾,我特別注意到老城區樓宇上的窗戶稱得上細膩之美加繁複之美,不僅幾乎沒有相同的式樣的窗戶,而且形狀除常見的方的、長方的之外,還有圓的、三角的及其他異型的,材質有木質百葉窗、銅框玻璃窗、鐵藝花窗和彩色玻璃窗,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窗旁外牆上的浮雕裝飾也非常講究,山水、花鳥、人物各式題材,想象力豐富,精雕細琢後不僅看上去立體感極強,也把窗戶映襯得格外醒目。漫步在老城的街巷中,抬頭低頭間,我們都會被其所傳遞的歷史、文化、美學、藝術等信息所感染和陶醉:比如,位於萬安路3號的陶芳酒樓雖位居深巷,但曾是民國時期汕頭城裡的餐飲名店。這座有著80餘年歷史的建築,現作為單位宿舍,人為的損壞隨處可見,但整體還算是比較完好,特別是以水磨石工藝拼花的樓梯色彩豔麗,加之其格外寬敞,仍舊氣勢十足;大樓門前高大的羅馬柱、山牆上葉蔓舒展的浮雕圖案、斑斕的彩色玻璃窗和曲線優雅的陽臺等還在默默地訴說著當年的風雅與華貴。再比如,行走在老城的次數多了,不僅為街景所傾倒,認真品讀街巷的名字也感覺十分的美妙,我發現老城街巷名字中帶“永”、“安”、“福”、“德”、“順”的特別多,甚至還有一條街直接就叫“吉祥街”。從這些街名不難看出,潮汕民眾對安康、富足生活的期盼,他們將這些美好的寓意鎖在地名稱呼裡,帶在平凡生活之中。

漫步汕頭老城,佈局講究、設計高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

我曾跟隨朋友造訪一棟老城小巷中的舊宅。住在這棟一千多平米洋樓中的是一對六十來歲的老夫婦和他們的小孫女。老先生帶領我們參觀了他的大宅,結實的木樓梯和地板,寬敞的天台,多得像迷宮一樣的房間以及屋內的各處手工純美的木雕和灰塑裝飾,令我們有點應接不暇,因為從牆體斑駁屋外是無論如何想象不出屋內的裝飾會如此華美。我們在宅中還看到很多件材質厚重、做工精良的德式傢俱以及一些明顯是舶來的用具時,內心充滿了好奇。老先生告訴我們說,他的祖上是與外國人一起開洋行的,屋裡的傢俱等都是百年前從國外進口的。為了證明這一點,老先生特意從一個大編織袋裡拿出兩塊中外文對照的當年洋行機構的牌匾給我們看,並與我們聊了很久祖上的榮耀與德澤。我想在老城的大街小巷中,蘊藏著生動故事的建築,應當不僅僅只有聲名在外的南生公司、汕頭大廈、胡文虎大樓、同文學館等,在老城的尋常巷陌之中,一定還有更多不為人知故事,等待著我們去探尋和發現。

漫步汕頭老城,佈局講究、設計高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

天兔颱風後,汕頭老城裡人去樓空的現象更多了,但還是能看到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仍生活在老城之中。我由衷地佩服生活在老城裡的人們,平和、淳樸、善良,我想正是這些人的淡然處之、隨遇而安,老城才能仍然保持著生命的鮮活。鎖匠、鐘錶匠、竹篾匠、箍桶的師傅、彈棉花的小夥、修自行車的大叔、裁縫鋪的夥計、做朥餅的婆婆、賣菜的小販、小食攤的老闆、藥行的郎中、算命先生、家門前釘珠繡花的婦女,七十二行的人們仍然辛勤勞作著;這些在別處或者汕頭新城中難以見到的勞動、生活場景,彷彿穿越了時空,在旁靜靜觀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使我更加期待,下一次漫步老城時在不經意間會邂逅怎樣的一隅平凡生活。我注意到這裡各種街邊的技藝都謹守傳統、一絲不苟,不禁感嘆,潮汕的工匠手藝了得,其精益求精的程度簡直可以與別處的藝術家媲美。儘管老城沿街吃、穿、用等各種與生活有關的鋪子地方不大、顧客也不多,但誠信、公道,人情味特別濃厚,尤其是一些老字號的食物,不僅百吃不厭,而且好吃不貴:緊鄰老媽宮旁的小藥店出售各種涼茶,其中香濃、順滑的老熟地湯十分的誘人,走過路過絕對不能錯過;福平路57號主要經營的是芝麻糊、杏仁糊,三塊錢一碗的小生意,居然可以按照顧客的意願各半碗的雙拼售賣,李姓老闆娘親手做的綠豆糕細膩、香糯,但屬於限量發售,想吃要趕早;飄香小吃店的小吃種類繁多,最好的享用辦法是邀上眾友、點上一桌,饕餮一番;西天巷蠔烙因《舌尖上的中國》報道,近日火了很多,許多旅遊者趨之若鶩,其實美味的吸引之外,店主邱淑英老人凡事親力親為,待人寬厚、慈愛,外鄉人在此品嚐著異鄉的美味的同時,也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信仰老城

多種信仰並存是汕頭的一個特色,老城裡教堂、道觀、佛寺、以及眾多民神廟宇和諧地分佈在各處,無論皈依於何,都可以找到自己傾訴的地方和心靈的慰藉。位於民權路上的基督教錫安堂建於1858年,因早於汕頭開埠,故有“先有錫安堂,後有汕頭城”的說法。位於外馬路東口的瑟諾堂是汕頭天主教教區主堂,這座教堂的聖堂分上下兩層,裝飾華麗;教堂中的唱詩班是由一位音樂專業畢業的修女主持,聖歌響起時,清澈、空靈的華音充滿了教堂,駐足傾聽,能感受到的不僅是“餘音繞樑”,還有信仰的力量。永平路旁名為怡安街的小巷裡有一間叫作延壽祠的善堂,雖地處一隅,但廟小神靈大,是汕頭市區唯一信仰道教的善堂,其所供奉的神像及擺放的神器全部是青銅的,尤其是那尊北極真武玄天上帝的塑像,據說是長江以南地區最大的一尊青銅塑像。而存心善堂純潮汕廟堂式建築中供奉的是宋大峰祖師,作為潮汕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慈善機構,它在扶危濟困方面有著良好的口碑,已經存在了110多年。我因工作的關係曾與存心善堂的會長蔡木通有過一面之交,瘦小的他不太善於言談,但從他簡單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他有一顆強大的慈愛之心,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對他來說是由衷的快樂。敬畏神明、積德行善在潮汕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老城中的人家在平凡的生活中堅守著自己的信仰,遊客從宅門前即可略知一二。信民神的,門邊有香插,信道教的門楣上方有八卦圖騰,信基督的,門上貼有“以馬內利”。另外,在老城的各種廟堂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善男信女虔誠的身影,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讀懂居於清貧的普通人是如何參悟人生的。

老城與海關

在一次次的探訪老城過程中,我瞭解到這座城市是“百載商埠”的見證,其形成、崛起、興盛,與潮汕人敢為人先及較早開展國際貿易有密切的關係。上世紀初,曾有3440多家企業活躍於汕頭。我瞭解到汕頭曾經是中國第七大城市、也曾經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口岸,還是被恩格斯稱讚的“遠東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由於貿易頻繁,市場繁榮,作為國際貿易監管機構的現代海關於1860年在汕頭已經設立了,算來已經有154年的歷史。

汕頭海關的前身清代常關總口曾於1863年設在老媽宮對面的新關街,現在那棟潮汕式樣的建築早已經沒有了,倒是新關這個街名,讓我進一步瞭解到新關是相對於更早設在樟林古港邊的清代海關機構而言的。另外,我瞭解到清代常關總口的查驗場曾設立在海關地。讀了汕頭海關的關史,我一直對海關地心心念念,在找尋了多次後,終於在汕頭老市區永泰路(原“永泰直街”)和西堤路交界處一處住宅區的巷口牆上,看到了“海關地”的路牌。現在的海關地是一片低矮、密集的平房,好像是一個單位的宿舍,我看到仍有一些人生活在那裡。據潮學研究專家周修東說,在巷裡曾經立有一塊“潮海新關地界”石碑,上世紀80年代還有人看到,2007年初,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籌備辦的同仁專程前往尋找該地界碑,但遺憾的是最終杳無蹤跡。

汕頭海關的“祖屋”是位於外馬路2號的潮海關舊址,汕頭人稱其為海關鐘樓。1921年建成的這座歐式新古典建築,坐北朝南,上下兩層,面向海灣,曾是汕頭標誌性建築。這座樓的正門上方有一羅馬數字為標識的大鐘,也曾是汕頭的“標準時間”,至今逢整點仍在報時。記得曾有一位上了點年紀的女士在參觀關史館時對我說,她是老海關關員的女兒,從小是聽著鐘聲長大的,雖然後來離開了汕頭,但還是很懷念這清脆、悠遠的鐘聲。海關鐘樓的西邊,原曾配套建有一個很大、很堅固的驗貨場,不幸的是前幾年已被一些無良的開發商拆除,否則汕頭將是中國唯一保留近代海關驗貨場的城市。海關鐘樓現在雖三面被新蓋的樓盤近身重圍著,但因面向大海,在今天明媚的陽光下,依然端莊、靚麗。現在這座建築是汕頭海關的關史陳列館,以大量詳實的圖片、文字和珍貴的實物展示著汕頭海關一百多年來的歷史,也靜靜的訴說著海關與這座城市唇齒相依的關係。在汕頭近代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佔有顯著的位置,海關在推動城市發展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海關常規業務之外,郵政、海務港務、氣象觀測、檢疫、商標註冊等也始於海關。回顧歷史,我們要由衷感恩這座城市對海關這個職業的培育;作為海關關員,我們也應當以史為鑑,與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運,盡心竭力地為這座城市的繼續發展而努力工作。

關於老城的保護

曾經美輪美奐的老城,現在有一點滄桑、清冷,但我們應當慶幸的是,它還堅強地佇立在我們面前,並用它獨特的方式展示著往日的璀璨。 老城對於潮汕人來說,它訴說著傳奇,見證了驕傲,承載著夢想,寄託了希冀,雖然它現在披拂殘破、愈發落寞,但細看無論規模氣勢和精美程度一點都不輸給國外一些赫赫有名的歷史名城,也不輸給國內一些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甚至我認為汕頭之所以獨一無二,主要不是因為東部新的建築群的拔地而起,而是因為有老城這一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因為老城是無可替代的,花一點時間、用一點心思把老城的樣貌、歷史記在自己心裡,也不失為我們活在當下的一種美好吧!

我注意到這幾年保育、活化汕頭老城,留住汕頭的記憶,是百姓熱議的話題;我也注意到《汕頭市歷史文化保護區詳細城市設計》已經審議通過;但我更注意到近幾年小公園極其周邊的老城損毀、垮塌的地方多了起來,“危房勿近”字樣也越來越多的充斥於街巷之中。我將三年多來在老城區中拍攝的照片加以分類和對比,光陰給同一條街巷、同一座建築、同一扇門窗留下了明顯的印記,三年前、兩年前、甚至一年前曾看到的景色已經悄悄地隱去了蹤影。儘管我知道保育、活化汕頭老城的全面付諸實施有很多問題和困難,並且還要經過一個漫長的努力過程,但眼看著老城一天天衰弱下去,心中還是有些許的惆悵。我們無法複製在生命中的曾經,那些遇到過、擁有過、或感知過的一些人或事物已然或終將離我們遠去,但我仍願意真心的祈禱,希望老城在時光中頓頓腳步,能像一朵永生花,陪伴在我們身邊,長存於世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