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乎是甲午戰爭中清廷唯一的一次勝利,悽慘中透出一股雄壯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軍突襲漢城王宮,解散朝鮮親華政府,扶植國王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上臺攝政,控制了朝鮮政府後。1894年7月25日(農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戰, 豐島海戰爆發。至此,日本終於引爆了蓄謀已久甲午中日戰爭。8月1日(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雙方正式宣戰。

這幾乎是甲午戰爭中清廷唯一的一次勝利,悽慘中透出一股雄壯

經過平壤保衛戰和黃海海戰,清廷屢戰屢敗,日本完全控制朝鮮並奪取了黃海制海權。到9月中下旬,戰線逐步轉移至中國遼東半島。10月7日,鴨綠江清軍防線失守,日軍佔領鴨綠江沿岸後,兵分兩路進攻奉天(今瀋陽)。東路直指遼陽,西路繞道岫巖、海城方向。在東線,日軍的攻擊主力為第五師團,該部日軍推進迅速,10月30日攻陷戰略要地鳳凰城後(今丹東鳳城),摩天嶺遂成為守衛瀋陽的最後一道屏障。

摩天嶺,也叫大高嶺,位於遼陽以東60公里,海拔969米,因地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面對數倍於己的強敵,負責鎮守摩天嶺的清軍總兵聶士成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決定藉助摩天嶺的有利地形,給與敵人迎頭一擊。

這幾乎是甲午戰爭中清廷唯一的一次勝利,悽慘中透出一股雄壯

聶士成是清末清軍名將,不僅治軍嚴格、作戰英勇,同時也有著傑出的指揮才能。他一到摩天嶺時便仔細勘察地形,挖掘戰壕,修築防禦工事進而形成了相互間可縱深支援交通壕溝;另外在在要道設置火炮陣地,提供火力支援。同時,為迷惑日軍,聶士成還巧用疑兵計,在山林中佈置數千面旗幟,安排眾多戰鼓、號角,並發動附近百姓前來助戰。

11月18日,日軍一個大隊約1100人在金田少佐的帶領下向摩天嶺發起試探性攻擊。驕橫的日軍發起衝鋒後,即遭到了清軍守關炮兵的猛烈攻擊,打得日軍無法前進且傷亡慘重。後來日本集中了所有部隊強行攻擊大高嶺,聶士成則將大炮等重型武器安放在古驛道的卡口轟擊,使日軍受到了重創。

這幾乎是甲午戰爭中清廷唯一的一次勝利,悽慘中透出一股雄壯

與此同時,隱藏在周圍的戰鼓齊擂、號角轟鳴,山林中旌旗飛動,人影綽綽,日軍指揮官金田少佐見此以為中了清軍大部隊的埋伏,便倉皇率隊向山下逃去。聶士成見勢指揮部隊乘勝追擊,附近百姓也是紛紛助陣湧向日軍。日軍狼狽不堪地逃回了連山關。退回連山關的日軍立刻請求大部隊增援,但此時駐守鳳凰城的日軍由於受到另一路清軍依克唐阿的牽制,無兵可派,於是這部分日軍只得龜縮在連山關與清軍相持。

此後,聶士成又利用下雪天聯合其他部隊率部乘勝追擊,成功收復連山關和草河口,這也是開戰以來,清軍第一次收復失地,而摩天嶺也一直牢牢地控制在清軍的手中。

這幾乎是甲午戰爭中清廷唯一的一次勝利,悽慘中透出一股雄壯

摩天嶺戰役的勝利意義重大,這一戰鬥的勝利,不僅保衛了遼陽地區老百姓免受旅順、金州被日軍屠城的災難,也保衛了奉天(瀋陽),穩定了整個東北的戰爭局勢。在整個甲午戰爭灰暗的天幕上,摩天嶺之戰幾乎是唯一的亮色,在大清國的失敗的悽慘中,透出一股雄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