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文章:中德靠攏或改變歐亞平衡

俄羅斯報紙網8月28日刊文稱,特朗普的政策日益激起柏林和北京的憤怒,這促使兩國靠攏。

文章稱,柏林和北京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格外嚴厲的施壓——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給它們造成的現時和潛在損失遠超美國其他所有貿易伙伴損失的總和。因此,德中領導人立場接近似乎是合情合理的。鑑於兩國龐大的綜合實力,兩國接近會成為對美國野蠻施壓有力的戰略回應。

中國或主導中德合作

文章稱,北京對柏林的興趣不僅限於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增加投資和繼續獲取德國的最新技術。華盛頓政府換屆後,中方力圖對被德國視為優先方向的全球性問題——從氣候問題和世貿組織改革到援助非洲國家——表現出更高的關注度。

同時,中國可能在未來的雙邊關係架構中發揮主導作用。首先,從經濟和人口潛力、地緣政治地位及軍力角度來看,中國要比德國強得多。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核武器。

其次,中國在外交行動中比德國更自由。目前,中國沒有加入任何硬性的軍事政治或經濟聯盟。而德國在北約和歐盟框架下承擔了眾多十分具體的義務。在歐盟,柏林是理所當然的領袖,然而在北約,它更多居於從屬而非主導地位。

文章指出,柏林和華盛頓早就被視為傳統夥伴。在德國,直到不久前都鮮有人能想象,如果不與美國結成緊密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同盟,國家的未來將會怎樣。沒有華盛頓,德國的外交結構將會散架。

不過,在德美戰後漫長、時而充滿戲劇性的關係史中,柏林還從未像最近一年半這樣,受到華盛頓如此多的非難、威脅、直接施壓甚至恫嚇。德美領導人就重大國際政治問題的觀點從未如此相左,互信水平也從未降到如此低的程度。

俄積極融入中德合作

文章稱,中德關係的未來對俄羅斯極其重要,儘管莫斯科無法自信地追求在這個聯盟中扮演主要角色,但它也不想僅僅作壁上觀,因為在遭遇歐美經濟制裁的情況下,柏林和北京現在以及未來很長時間都會是俄羅斯的主要貿易伙伴。

對莫斯科而言,與中德的經濟關係始終是它融入世界經濟的兩個主要推動力。因此不難推測,莫斯科會熱心參與“柏林-北京”關係的構建,並試圖把它變為真正的等邊三角形。

文章認為,加入中德合作的可能性將賦予莫斯科更多回旋空間——通過重新加強與西方合作來平衡“向東轉”政策。

文章稱,中德接近本身不會自動為俄創造新機遇。北京完全可以平行發展同莫斯科和柏林的關係,多年來它也是這麼做的。

文章表示,因此,莫斯科至關重要的任務是避免在中德合作中成為多餘的第三方,而是發揮自己獨特的比較優勢。顯然,這些優勢不能僅限於俄羅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德之間的過境運輸方案可以找到許多,並非所有方案都取道俄羅斯。需要尋找其他類型的機遇,如開發巴爾幹、中亞和阿富汗的三方項目,或結合安全與發展的倡議——管理移民、預防政治激進主義、應對與新技術有關的挑戰。無論如何,俄羅斯對德中的價值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否從當前的慣性經濟模式向創新經濟模式轉型。

文章稱,可以對中德打造新聯盟的前景作出不同的評估。但即使沒有這個聯盟,也完全可能出現其他地緣經濟架構,如“柏林-東京”軸心或歐盟與印度密切的夥伴關係。無可爭議的一個事實是,時代要求國際政治中的主要玩家拿出大型的、獨具特色甚至是非常規的外交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