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電影】

原版片名:芳華

英文譯名:Youth

上映時間:2017-12-15(中國大陸)

2017-09-07(多倫多電影節)

簡介: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主演:黃 軒

苗 苗

鍾楚曦

楊採鈺

李曉峰

王天辰

蘇 巖

趙立新

王可如

隋 源

導演:馮小剛 原著:嚴歌苓

【光盤】

本套碟為BD+DVD雙碟套裝,其中BD為“全區碟”適合任何播放環境;DVD鎖2區

光盤配置:BD50×1+DVD9×1

光盤容量:BD50:34.69G

DVD9: 6.68G

【正片】

〔BD〕

正片片長:2:15:18

編碼格式:MPEG-4 AVC / H.264 / 1920×1080 / 24 fps

畫面比例:2.39:1

〔DVD〕

正片片長:2:09:48(DVD的片長較短與幀率有關)

編碼格式:MPEG-2 / PAL / 720×576 / 25 fps

畫面比例:2.39:1

【音軌】

〔BD〕

原聲音軌:普通話(LPCM 2.0 / 2304 kbps)

普通話(DTS-HD Master Audio 5.1)

其它音軌:無

〔DVD〕

原聲音軌:普通話(Dolby Digital 5.1 / 448 kbps)

普通話(Dolby Digital 2.0 / 256 kbps)

其它音軌:無

【字幕】

中文字幕:無

其它字幕:英文

【特別收錄】

* BD、DVD版中的花絮內容完全相同,只是畫質(分辨率)區別

Making Of

製作特輯(02:37)

Dare to Hate

敢作敢為:鍾楚曦(飾蕭穗子)訪談(普通話發音|英文隨片硬字幕|02:24)

From the Troupe

來自文工團:苗苗(飾何小萍)訪談(普通話發音|英文隨片硬字幕|02:13)

Theatrical Trailer

預告片(中文隨片硬字幕|02:17)

【圖片參考】

全新未拆封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封面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封底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封底官配(鎖B是錯的,BD實為“全區”;DVD鎖2區)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中脊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打開盤盒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內封內側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BD光盤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DVD光盤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DVD導航菜單(條目是豎排的)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DVD設置菜單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BD版導航菜單(條目為橫排;畫面中的戰場灰塵為動態效果)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分段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花絮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設置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花絮截圖(導演:馮小剛)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製作特輯(02:37)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敢作敢為:鍾楚曦(飾蕭穗子)訪談(普通話發音|英文隨片硬字幕|02:24)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來自文工團:苗苗(飾何小萍)訪談(普通話發音|英文隨片硬字幕|02:13)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預告片(預告片的版本倒是簡體中文的,而且還是最原始的國慶上映版本)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正片截圖

據說《芳華》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最後一部電影,此後它就撤併了。看了這麼多年的片頭,最後留一個念相吧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隨片文字是“繁體字”,證明它是境外上映版素材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芳華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部隊文工團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紅色芭蕾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不穿軍裝不能敬禮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寢室長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免費洗澡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偷”來的軍裝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示好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野外拉練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何小萍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軍裝照事件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海棉事件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毛主席永垂不朽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政委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劉峰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蕭穗子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受審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複雜的眼神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離別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向何小萍同志致敬!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牛B的“長鏡頭”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光榮負傷”的劉峰想的卻是“光榮死亡”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病人之舞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送戰友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擁抱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芳華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BDinfo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BD碼率圖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DVD碼率圖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IMDb_技術規格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國內公映版”與“國外版”的唯一區別

國內公映版(視頻截圖來源“愛奇藝”)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國外版(這裡有文字說明,下一場景緊接搶救傷員。國內版因沒有文字說明所以顯得轉場有些突兀)

高人碟報:英國正版《芳華》(BD+DVD雙碟版)

【個人評價】

近期“馮小剛”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他導演的新片《手機2》惹怒了崔永元。做為局外人,我既不反對馮導拍《手機2》,因為國內電影本來在創作上就受限制,如果連娛樂片都要考慮個人感受,那就啥都不用拍了。我也不反對小崔告官,無論是打擊娛樂圈逃稅還是洩私憤,只要在國家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這本是公民自由。對於影迷,我們偶爾會因主創的負責新聞而對作品本身有偏見,這是不成熟的表現,應儘可能杜絕。最終是公共道德也好、私人恩怨也罷,我們只關注電影和影碟本身就好。

做為導演,馮小剛起初是不能和張藝謀、陳凱歌相提並論的,因為張導有《活著》、陳導有《霸王別姬》。但隨著時間推移,張陳二位享譽國際的中國大導已經鮮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了,張導14年有部《歸來》還算尚可、16年的商業片《長城》口碑與票房都有所下滑;而陳導更差,《梅蘭芳》之後,只剩把原著發揮的面目全非的《道士下山》和自說自話的《妖貓傳》……反觀馮導的近年作品,從《唐山大地震》(2010)開始,先後做出了《1942》(2012)、《我不是潘金蓮》(2016)、《芳華》(2017)這樣的國產電影,我本人其實更偏愛商業娛樂片,但馮導的這些文藝片我都能看得進去、且很愛看,所以馮小剛在我個人心目中就是目前中國最強的電影導演。當然了,這方面“文無第一”,我只是闡述個人看法,沒打算說服誰……

《芳華》是2017年的馮氏電影,其間經歷了一場“臨時撤檔”風波,致使原計劃於國慶檔(9.30)上映的影片最終推遲到了12.15。真正原因行內人不說外人很難知曉。做為影迷,我們只需知道馮小剛承諾的一刀未剪就行了。說起本片的版本,隨便電影公映,當時就在網上流出了“刪減片斷”,比如“何小萍高原獨舞”和“政委巡樓”片段。有影迷認為這是國內審查制度致使的刪減,恐怕這又讓電影局背黑鍋了。其實經常玩碟的同學總能在幕後花絮中看到刪剪片斷,其中有的還帶導評音軌,導演會親自告訴你刪除原因。所以雖然有很多碟友喜歡“更完整”的加長版正片,而導演的最終作品實際是電影院裡公映的版本。至於為什麼觀眾和導演的喜好不一樣,那就是另一話題了。《芳華》目前所有的公映版本中,無論國內、國外都是同一版本,要說區別,也僅是一處文字說明而已(上文有圖片對比說明),大家不必糾結,你想要的“加長版”目前並不存在。至於在2017年9月多倫多電影節上播的那個146分鐘的版本(比公映版長10分鐘),會不會出、什麼時候出,恐怕只有馮小剛本人才知道……

如真想了解劇情,我推薦大家去閱讀《芳華》原著,由“嚴歌苓”寫的同名小說(原名《你觸摸了我》)。嚴歌苓的小說我只讀過兩部,恰巧都被改編成了電影,《陸犯焉識》被張藝謀從中截選拍成了《歸來》,這一部我是先讀的小說後看的電影,感覺電影並沒有表現出小說的精髓;《芳華》則是先看的電影、因著實喜歡才後入的正版小說。電影和小說比,電影的結局和故事更光明,影片中的好人更好、壞人更壞,這種設計比較方便觀眾理解。在小說中,何小萍的名字叫何小曼、劉峰並沒有那麼好、政委也不是那麼的壞,他們都有各自的行事理由;小說的結局停留在“劉峰追悼會”……

本次碟報的“英版藍光”出了有陣子了,我沒買主要還是因為在觀望國版,因早有消息稱北京碟影會做這張碟,不久前,碟影發佈了官方信息。

MLIFE 034:《芳華》零售價:268元;載體:BD50;音軌:普通話+M&E 5.1;大陸公映版本正片,花絮為製作特輯、《我把芳華獻給你》紀錄片,花絮總時長84分鐘。

我相信,碟影做的《芳華》比英國發行版更適合國內碟友。只是看起來此次碟影仍然沒有發行“普通版”的計劃,我是個更注重光盤本身的人,我當然喜歡“豪裝”產品,我相信碟友們沒有不喜歡的,只是這268元的售價把我攔在了圈外。如果有128元的普通版,我會毫不猶豫的支持國版。可惜,現在我只能買價格更低的英版了。做為消費者,價格仍然是我衡量產品的主要指標,為此我不惜放棄了84分鐘的花絮(其中60分鐘的《我把芳華獻給你》在愛奇藝上可以看到官方發佈版)。

英版系雙碟裝,雖然封底標註為B區碟,但經實測,盒中的BD版是一張不折不扣的全區碟,在A區、C區碟機上都可順利播放。反倒是沒有標註鎖區的DVD是張“鎖2區”的碟,看來是B印錯了、換成2就對了。我們總嘲笑國版的封底印刷錯誤,這種錯誤老外也在犯嘛~~~

英版的正片素材為“境外上映版”,與國內公映版主要就在“簡繁文字”方面有區別。再者就是在正片的一處轉場,外版正片有明確的發生時間,國內沒表,具體原因大家自行猜測吧。要說真有因為審查而改動的地方,恐怕只有這一處吧。

《芳華》不是戰爭電影,影片的大部分情節都在描寫部隊文工團裡的人和事,俊男、靚女、經典的紅色音樂和舞蹈穿插其中,賞心悅目。影片中後期因劇情需要加了一場戰爭戲,雖然不長,但也確實牛B。那個長鏡頭據說有6分鐘(未親自計算),不管是真正的長鏡頭還是後期做出來的,我都覺得很驚豔!請恕我孤陋寡聞,此前我從未見過這麼長、這麼複雜的長鏡頭……可能老外更喜歡戰爭橋段,所以無論是海報還是影碟的導航菜單,都把它做成了主題。導航菜單是半動態的,背景畫面是死的,戰場上漂浮的大塊灰塵被做成了動態效果,看上去很有感覺。

英版的正片音軌有兩條,全部為無損格式,其中未壓縮的是2.0聲道的LPCM格式,推薦使用電視看碟的同學選用這個音軌;無損壓縮的DTS-HD MA 5.1格式自然更適合家庭影院用戶,我測碟時選用的就是這條音軌。片頭劉峰與何小萍出場時是雨天,環繞音箱包圍感十足,彷彿觀眾也同處在雨中。戰場橋段的音效也相當霸道,以致於為了不打擾鄰居,我不得不減少了幾格音量。這是英國正版,本質上並不是面向內地碟友的產品,所以碟內沒有包含中文字幕,這雖然不算英版的毛病,但以我們的標準衡量就得算作硬傷。這一點我買之前就清楚,不過做為北方人,對於影片中的全程標準普通話,我完全聽得懂,有沒有字幕對我並不重要,就算有我也不會打開它,因為開字幕就會不自覺的看、一定會牽扯注意力。當然,這都不是理由,沒有中文字幕對於國內碟友就是瑕疵。

碟內的幕後花絮(含預告片)大約只有9分鐘多一點,BD和DVD中的花絮內容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在我看來,在BD在,那張DVD就可以直接送人了。再次提醒對花絮時長不滿意的同學,可以去愛奇藝上看《我把芳華獻給你》,這是官方發佈的幕後花絮,長達60分鐘,也是1080分辨率。

《芳華》在中國大陸的最終票房是14.23億人民幣,做為文藝片,這是個拿得出手的好成績。目前全球只有兩個版本可選,已上市的英版平價裝和暫未上市的國版豪華裝,總有一款適合您。至於港臺區將來會不會發行有中字的版本、又會不會有多倫多電影節版正片及UHD版,目前一點消息都沒有,我的意見是,早買早享受。

碟報測試環境

影碟機:OPPO UDP-203

影碟機:SONY BDP-S5500

投影機:SONY VPL-VW368(4K視頻投影機、支持HDR10)

投影幕:JK HD-W2 MK III 105寸畫框幕(經科白素幕)

高清線:

高登尚4K HD-V1000 HDMI 2.0a/b線 (1米、10米)

功 放:YAMAHA RX-V3081

音 箱:7.1.4

主 箱:萬登庭2Ce

中 置:萬登庭VCC-1

環 繞:何氏H9(落地箱)*4

天 空:SKH-410(B)*4

低音炮:何氏TA100

本文首發日: 2018年8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