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中面貌各異的男主角——「生」

行當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歷史上叫做“角色”、“部色”,後稱“角色行當”,或“角色行當”,通稱“行當”,簡稱“行”,如“生行”、“旦行”。一個演員往往專演一個類型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在藝術上都有獨特的規律、程式。俗話說的“隔行如隔山”,中的“行”,最初講的也是戲曲的行當。從戲曲的發展歷史來看,角色劃分逐漸由簡而繁。唐代參軍戲只有“參軍”、“蒼鵑”兩個固定角色,其後宋雜劇、元雜劇、明傳奇不斷有所增加,名稱也互有不同。

京劇初期的行當劃分參照徽、漢兩戲的舊制,有生、旦、淨、末、醜、副、外、武、雜、流十個行當,後來經過合併和融合,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最終形成了四大行當一一生、旦、淨、醜。不同行當的演唱方法、表演技術,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生的名目最初見於宋元南戲。據傳說,生即“生疏”之意。過去生是各個行當之首,要求表演必須熟練,故反其意,取名為“生”。

京劇中面貌各異的男主角——“生”

京劇中的生分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四個分支。

老生

京劇裡的中老年男子“學名”為老生,又稱生、鬚生或鬍子生。老生是針對其年偏“老”而言,正生是針對其所扮演的大都是忠厚剛毅的正人君子而言。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側美案》中典型的反面人物陳世美就不能稱為正生。鬚生、鬍子生自然是指那一大把鬍子了。鬍子在京劇裡的專有名詞叫“髯口”,老生戴的基本上都是三給的黑鬍子,術語稱“黑三”,另外還有其他款式的鬍子如“鑑三”(即花白的三給鬍子)、“白三”(白色的三給鬍子)、“滿”(整片滿口的鬍子,不分給)。

老生唱和唸白都用本嗓(真嗓),根據表演的不同特點又可以分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和靠把老生。

唱工老生專攻“唱”,因其所扮演的人物性格要求安靜、安閒、安穩、安詳,故又稱安工老生。唱工老生首要責任是保持態度安閒沉穩從容,無過多動作性要求,主要扮演像帝王、文官、文人墨客這一類的人物。如《打金枝》中的唐王,《逍遙津》中的漢獻帝、《空城計》中的諸葛亮

京劇中面貌各異的男主角——“生”

做工老生相對於唱工老生來說責任略為重大,他以“做”(表演)為中心重點,唱、念、做並舉。做工老生扮演的大都是衰老或是精神衰頹的人物,因此也可稱為“衰派老生”。如《徐策跑城》裡的徐策、《坐樓殺惜》裡的宋江和《清風亭》裡的張元秀等。

武老生文武兼備,既重武打,也有較繁重的唱工,可謂要“文武雙全”。如《百涼樓》中的吳幀和《劍鋒山》中的邱成。

靠把老生是由於扎“靠”(“靠”是京劇的專有名詞,即古代武將所穿的鎧甲;身穿鎧甲,在京劇裡叫做披靠或扎靠)使“把”(“把”是“把子”的簡稱,即兵器)得名的。因此身披鎧甲,手持兵器,擅長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靠把老生。如《定軍山》和《陽平關》裡的黃忠、《戰太平》裡的花雲和《失街亭》裡的王平等。

至於介乎唱工戲和做工戲之間的以唸白為主的戲,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可以兼演,如《審頭刺湯》裡的陸炳、《夜審潘洪》裡的寇準等,其難度較唱工和做工戲大得多。

小生

京劇中扮演清秀英俊青年男子的就是小生。

小生在形象上最大的特點是不帶囗,在表演上最大的特點是唱和念都是真假聲相結合的一—假聲一般比較尖、細、高,聽起來比較年輕,也從聲音上跟老生有所區別。不過小生所用的假聲,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聲並不一樣一—小生的唱法雖然也是用假聲,但是應該比較剛、勁、寬、亮,聽起來聲音很清脆,但是並不柔媚,很剛健,卻並不粗野。這種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並不容易。

小生的藝術風格是俊雅、瀟灑、挺秀、緊襯,也有文武之分。文小生大致分為:袍帶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窮生等。袍帶小生扮演的是做官的青年,著官服,戴紗帽,也可叫紗帽生,如《玉堂春》裡的王金龍;扇子生頭戴巾子,手拿扇子,身穿褶子,當然,扇子在他們手裡並不是為了扇風,而是一種形象的美化,而扇子生一般也離不開愛情戲,如《西廂記》裡的張生就是一把扇子不離手;翎子生中的“翎子”也叫“難尾”,俗話就是野雞尾巴,尺寸很長,最長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樣子,凡是頭上戴“野雞尾巴”的小生,一般都是雄趙起、氣昂昂的,扮相很英

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比如《群英會》中的周瑜、《風儀亭》中的呂布等;窮生專門指一些倒黴的窮困潦倒的唸書人,這類人常穿“富貴衣”,其實就是打滿花補丁的青黑色袍子,比如《評雪辨蹤》裡的呂蒙正、《金玉奴》裡的莫稽、《連升三級》裡的王明芳和《狀元譜》裡的陳大官等,都屬於這類角色。

除了文小生外,還有武小生。一般扮演武功極好的青少年英雄,如《岳家莊》裡的岳雲。

武生

武生是京劇中最擅長武藝的角色,扮演武藝高強的將軍、元帥等,多為扮演年輕人,因此也不掛口。武生分成兩大類: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

長靠武生都身上穿靠,頭上戴盔,腳踏厚底靴子,而且一般都用長柄武器。這類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還要有大將的風度,有氣魄,工架要優美、穩重、端莊。如《回荊州》中的趙雲就是這樣的角色,不僅演員要有好的武功,還要把趙雲的大將風度和忠勇氣概表現出來。長靠武生戲很多,除趙雲的戲以外,如《挑滑車》的高寵,《戰冀州》、《反西涼》、《戰渭南》、《兩將軍》、《賺歷城》等戲中

京劇中面貌各異的男主角——“生”

的馬超,《甘寧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等,都屬於這類角色。

短打武生則穿短衣褲和薄底靴,多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矯健敏捷,內行的說法是要漂、帥、脆,看起來乾淨利索,打起來漂亮,不拖泥帶水,如《十字坡》中的武松和《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在武生行當裡,還有一種不說話的,專門翻跟頭或以跌撲為主的,叫翻撲武生,內行叫做撇子武

娃娃生

娃娃生專門扮演劇中兒童,頭上戴孩兒發,身上穿茶衣(小孩穿的服裝)。娃娃生一般唱老生腔,即用真嗓說唱。例如《三孃教子》中的薛倚哥、《汾河灣》中的薛丁山、《桑園寄子》中的鄧元、鄧方和《鎖麟囊》中的盧天麟等。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要求演起來要有天真爛漫的兒童稚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