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究竟是誰?

這幾天,小書又開始重溫小說《西遊記》。

一直以來,

真假美猴王這個故事給小書的印象很是深刻,兩個一模一樣的齊天大聖上天入地都不能分辨,打來打去那叫一個熱鬧。

(一個孫悟空就攪得天翻地覆了,更何況是兩個呢!)

只是,小書也產生了一些疑惑:被如來認出打死的那個真是六耳獼猴嗎?

他從哪裡來呢?

有沒有可能是真的孫悟空被打死呢?

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究竟是誰?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於是,小書把書中有關真假猴王的內容反反覆覆讀了幾遍,又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這才吃下一顆定心丸——

活下來的是真大聖,那些說最後活著的不是孫悟空,而是六耳獼猴的言論不過是無稽之談。

接下來,小書就領著大家去小說中尋找依據。

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究竟是誰?

其實,在真假美猴王這幾回中,作者從頭到尾都是把真的和假的區分得清清楚楚的

事實上,從真行者與沙僧一起來到花果山,兩個行者同框開始,作者的稱呼就固定了。

真行者叫“這大聖”或“孫大聖”,假行者叫“那行者”或者“那猴”

尤其是在閻羅殿,真孫悟空還叫“大聖”;假孫悟空說話時,作者忽然改稱“那怪”。

這就更加能夠看出作者是在有意區分了,因為真孫悟空是絕對不能叫“那怪”的。

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究竟是誰?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其實通觀全書,我們還發現一個稱呼習慣。

那就是在取經路開始了以後,旁白中對孫悟空的稱呼,“行者”出現的頻次最高,“悟空”一般是唐僧稱呼他才用,“大聖”這個稱謂,相對來說就不常出現了。

只有這幾回中,“大聖”用的頻率高起來。

這是為什麼呢?

“大聖”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得到的稱號,六耳獼猴沒有這個經歷,所以與這個稱號不沾邊。

種種跡象都能表明,真假孫悟空,作者自己在行文中,區別得很清楚。

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究竟是誰?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那為什麼作者很小心地用稱呼區別他倆呢?

因為作者希望咱們讀者也看得明白啊!把兩個悟空混淆起來,甚至說,真的死了,假的去取經,更是完全違背作者意圖的

那六耳獼猴他是哪裡來的呢?是不是也有什麼寓意呢?

有的。

我們可以這麼說:他是悟空內心陰暗面外化而成的實體形象,內心的陰暗面,用宗教的語言說,也叫心魔

這幾回裡其實有很多的提示,舉兩個例子:

第五十八回回目是“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

”;

第五十九回,這個故事塵埃落定以後,作者說:“三藏遵菩薩教旨,收了行者,與八戒、沙僧剪斷二心,鎖攏猿馬,同心戮力,趕奔西天。”

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究竟是誰?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孫悟空自己也說:“望陰君與我查看生死簿,看‘假行者’是何出身,快早追他魂魄,免教

二心混亂。”

如來也是這麼講的:如來正在講經,兩個孫悟空打將進來。

如來就對聽講的弟子們說了:“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來也。”

什麼是“二心”呢?

它首先是一個常用詞,表示不忠心;其次,也是一個佛教術語,指真心與妄心(狂妄的妄)。

真心,指的是真實之心;妄心,指妄想分別之心。

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究竟是誰?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上面提到的這些內容,都在明明白白地提示我們讀者,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妄心幻化出來的真實形象

兩個孫悟空的鬥爭,就是一個人內心兩面的鬥爭。

在修行的路上,當心意混亂時,只有擊敗心魔,才能重新一心一意,單純地向著目標前進,否則,你的精力就會在心靈的內訌中消磨殆盡。

西天取經的故事如此,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

只有不斷地審視自己的內心,日日“三省吾身”,方才能“用心一也”,實現自己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