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在萬眾吃貨的翹首期待中,舌尖3於“迎灶神”的大年初四正式播出。

和第一季、第二季一樣, “舌尖”的影響力也依然驚人,一開播便刷爆各路社交網絡。第一集中出現的“章丘鐵鍋”、“銀杏砧板”一夜爆火,淘寶價格炒到四位數依然賣到脫銷。

然而隨著片子陸續的播出,觀眾卻發現這一季的舌尖有點不對味了,舌尖還叫那個舌尖,卻也不是那個舌尖,短短五天的時間,《舌尖》的評分從第一部的9.4降至第三部的4.9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至此,幾乎可以宣佈這個在2014年就已經能拿下2.6億總招標額的央視王牌IP的口碑已經徹底崩壞,這部自問世以來就廣受好評的紀錄片正面臨著最為嚴重的聲譽危機。

在《舌尖3》中,各種常識性的錯誤隨處可見。

說踩泥的過程是為了使泥有氣孔,能呼吸,保持泥性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然而事實是,整個煉泥包括踩踏的過程,都是為了煉燒時儘量減少氣孔。

陶泥中如果含有大量氣泡,在燒製過程中就極易產生裂紋,會嚴重影響成品率和成品的耐用性。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除此之外,將大口黑鱸(美國加州鱸)當成花鱸,並且直接給安了一個“太湖魚中之冠”的帽子,文案這麼囂張把“太湖三白”(中國太湖著名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置於何地了?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在第2集中直接宣稱西安的回坊形成於唐代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而回坊實際上是九十年代以後才出現的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此外,相關學者還指出,在唐朝時期,現今回坊的位置大概在尚書省和中央警衛局十六衛之左武衛、左驍衛等機構所在地(紅框標註區),換句話說,按舌尖3的說法,差不多就是中南海門口賣烤串,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另外還鼓吹有明顯腎毒性的魚腥草“補養身心”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微博上有專業的醫生吐槽:“誰愛吃誰吃”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在第四集中,宣傳的是對普通群眾而言危險性極大的“中草藥燉豬腳”;要知道,大部分人並不能很好的識別相關的的中草藥,一旦誤服,後果不堪設想,各種中草藥中毒造成悲劇的新聞不勝枚舉,也不知到底是無知還是無畏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如果說上述錯誤只是引起了爭議的話,後面出現的自制中藥口紅更是讓觀眾大跌眼鏡,成了壓垮觀眾忍耐力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戴手套、不符合衛生標準、甚至連口紅殼子都是山寨的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節目播出不久網友就扒出《舌尖3》中使用的所謂天然中草藥原材料全部購於某寶三無賣家店,連配的電子秤都是同款,充滿了濃濃的微商廉價感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很多人至今都搞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美食紀錄片裡要講怎麼做口紅 ?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在這些有意或無意的錯誤影響之下,《舌尖3》的作品質感大打折扣,吐槽和板磚不斷,豆瓣評分低至4.9,而面對廣大觀眾的質疑,舌尖3的主創是這樣回應的:

就算冒險,也要對美食文化的創新表達進行探索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圖片出自CCTV舌尖上的中國)

在回應之前官微還關閉了評論

今天更是發揮神通,屏蔽、刪除了不少吐槽《舌尖3》的文章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舌尖3》回應質疑,順帶刪了些吐槽帖

對於這樣的態度,觀眾當然不買賬:你自己的創作出了問題,還把帽子扣到觀眾頭上,怪觀眾不理解。把口碑的滑鐵盧當成“創新”路上的陣痛,把觀眾的質疑理解為自己“創新”路上的挫折。

實際上,觀眾是最願意擁抱改變、也是最討厭一成不變的那部分人,只要你能給出足夠有誠意的作品,觀眾會毫不吝嗇的給予掌聲,而你拿著一個漏洞百出、剪輯混亂、主次不分、充滿了各種低級錯誤的作品出來尋求認可,觀眾當然不會買賬。

一個文化產品是否真的花了心力從來不是靠著營銷和公關來證明的,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再多煽情的文案,曲折的故事也掩蓋不了《舌尖3》內容本身的薄弱和蒼白,沒有了“內容”這個“1”,後面有再多的技巧只是“0”,在主創們選擇為了其他因素讓內容讓位的那一刻,《舌尖3》就已經註定了它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