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涨的反对呼声中 全球人脸识别系统不断上线并抓获嫌犯

近日,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发表文章,讲述美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人脸识别系统抓获第一个冒名顶替者的故事,全文如下:

那些呼吁隐私的人们可要小心了,即使是在美国,你也无法避免人工智能的监控。尽管反人脸识别的呼声很高,但这似乎无法阻止美国政府的决心。

此前,亚马逊、谷歌、Facebook都深陷人脸识别技术侵犯隐私问题的泥潭,面对来自员工、投资人、人权组织的三方压力。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昨天表示,在华盛顿特区机场,新装的人脸识别系统发现一名男子试图以虚假护照进入美国。

在从圣保罗起飞后抵达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时,该男子出示了一张法国护照作为他的身份证。但人脸识别系统将该男子的脸标记为与护照照片不匹配,他“变得明显紧张”。随后,警察搜查了他,并在他的鞋子里找到了刚果共和国的真实身份证。

在高涨的反对呼声中 全球人脸识别系统不断上线并抓获嫌犯

在美国检察官办公室决定不起诉他之后,这名男子被遣返。该系统刚刚于周一安装,因此这是第一次发现非法进入美国的嫌疑人。

目前美国共有14个机场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筛选带有虚假护照到达美国的人。杜勒斯机场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测试人脸识别系统,而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在2016年开始测试这项技术。这两个机场都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试点的一部分,该试点使用人脸识别来识别签证持有人出境情况。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仍在评估未来旅行者是否可以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验证他们的身份,实现无纸化登机及出入境,而不是出示登机牌和身份证件。

目前美国机场使用的所有人脸识别技术都来自多样化的国际人工智能企业,例如来自美国的微软、日本的NEC、英国的Aurora。

同样作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中国的处境在这里略微有些尴尬,美国政府曾明确声明不会使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日本东京奥运会同样将人脸识别项目交给本国企业NEC,但中国境内却存在大量外资人工智能公司得到中国政府和媒体的大力支持,获取大量地方政府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