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陪伴

最後的陪伴

父親躺在病床上,他已經被肝癌折磨的憔悴不堪。昏迷的時間比清醒的時間多,偶爾醒來,就抓者她的手,說要出院,不想在這裡耗錢。

她趴在父親身邊,一直哭泣,這麼些年,她都還沒來得及好好陪陪他,還沒帶他去四處走走,還沒好好孝順他,父親怎麼就等不及了,怎麼會得了癌呢。

醫生說,病人已經是肝癌晚期。做手術的希望已經不大,老人年紀大了,還是接回家,讓老人舒心地生活段日子吧。

她含著淚,扶著父親坐上車,責備自己的疏忽,訴說自己的愧疚。

丈夫為了減少她的傷悲,儘量岔開話題,問“爸爸,你有什麼想吃的,我給你買去。”

冬日的北京街頭,蕭瑟得讓人愁腸。灰濛濛的道路旁都是匆忙的身影。父親一直看著窗外,他有多長時間都沒好好看看這北京街頭了,看一眼少一眼,恐怕自己也看不了幾眼了。

灰色的底色下,跳躍出一抹紅。是推著小推車的商販在賣糖葫蘆。父親指指車窗外,喉嚨裡輕輕傳來“糖葫蘆”。

她一臉驚喜,對丈夫喊道,“快停車,爸想吃糖葫蘆。”說著就推開車門,奔了出去。山楂的、草莓的、橘子的……她各樣買了一串。遞給父親時,看到他眼裡的歡喜。

父親拿了山楂的,輕輕咬下,“真甜。”她在旁邊看得笑出了淚。

她自小消化不好,容易積食,又偏偏不喜歡喝藥。父親就在街角給她買來糖葫蘆,糖葫蘆是她的神丹妙藥,每次吃了,就不再積食。

她喜歡糖葫蘆酸酸甜甜的滋味,就常裝作食慾不振,讓父親給她買糖葫蘆。那時,家裡困難,父親把買菸的錢省下來給她買糖葫蘆,煙癮犯了,就把別人的丟棄的菸頭撿了,重新用紙卷著抽。

父親和母親近40歲才有了她,父親對她的寵愛無以復加。母親在她9歲那年病逝,自此,她就成了父親生命的全部。

中學時,聽說別人給父親介紹了一位阿姨,她把自己鎖起來大哭,不吃不喝,直到父親發誓,不會跟別的女人在一起,就一直和她相依為命,她才破涕為笑。她自私地想永遠和父親在一起,不讓任何女人擠進來。

她一天天長大,卻忽視了父親一天天再變老。畢業、工作、結婚、生子,她一直忙碌,退休後的父親,卻常常流連於院子裡,形單影隻。

這些年,她總想著,多掙些錢,以後有時間了帶著父親和兒子各地旅遊。可是一旦忙起來,就隨不了自己,有時忙的一天跟父親連個說話的時間都沒有。

終於,父親病倒了。醫生說,“你們也太粗心了,老人是肝癌,早些疼痛的時候就該送來,怎麼拖到這會兒。

”她跌坐在地上,這些年,她一心忙自己的事業,忙自己的生活。只想著老人看著孫子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卻從不知道,父親因多年的積鬱,靠抽菸、喝酒打發寂寞時光,最終得了肝癌。而她甚至從不知道父親想過怎樣的生活。

第二天,她向公司請了長假,請婆婆照顧已上小學的兒子。開著車帶父親啟程,她要和父親一起把曾經答應帶父親去過的地方一一遊遍,讓父親最後的日子裡,如願、開心、無憾。

作者簡介:悠然 曾經的媒體人,現全職陪伴兩個孩子成長,專注育兒與女性情感,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在紛雜的生活間隙,依然有仰望藍天的憧憬,文字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