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餐飲行業連賠百萬,如今靠一碗麵年賺數十億!

他,21歲休學開酒吧,什麼流行做什麼,30歲賺到700萬,卻想吃更大的“蛋糕”,舉家“南征北戰”接連賠錢幾百萬,而今卻靠一碗麵,一年狂賺35億。

大學沒念完休學高就的人很多,但為了開酒吧不讀書的人還真不多見。

他就是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他在餐饮行业连赔百万,如今靠一碗面年赚数十亿!

草原長大的賈國龍

因為水土不服被迫離開學校

1967年,賈國龍出生在內蒙古臨河。照理講,雲捲雲舒的藍天,無邊無際的草原孕育的是蒙古大漢,偏偏賈國龍卻身子骨羸弱得不行,只能坐在板凳上看小夥伴賽馬、摔跤、射箭。

1980年9月,媽媽帶初一的賈國龍去呼和浩特做全面身體檢查,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賈國龍印象深刻“原來外面的世界那麼精彩”。

從此,每天早上6點不到,賈國龍就坐在草原上大聲晨讀,一讀就是6年。1986年9月,賈國龍如願走出草原,考上了千里之外的大連水產學院。

大一寒假回家,賈國龍買上一大堆蜆子幹、魷魚片等海特產孝敬舅舅。不過舅舅吃不慣海鮮,卻對賈國龍拿回來的大重九香菸愛不釋手。

賈國龍動了小心思,大二上學期他乾脆從大連買上一皮箱的大重九回老家,一倒手就是300多塊“一年的生活費就掙了出來”。

不過一回到大連就病倒了,一宿一宿睡不著,兩個月暴瘦20多斤,人都脫相了,醫生給出的診斷是水土不服。1988年5月,賈國龍只好退學,“這才認識到身體的重要性”。

回到臨河,他上午舉啞鈴,下午練騎馬,晚上負重跑5公里。別說,半年過後,肚子上出現了4塊腹肌,身板逐漸硬朗了起來。

媽媽一高興,拿出5500塊壓箱底的錢“愛怎麼花就怎麼花”。

踏上餐飲的道路

西貝莜麵村誕生的前生

賈國龍接過錢,扭頭就跟姐姐開了一家小吃店。白天姐弟倆拍黃瓜、做肉皮凍、拌拉皮,晚上賈國龍則帶上一推車的炒米,到農畜產品基地一條街叫賣。

他在餐饮行业连赔百万,如今靠一碗面年赚数十亿!

1988年5月的一天傍晚,賈國龍到基地還不到10分鐘,一位西裝革履的老闆走出來,買了兩份炒粉,一摸兜卻沒帶錢。“送您嚐嚐”,賈國龍小虎牙一呲。

一看小夥子挺會辦事,那老闆乾脆就讓賈國龍天天送飯,什麼手扒肉、砂鍋麵、燴銀絲等,賈國龍做什麼,他吃什麼。一來二去就成了賈國龍的老主顧,每次有朋友談生意,還讓賈國龍帶上一瓶二鍋頭。

“為什麼不開個中餐館?”1989年5月,賈國龍將姓氏一拆,西貝餐館就正式登陸農畜產品基地一條街,“主打河套小吃”。

由於為人厚道,加上味道正宗,沒過多久,西貝就成了農畜產品基地一條街老闆們的定點食堂,7年過後,賈國龍賺到了第一個100萬。

走上北漂之路

賠了兩次一百萬

1999年,村裡一個半仙給賈國龍算卦,半仙送給他兩句話“遇海必返,逢京必發。”賈國龍一驚“當年可不是折在了海邊”,於是他二話沒說,馬上帶上老家的筱面和羊肉,直接去了北京。

其實賈國龍還是很謹慎的,28歲,賈國龍來到北京西四附近的金王子酒店,想謀個差事,為的是偷師學藝,時經朋友介紹考察市場,他還花800多塊“鉅款”給這家國營酒店負責人送了套茶具,但還是沒能得到那份工作。

被人家鄙視了:“她覺得我是小地方來的。”

1997年,賈國龍像是等到好機會了,被一個朋友的電話帶到了深圳,轉給他一間很豪華但不景氣的海鮮酒樓。賈國龍激動啦:“我從沒想到能一步到位做那麼好的酒樓”,沒想到,這是個坑。

他從內蒙古大飯店花重金請來幾名海鮮廚師——內蒙古請海鮮師傅,這個決策嘛......做了9個月“怎麼也做不起來”,虧了100多萬元後撤出。

接下來的這個決策嘛,就與眾不同了,臨撤退之前,他給深圳一家海鮮酒樓的老闆送去6萬塊錢,為的是能留下6個人拜師學藝,這些廚師後來陸續返回內蒙古後,成為賈國龍在臨河、包頭等地做海鮮的人才資本。

本想著再蟄伏几年,又一個機會來了,臨河政府要在北京設辦事處,1999年,他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辦事處與餐廳緊挨著,承諾所有的吃飯接待都交給賈國龍。借力打力沒有給他帶來好運,賠錢的速度刷新了自己的記錄,4個月下來,100多萬就打了水漂。

這回賈國龍坐不住了,看來海鮮命裡不註定,他把海鮮一鍋端掉了,改為莜麵村,專賣蒙古菜,那個時候的XX消費已經很猛烈了,宴請講究的高大上,一個字,貴!他光賣莜麵、羊肉和土菜,要支撐2000多平米的高端酒樓,有點孤注一擲的感覺。

他在餐饮行业连赔百万,如今靠一碗面年赚数十亿!

水土不好?用的可是內蒙的水。設備不行?專門從德國進口的。幾經周折,最後賈國龍才發現是氣壓的問題“北京海拔低、氣壓高,蒸的時間要短一些”。

面好了,可顧客就是不登門。怎麼辦呢?

賈國龍找到一位親戚,親戚說可以幫忙聯繫歌唱家德德瑪“至於人家捧不捧場,就看你自己了”。

賈國龍反應那個快,不到20天就組建了一支蒙古歌舞表演團隊“設備、音箱、燈光,簡直趕上專業的歌劇院”。德德瑪進店一看,馬上豎起大拇指“內蒙古人的驕傲”。

聽說有明星助演,人流立馬呼呼往店裡湧,不到3個月,西貝莜麵村的日均流水就從2萬元增長到4.5萬元。

此後,賈國龍一鼓作氣,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電視臺砸進500多萬的廣告。

這位老兄還大膽漲價。在內蒙古白送的酸黃瓜,敢在北京賣6元,在內蒙古賣2塊的一籠莜麵,在北京要賣上18元。

到2004底,西貝莜麵村的營業額已經突破1個億。

2005年,賈國龍又開發出五穀雜糧等3大系列,並相繼開了回龍觀店、頤和園店等5家西貝直營店。

花費400萬經貴人指點

西貝莜麵村一馬平川

等到事業穩定,賈國龍乾脆當起了甩手掌櫃,把生意交給姐姐,自己則跟五、六個朋友開上越野吉普,直奔庫不齊、烏蘭布等大沙漠。

2006年夏天,賈國龍去鄂爾多斯吃阿爾巴斯山羊肉。在路上,他遇到一個人求搭順風車,一問那人竟然是翰威特的培訓總監。

翰威特是誰?那可是全球響噹噹的諮詢公司。賈國龍當然識貨,立馬送過去400萬的支票,“請高人給定定位”。

那哥們也不含糊,到西貝總部兜了一圈,馬上開出一劑藥方“定位西北民間菜,最好90%的原料來自西北鄉野與草原”。

於是,從2010年6月開始,賈國龍就把西貝裝修成窯洞包間,每個包間配有廚房和服務員,“讓西北鄉土氣息充滿每個窯洞”。

他在餐饮行业连赔百万,如今靠一碗面年赚数十亿!

同時,在河套草原,有3000多戶牧民給西貝養羊,1萬多農戶提供莜麵,另外還有1萬多農戶提供雜糧。

此外,賈國龍規定西貝烹飪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味精雞精,“調味用的醬油不允許含提鮮劑,全部使用自然發酵的醬油品種”。

高人的藥方就是管用。到了2011年,西貝筱面村的17家門店,每家店門口都排上了500多米的長隊,光等號就需要個把小時,全年營業達到8個億,淨利潤超過1.2億。

精耕細作,一炮而紅

贏得無數人青睞

不過,肉夾饃、涼皮、大盤雞等200多道菜品,每道原料都去大西北找,賈國龍也挺鬧心。

他決定做減法。

首先是店面小而美。賈國龍決定縮減規模,將每家店控制在300到600平米之間。裝修風格全統一“散臺,中央廚房,紅檯布配白餐具”。

其次,保留精品。賈國龍召集北京、深圳等主廚齊聚六里橋總店,在包房裡關了3個多月“菜品試做”,最終確定80道菜,“品評團閉著眼睛點,人人都說好吃 ,這道菜才能上桌”。

最後,提高上菜速度。賈國龍要求 25 分鐘上齊一桌菜。想想看,每次顧客點完菜後,服務員咣咣拍著胸脯“上不去的菜不收錢”,顧客那是什麼感覺?

他在餐饮行业连赔百万,如今靠一碗面年赚数十亿!

這一減不要緊,西貝馬上迎來二次大爆發。

到了2013年,莜麵村已經在全國擁有60多家分店,營業額超過16個億。

2014年,賈國龍引進了張家傳承百年的空心掛麵,西貝筱面村銷售額一舉突破19億,賈國龍也順理成章當上了西北菜的龍頭老大。

西貝莜麵村的成功秘訣

“餐飲門檻低,什麼人都能進,所以就要找特色,就要做特色。”那麼,賈國龍到底有哪幾把刷子呢?

特色一:西貝的“黃埔軍校”

2014年,賈國龍投資了1000餘萬元,建立餐飲職業技術學校,他還經常派青年廚師去外地學習、實踐,工資照發。

2012年5月,賈國龍看到《舌尖上的中國》裡有一個黃饃饃非常適合西貝,第二天,他就開上車直奔陝西綏德老黃家,開口就是30萬年薪,差點沒讓老黃叫來警察。

就這樣,當年7月就推出了黃饃饃“3元一個”,僅2012年全年,賈國龍就賣了1000萬個黃饃饃。

特色二:看得見的成長通道

從傳菜員到服務經理,從小學徒到分部的涼菜導師、店長,在西貝工作十一、十二年的員工比比皆是。

1989年,老鄭原在農畜產品基地看大門,此後在西貝幹了整整18年,除了媳婦生孩子那一年,他就沒離開過,“想晉升,就得好好幹”。

特色三:獨特的餐飲文化

西貝裝修很有特色。一進門就先看到一盤厚重的老石磨,房頂上曬的是玉米棒,房簷上吊的是紅辣椒,窗前掛著一排紙糊燈籠。

特色四:產品三個特性

1. 不追求產品的更好

他強調的是特色,就是這個產品,到底和我自身的這樣一個屬性,大家講到了西貝莜麵,講到這個屬性是否和它緊密一致。

這個特色實際上是餐飲立足的一個重要的法寶,實際上特色本身來講,我們講究一招鮮吃遍天,也是絕大部分商業模式立足的基礎所在。大家知道一家餐館如果沒有特色,那麼能不能運營下去還是很有問題的。

2. 不追求品類的多,而是唯一性

西貝莜麵裡面有很多故事,比如掛麵,糕點,菜品設計等等,有可能是唯一的,這種唯一性所帶來的價值,給顧客的體驗就非常好。

如果不能夠做到唯一性,你就必須在產品服務方面下很多文章,有了唯一性以後,天下獨一份,你要想吃這一口,只能到我這兒來。

3. 非泛泛產品:

很多餐飲,打造魯菜、冀菜、川菜,全都有,最後可能淪為家常菜,特色乏味。

一家店一定要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比如今天看到的雲南菜、貴州菜等等,不要想著服務所有的客戶,只需要服務對這一個地域特色感興趣的人,堅定不移地執行就好了。

2014年春節,一位中亞的參贊帶著女兒去吃莜麵,臨走女兒隔窗看到筱面妹搓面的場面就不走了,結果2個小時以後,那老外就在筱面村又吃了一頓。自此,每週末都要帶來一幫朋友吃筱面。

如今,賈國龍已經擁有“西貝”、“九十九頂氈房”、“騰格里塔拉”等5個品牌、75家酒樓與一所廚師職業學校。

確實,沒有折騰的人生算不得人生,賈國龍就是這麼一路折騰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