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了17年麻袋,40年後他逆襲成爲世界鋁王

1946年,張士平出生在山東鄒平縣魏橋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初中剛畢業他就出去打工了。在鎮上一家加工油棉的小廠,幹起了扛麻包的工作。100多斤重麻袋,一扛就是17年。

扛了17年麻袋,40年后他逆袭成为世界铝王

在這17年裡,張士平從廠裡消防隊的隊長,到車間主任,再到副廠長,最後到1981年,張士平直接成為廠長。張士平接手的第五油棉廠連年虧損,新官上任,張士平決定要把這個廠壯大起來,闖出一片天地。

從棉花拓展到油料加工,張士平是第一個,同時,讓整天閒的無聊的工人也忙了起來,而且乾的非常有勁,因為張士平還打破大鍋飯,悄悄實施超定額計件工資制度,讓捨得乾的人拿到更多。

他調動工人積極性,打破企業等人上門採購的慣例,大力推動上門推銷,把很多原本屬於別人的生意都搶到了自己的碗裡。也就在那一年,油棉廠淨收入400多萬,向國家納稅95萬,小棉廠成了全國供銷系統效益最好的企業之一。

扛了17年麻袋,40年后他逆袭成为世界铝王

1985年,棉花行業出現危機,張士平決定轉向毛巾廠,也就是紡織廠。建立的第一年,就實現了25萬元的利潤。之後,張士平陸續進入毛纖、紡紗和織布領域,一邊向紡織加工大步前進,一邊抓住國企改革的機遇,將油棉廠改制成了自己控股、國有參與的魏橋創業集團。

1989年,他籌集1000多萬元,建成了1.6萬紗錠的紡紗廠。1998年,他決定投資建設自備電廠。2001年他又進入鋁業領域,此後一路狂奔。2005年進入氧化鋁領域,2011年高精鋁板帶箔,2014年進入採礦領域。

14年來,魏橋一直在不斷地拓展其鋁產業鏈,從汽車用鋁,電子用鋁,到醫藥用鋁,以及各種包裝用鋁全部可以做,而且越做越高精尖。並最終形成了紡織與鋁電齊頭並進、互補互利的產業佈局。

扛了17年麻袋,40年后他逆袭成为世界铝王

2015年,魏橋集團的總收入達到3332億人民幣,而張士平又多了一個光環,那就是“世界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