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科學館|我們的祖先用什麼進行測量?

火花科學館|我們的祖先用什麼進行測量?

火花科學館|我們的祖先用什麼進行測量?

文|火花內容部

小朋友們大家好, 明天又是週末了呀~大家要好好休息啊!好啦現在然我們來學習吧!

今天的內容非常適合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生僻的成語可以一邊聽音頻一邊看文字,小朋友聽不懂的地方爸爸媽媽可以用身體給他演示。

小火花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小朋友們你麼知道咱們的祖先用什麼東西進行測量嗎?嗯~~最直接、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我們自己的身體!

布手知尺

《孔子家語》:“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尋,斯不遠之則也。” 大意是:中指節上一橫紋,叫一寸;拇指同中指一叉相距為一尺;兩臂伸長,叫一尋。

火花科學館|我們的祖先用什麼進行測量?

不過“布手知尺”限於男子,女子的手小怎麼辦呢?古代人管女子拇指指尖到食指指尖的長度為“咫尺”。

成語“近在咫尺”,你們這回懂得是什麼意思了吧。

舉足為跬,倍跬為步

先秦時商鞅規定“舉足為跬,倍跬為步”,即單腳邁出一次為“跬”,雙腳相繼邁出為“步”。跬是早期社會中,土地面積測量的最小單位。秦代曾規定“六尺為步”相當於現在的1.4米。

火花科學館|我們的祖先用什麼進行測量?

耳熟能詳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也是從這裡來的。

掬手成升

掬手成升,也是用手來測量。兩手合盛就是掬,一隻手盛的就是“溢”。人們採用“掬手成升”的原始計量方法使生活中的商品交易等變得有據可依。

《小爾雅·廣量》曰,“掬四渭之豆”,即4掬=1豆;《左傳·昭公三年》說,“四升為豆”,即4升=1豆。

火花科學館|我們的祖先用什麼進行測量?

“掬手成升”在早期社會中確實為物品交換提供了一定的容量量值標準,但是現在看來這個原始的標準是非常不準確的。人手的大小隨著身體差異而不同,這直接影響所“掬”容量的多少,故“掬手”所成的“升”差異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