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互爲盟友的希特勒爲何大罵日本是大笨牛?

軍事一點通


1940年9月27日,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的三國外交代表在德國柏林正式簽署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即三國公約,宣告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的軍事集團核心建立。而德國策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日本與德國遠隔重洋,因此實際上日本對德國入侵西歐乃至蘇聯都未曾起到任何助力作用。

1941年12月7日一個週日的清晨,日本聯合艦隊第一航空戰隊在司令長官南雲忠一中將率領下,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駐地珍珠港發動了舉世震驚的偷襲,導致美國海軍停泊在港內多艘戰艦被擊沉,以及大量的人員傷亡。這次偷襲宣告太平洋戰爭爆發,羅斯福總統在國會上大聲疾呼:“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次日,美英對日本宣戰。緊接著,澳大利亞、荷蘭等20多個國家也對日本宣戰。

這次偷襲將擁有強大工業生產能力和兵員動員能力的美國拖入了戰爭。美國的戰爭機器完全運轉了起來,這加速了軸心國戰敗的進程。而納粹德國的掌舵人希特勒深知美國的戰爭潛力,它一旦加入戰局後果將對自己極為不利。因此在希特勒發動入侵西歐的戰爭時,也是極力避免把美國拖入戰爭的。然而日本這個扯後腿的豬隊友在未曾與納粹德國商議和知會的情況下,就悍然發動了對美的偷襲,把美國這隻巨獸拖入了戰爭,這也難怪希特勒在聽到這個震驚的消息後,暴跳如雷的破口大罵日本是大笨牛了。

如果您喜歡肥鵝的回答,請千萬不要吝嗇您的點贊,通通砸過來就是了。


彼得堡的肥天鵝


當時美國大部分人是不希望淌這趟渾水的,希特勒更不希望,畢竟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化程度很高,如果美國保持中立是最好不過的,確實美國人只是想靜靜的在一邊,看著歐亞大陸的戰爭,所以羅斯福進退兩難,而對於美國參戰,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日本逼得,另一種是主動參戰。

第一,日本野心勃勃,侵犯了美國利益。

日本的不斷擴張,動了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於是無奈之下,對日本進行了制裁,切斷了對日本石油的供應,以及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存款,給日本一點顏色看看。而日本石油多半是靠進口,所以只能發動太平洋戰爭,去掠奪東南亞的資源,然而美國是個大障礙,於是日本偷襲了珍珠港。



第二,美國主動參戰。

羅斯福作為美國總統,當然是想要參戰的,這當然是為了戰後的國際新秩序,哪怕他已經大發了戰爭財,不過有的東西,用錢是買不來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才是關鍵,但是迫於國情,必須要有正當理由加入戰爭,於是美國就用制裁的方法逼迫日本,讓日本對美國開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電文被一箇中國人破譯,美國並沒有採取措施(另一種說法他們是不當回事,那是另一種可能的論證,先不談),被日本人偷襲後,美國全國情緒高漲,所有人都要讓日本吃不了兜著走,所以這次是美國主動參戰。



而對於希特勒來說,他原本就十分忌憚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化程度,能不招惹就不招惹,沒想到被日本破壞了戰局部署,他不但沒有幫自己前後夾擊蘇聯,反而把美國牽扯進來,給反法西斯聯盟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如此一來,希特勒的宏偉藍圖就很難實現,於是當得知這一消息後大罵日本是笨牛。


軍事一點通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為法西斯軸心國,但卻沒有什麼聯合的軍事行動,反而是日本跟意大利一樣都是德國的豬隊友,頻頻出招坑死了德國,因此希特勒曾經大罵日本是頭大笨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日本到底是怎麼坑死德國的呢?

日本本欲北進蘇聯,但被蘇軍給打蒙圈了。1939年,日軍為了搶奪了蘇聯在西伯利亞的石油等資源,發動了諾門坎戰役,與蘇軍大戰了一場,但被蘇軍給打蒙圈了,日軍慘敗,就此慫了,不敢在後來聯合德軍,東西夾攻蘇聯,接下來反而給德國這惹了一個大麻煩。

日本南下,偷襲珍珠港,坑了德國,加速了法西斯國家的失敗。日軍在諾門坎戰敗後,選擇了南下南洋,侵害了英美等國在南洋的利益,美國為了制裁日本,實行了對日本的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實施了禁運,等於直接扼住了日本的命脈,為此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珍珠港,把美國拖入了二戰,美軍參戰,大大地增強了法西斯同盟國的力量,特別是在歐洲戰場,給德國增加了一個強敵,導致了德國面臨兩線作戰,對德國來說可是一個大麻煩。

在此時,希特勒一心想吞併蘇聯,而日本的昏招,卻破壞了希特勒的大計,因此希特勒大罵日本是頭大笨牛。正是日本人的此舉,加速了法西斯國家的失敗,這真是應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日本和意大利這兩個國家亦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