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失業快一個月了,兩周沒面試了,大家一般裸辭多長時間找到新工作?

美德正義贏天下


有些讀者知道,我個人是非常不鼓勵裸辭的。

第一、直接辭職後,在找到新工作之前的這段空檔時間是沒有收入的,機會成本過高。

第二、辭職後長時間找不到工作的話,不免會變得急躁。然而心態一變化,越急躁越想得到這份工作,越容易在面試中出差錯。

第三、在職時尋找工作會比失業狀態尋找工作更有議價能力。企業也傾向於“挖人”抬價。

第四、如果找不到理想工作,還有退路。可以邊在崗領薪邊學習跳槽需要的能力。


看到題主說自己在上海失業快一個月了,兩週沒面試了,我覺得題主目前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第一、先找一份工作,擺脫失業狀態。

在上海這座快節奏城市,生活成本還是很高的。如果還有妻兒的話,家裡都等著用錢,壓力會非常大。心急如焚,又不能通過理想崗位的面試,在高壓環境下,找工作的難度也會更高。

第二、先有了一份收入後,再總結自己求職不順的原因。

如果是自身硬能力不合格,就比對著招聘要求,利用在職的下班時間去學習,去完善;

缺少經驗就去嘗試各種方式來積累經驗;

如果自己並不適合想去的行業,就退而求其次,轉換方向,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如果是獲知的招聘信息少,除了各大招聘網站發佈的招聘信息外,還可以多留意一下身邊互聯網圈的人。現在很多人的工作都是通過弱關係獲得的。


作者簡介:賀嘉老師,長江商學院CEO班演講教練,教過1000+高管的演講,現在想帶你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人。


賀嘉



工作這麼多年,有過好幾次離職的情況,印象中有3次休息一段時間才找到工作。

第一次

能記住的第一次,是離開了一個不景氣的公司,後來面試了幾家,有的是沒有被錄取,有的實在不靠譜。

大概休息了一兩個月吧,又有一家公司通知我面試,公司的名字沒有聽說過,估計不怎麼樣,自己也沒當回事,當天上午看了一場NBA總決賽,喬丹對約翰遜,哈哈,知道什麼時代了吧!

等我去時,面試結束了,我看這個公司面貌不錯,就站在門口等。一直等到總經理來,單獨聊了幾句,然後我就在這個公司做了八年。大家一起把公司做成本市行業老大,在全國業內都有一定名聲。但後來也受到全國連鎖企業的衝擊,老闆把企業賣掉了。


第二次

離開上家公司,準備自己創業,沒想到選址比較麻煩,前後閒了兩三個月,最後總算找好地方開張了,這一做又是七八年過去了。

自己做有辛苦之處,有舒服之處,幸運的是沒有虧過錢。只是天有不測風雲,後來遇到拆遷,哈,又失業了。

第三次

這一次,我早已不是年輕人了,找工作更難,沒事就去爬爬山,又是幾個月過去了。最後在網上的一個求職郵件有了迴音。於是去了一家上市的網絡公司本市分部,籌備一項新業務,工作是銷售,職位是客服,只有我和一個女編輯。

半年後新業務上線,我們的業績一鳴驚人,嚇了北京總部一跳,超過了的大多數其他城市的團隊。當年自己成了集團年度十佳員工。就這樣做了三年多,我留下了一個團隊和一個不錯的接班人離開了。

結語

現在這個工作又好幾年,業務比較傳統,開始走下坡路,估計不久也要換環境了。

我的感覺是,車到山前必有路。人生總會遇到坎坷,也總有柳暗花明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麼事,心態要平衡,困難總是會過去的。

@職場漂流者


職場漂流者


題主你的這種找工作經歷我也曾經遇到過,那是我人生最迷茫最低谷的時期。我曾經懷揣著夢想去上海找尋屬於我的事業,想著能夠在這紙醉金迷,滿地黃金的黃浦江成就大業,也能像許文強和丁力一樣在上海灘打下自己的江湖地位,到時衣錦還鄉,讓父母享福!

當然,結果大家肯定也想得到,除了被現實打回原形,落得滿地雞毛,我什麼也沒有得到。辭去第一份工作之後,期間投了無數簡歷,偶爾有迴音,但大多數都石沉大海,差不多一個月才能去面試一次,而且都是一些小企業,每當談到工資的時候,我總是滿載失望而回,不是我眼高手低,而是這樣的工資實在是活不下去,如何去談發展?

經歷了很多次失敗之後,中間也頹廢過,也曾想過自暴自棄,每天晚上回到自己的出租屋,想著口袋裡日漸消瘦的“孔方兄”,空虛的心靈又被現實打擊的百孔千瘡,我都是半夜跑到網吧去麻醉自己。

於是在絕望之下,我接受了一家工資很低的培訓工作,先解決生存問題,再去圖謀發展。於是一邊參加工作,一邊準備找第二家,騎驢找馬。最後找到一家工資稍微高點的私企,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對於你的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前期多花點時間做好自己的簡歷,把自己的亮點展示出來,其次就是多投,普遍撒網,有面試就去看看,現在找工作的確是個社會難題,除了拼命去尋找,沒有更好的辦法。祝你早日找到心儀的工作。


膠捲記憶


以我做獵頭的經驗來看

1、越是高端的人群,找匹配的工作越難,週期越長。一年找不到工作的,也遇到過。

2、越是基層崗位,只要不笨,輕鬆一週收割多個offer。

3、面試技巧不夠,也就是笨笨的人,找工作也不容易。專業技術是一方面,情商高低也是找工作的關鍵。

哪些人在職場找工作比較快?

1、長相清秀美貌,當然只要不是很醜,職場上一般不會太在意長相。

2、禮貌,比如手機靜音、準時到達、知書達理,禮貌待人,多說謝謝。

3、專業問題,提什麼答什麼,面試提問的專業問題,都是企業欠缺或者關心的話題,如果能回答到點子上,能迅速建立好感。

比如企業問:你之前管理過多少人的團隊? 這個問題一定是需要你有管理經驗的,如果你回答沒管理過團隊,那基本已經結束了。

比如企業問:醫藥中間體的研發工作,你承擔什麼角色?這個問題是想要知道你是不是做過中間體的研發,做過的話,是想知道你承擔的具體角色,是參與還是主導等。

你的回答要是我參與過導師帶我做的哪個項目,我是助手的崗位。那也是沒戲的了。

我就是打個比方,面試上適當的誇大自己的能力,也是可以的。面試單位的工作,你提前做了解,深信自己可以做,那你應聘的時候誇大一下自己的能力,通過面試再說,也是一種方法。

另外,問薪酬和入職時間,一般是禮貌性的面試,說明面試官情商比較高,不想在現場讓面試者太難堪。只有深入的聊薪酬,談公司制度,確定精準的入職時間,那才是面試通過。


跟大表哥學知識


別急,上海一線城市工作機會很多。面試的結果是需要時間的,趁著這段時間總結一下自己面試的不足,不斷完善改進,然後接著去面試。反正自己處於空檔期,多總結,多完善自己。

我16畢業,專業機械設計,至今第三份工作都是傳統行業,對物資成本投入較多,對人員成本投入較小,故正在考慮轉行。

失業了不要慌,這個社會不會讓讓你餓死,多吃點苦罷了。但是,(敲黑板)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喜歡幹什麼,這個行業有沒有前途。想清楚了再去面試,別在因為行業或者自己不喜歡的原因造成二次失業,千萬別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選擇工作和選擇女朋友一樣(我還是個單身狗),一定要規劃好自己的職業。

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大氣完成的例子雖然很多,但是有些事就得年輕的時候去做。早起跑步、背單詞、看書、學習……或許現在沒有財務自由,但是年輕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本啊,有些事年輕的時候你有精力,有激情所以比別人更容易完成。

其次,職場如戰場,不會給你留任何情面,你的努力或許短期得不到回報,但是你沒有注意努力的同時你也在成長,這個永遠是自己的誰都搶不走。

希望題主能調整心態,保持自信,企業的Offer馬上就會發給你的


XX茶館


我面試前一家公司,歷經半年,7個人面試我,上海兩個人,意大利兩個人,英國兩個人,香港一個人,不過一個主管級職務,當然他們大陸沒有經理,三個部門的經理在意大利,英國,香港。覺得真的很煩!

上海現在職位不好找,人才太多了,但上海優點就是,如果你有好的工作背景,學歷是可以放寬的,像我們公司,大專生也有一兩個,但英語真的非常好!其他的海龜不少,但老外還是喜歡用國內畢業的大學生。

一份優秀的簡歷會增加面試機會。充分的面試前準備大大增加面試的成功率,得體的著裝,言簡意賅的回答問題,真誠的態度,誠懇的交流是面試必不可少的要素!


EASYLIFE126837983


雖然沒有邀請,但看到題目感同身受,所以也來吐槽兩句。

四月份在沒有找到下家的情況下辭職,我和其他人和老婆說工作環境很差,而且這種工作很容易找,最重要的是我乾得很累,想早點離開,所以選擇裸辭。其實想走的原因是我們這個基層領導圈裡,我受到排擠,或許我想得有點多,至少我覺得他們一直在排擠我。

原因說了,就直接說找工作吧!

辭職後在家裡打打雜啥的,混了幾個月,實在是覺得無聊,所以決定找工作。投了很多簡歷,接到很多人資的電話。大部分挺坑的,記得有一次,叫我去做網管,工資不是很理想,但貴在離家近,網管?其實我都忘記網管是幹嘛的了(大學是學計算機的,但畢業後從事和計算機完全無關的職業),我跟人資說主要是幹什麼的,她說她也不知道,你先過來,很簡單的工作。我又和人資美眉特意強調了一下,我對計算機不是很熟了。她依然堅持說沒事,很簡單的。我想了一下也好,反正離家裡近,開個電自行車20分鐘就能到,先幹著唄。於是就過去面試,七找八找,來到一個相當偏僻的小廠。和麵試人一見面(其實就是一個老闆,配個秘書,然後手底下十幾二十個工人這種廠),說你會修主板嗎?而且還是芯片級維修那種,我直接說我不會,她就直接說這麼簡單的都不會,我給你那麼高工資幹啥?我當時就直接愣住了,3000塊找一個會芯片級維修的網管?而且還是高工資,把我氣得。。。。我真的想叼一下那人資美眉,感覺忽悠我過來的。很尷尬,然後就走了,後來想想,人資美眉也不容易,也許拿我來湊數的吧,出來混,都不容易,是吧!

經歷了兩個多月的不斷投簡歷,面試,終於確定兩份工作可以選擇,不過猶豫中。一份離家一個小時公交車,待遇不怎麼樣,完全沒有上升的空間,五天8小時制,不包吃住,買五險沒一金,義務加班。一份離家很遠,待遇比較好,有五險沒一金,包住不包吃,有加班工資,理論有上身和調薪的機會,在猶豫選擇哪一份工作!

總結一下,我覺得還是別裸辭得好,當然那種高級人才,工作天天跟著你的另外討論!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銀松網絡科技


我自己本身是裸辭,做的是汽車行業,項目管理工作,我只說自己這段時間找工作的經歷,以及心理變化過程。

我是今年5月份提離職,6月底辦的手續,中間經過2個半月的時間找到的工作。

5年工作經驗,期望工資就不說了。離職完了之後我就開始找工作的事宜了,首先就把我網上的簡歷更新了,按我自己想找的工作方向進行相應投遞。我在投之前會分析,有把握才投,第一次投了5家左右,收到2家的面試邀請,中間有個朋友給介紹了一家,一共三家企業的面試,我逐一講。

以下用字母替代公司,A企業是民企,面試過程很常規,跟直隸的領導面過之後當時表示滿意,直接就和人力的表達想要我過來的意願,所以跟人力談薪資的時候很順利,他們希望我立馬給回覆,但當時我還想可能有更好的,所以略微推遲了一下,沒答應。

B企業是新企業,是集團公司的業務做到一定體量後就獨立出來的一個公司。我去面試給我的感覺是公司很正規,但是他們做的東西和我的經驗不同,雖然都是汽車行業,但具體的類別有差異。面試的人是總經理+人事經理,當然基本上是總經理在問,最後面試的結果總體還是不錯的,B公司的意見是你可以來但是要做好學習抗壓的準備。

C企業是朋友介紹的企業,既然有熟人,那當然對公司裡面的道道就會有所瞭解了。我當時不怎麼中意這個公司,但覺得反正看看也無妨就跑去了。結果讓我非常不滿,面試的是部門的老大,整個面試過程不到5分鐘,完了就把我打發到人力那裡去了。

最後我考慮了一下,決定去B公司,那邊也發了正式的入職通知。但後來我反悔了,主要是人力的作死,搞得我很煩躁,我就不想去了。

8月份中間都沒消息,這個時間點也確實不好找工作,到9月份又面了一家才最終確定工作。

我自己總結的話,裸辭的人找的時間一長,壓力就隨之而來,所以說一定在找的時候保持好心態,我自己在8月份的時候沒找好,心態就有點炸了。幸虧沒什麼經濟上的壓力,所以調整起來還好


如雨得水5


電影《當希望來敲門》該片講述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拼命奮發逆襲成功,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片。裸辭需要勇氣和一定經濟繼續做支撐。電影中的男主身提著笨重的測試儀器,只要他賣出一臺,就可以給他和著他的孩子帶來生活費。那麼裸辭一般多久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呢?



一、裸辭的風險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超過25%的青年職場人裸辭過。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這句話本質沒有錯。但就怕你辭職欣賞世界美麗風光後,依然沒有什麼改變,甚至變得更窮。就像裸辭一樣,在上海,經濟發展很快,即使每天努力工作還有被刷掉的可能。沒有經濟積蓄的裸辭,就像是一顆隱形的炸彈,無疑會加重你的壓力和焦慮。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有些人把裸辭當做提薪的藉口,那麼如果你的崗位有人替代,領導會毫不猶豫答應你的裸辭。因此,裸辭也要看時機。在職場上,裸辭後會有一段空檔期。有的人比較幸運,投簡歷後立馬有新的公司招聘。在投簡歷時 。有目的性選擇公司,切記盲目和衝動,節省自己的成本。面試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讓面試官看到你專業技能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在等待面試結果過程中,不要坐以待斃,主動學習新的東西。



綜上,裸辭有風險,有計劃性的辭職,才是明智之舉。裸辭後,更重要的是確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標。相信希望就在拐角處。

你有裸辭的經歷麼?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被裁員(或裸辭)找新工作,在華爾街是常態,特再將我11年前的一篇舊文貼上(曾在《讀者》上首發,並收入進《讀者》精選集),談了我多年前的一次被裁員的經歷,溫故而知新,和大家分享吧。

前方是絕路,希望在拐角


經濟不景氣時,華爾街裁員是非常無情的,一分鐘、甚至一秒鐘前還是拿著高薪的白領,傾刻間就會變成無業遊民。2002年,我供職的BRUT ECN 被SunGard 兼併,我就親身經歷了這樣一次大規模的裁員!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到公司上班。一進辦公室,就看見地上堆著無數空的計算機箱子,回想起樓下停著的十多輛出租車,我不禁心裡一震。

突然,我桌上的電話響了,我的血液一下子凝固了,機械地接起電話:“馬上通知所有員工,到會議室開會!”放下電話,我感到雙腿有些癱軟。

在員工大會上,高層領導宣佈這一天SunGard兼併了BRUT ECN。SunGard的“接收大員”對我們的BWS系統讚賞不已,承諾我所在的部門不會裁員,還準備投入資金、人力,把產品開發成旗艦產品。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就像災難中的倖存者一樣。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人。十二月中旬的一天,我所在的部門突然被一鍋端了,真是世事難料啊!

那時的華爾街,正逢“9•11事件”過後的不景氣階段,各大公司的裁員聲一浪高過一浪,被裁掉的員工不計其數。據統計,當年華爾街的從業人員從40萬被裁到了20萬,數量大得相當驚人。

2003年新年剛過,倍受打擊的我不得不打起精神重新找工作。

如以往那樣發出了一批履歷,但都是石沉大海,除了獵頭公司來了幾個電話,就沒有任何音訊了。這是以往不曾有過的,我感到不對勁兒了。後來看到一份統計,才知道那時35%的公司在裁員,60%的公司人事凍結,而僅剩的5%招工的公司又大都通過內部招聘,如員工的介紹等。

通過多方努力,一月中旬開始,漸漸地有了面談。

第一個是匯豐銀行,一談下來,他們那個部門的業務我從未做過,於是我將履歷改了一下,加上了相關的內容,同時惡補了相關的金融知識。

二月開始,面談多了,包括Banco Santender(西班牙語系最大的銀行);美洲集團;美林證券等,但因人事凍結,只是三到六個月的短期合同,我便將這些面談作為練兵,積累經驗。

不久,又有兩家公司的面談被列上了日程,這兩家無論在技術還是金融業務上都和我以往的經驗很吻合,我報著必勝的信念上路了:

第一家是CIBC(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據說回覆率不到2%,而我就幸運地在這2%之中。一談下來非常對路,估計成功的概率很大!哪想到情況突變,他們突然不添人手了,我的心再一次跌到了谷底。沒辦法,風景轉的時候,人的腳步必須跟上。我打起精神,又投入了“戰鬥”。

第二家是瑞士的第一大財團UBS,一面談,雙方都很滿意。但問題是他們不在紐約,在康州。因妻子在紐約讀書,只好作罷。接連失去兩次機會,我不禁有些氣餒了。

就在這時,我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個自稱Don的人開口就問我:“你是不是在找工作?知道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方在哪兒嗎?”“舊金山。”“那麼哪裡的生活水平最高呢?”“當然是日本東京咯。”“德國人最愛開什麼車?”“日本人開私家車的多,還是乘公車的多?”他一個接一個地問我一些與工作不相關的問題,令我十分納悶兒。後來我才知道,他來自CSFB(瑞士的第二大財團下屬的投資銀行),正在物色適合的助理副總裁,負責該投行的電子交易——我的強項。由於中國人的技術不成問題,可交流常常出問題,所以,他們從收到的四百多份履歷中先挑出八十份通電話,然後選出三十個人面談,再選出十八個送到CSFB辦公總部面談……

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一星期後,我接到了翹首以待的正式聘書,薪金竟然比我在BRUT ECN時還多出五千美金,真令人驚喜!

生活中,面對困境,我們常常會有走投無路的感覺,不要氣餒,再堅持一下,希望就在拐角處等著你!

(寫於2007年5月於紐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