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生的特色小鎮北井子鎮

油菜花海,稻畫傳說,七彩向日葵……地處東港市中南部的北井子鎮,南瀕黃海,海岸線全長12.8公里,所轄13個行政村全部達到小康村標準。美麗富饒的北井子鎮,是一個依海而生的省級特色小鎮。

依海而生的特色小鎮北井子鎮

海邊遊激活小村莊作為一個旅遊小鎮,北井子鎮充分利用沿海優勢,大力發展海島遊、海邊遊。海中踏浪、灘塗拾貝、觀海上日出……各種旅遊項目吸引眾多本地和外地遊客,使得這個濱海小鎮紅火起來。“現在城市生活節奏太快,而獐島,是一個能讓人放鬆下來的地方,我幾乎每年都帶孩子過來。”近日採訪時,一位不願具名的遊客說,現在很多旅遊景點都過於商業化,而獐島卻保持著原生態,在這裡還能品嚐到漁民當天捕撈的海鮮,很舒服。獐島村的發展,得益於旅遊。十幾年前,獐島村的旅店不足10家,日接待能力不超過500人。如今,獐島村擁有旅店七十多家、高檔賓館10家,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旅遊業帶來人均收入近5萬元。2017年,雙峰島的趕海拾貝旅遊項目剛一開啟就火了。該項目所在的海鷹村,利用雙峰島獨特的地域景觀和生態灘塗,為遊客創造親近大海、海上採捕的機會。趕海拾貝不僅吸引許多外地人參與,當地人也爭相來此體驗。體驗區開放近兩個月,村集體增收20萬元。旅遊業的發展,推動了北井子鎮美麗鄉村建設。其所轄的行政村中,有7個先後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獐島村更是摘得“全國美麗鄉村”的桂冠。

依海而生的特色小鎮北井子鎮

海岸經濟造福百姓在北井子鎮,大部分村民都過著“靠海吃海”的生活。有著穩定水產養殖面積的北井子鎮,大力發展設施漁業,漁業年產量超過8萬噸、產值超過10億元,保持著東港市第一漁業大鎮的地位。海岸經濟的發展與壯大,使得當地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灘塗面積及適宜海洋養殖面積12萬畝、港灣養殖面積2萬畝,使北井子鎮成為東港市海水養殖面積最大的鄉鎮。該鎮還是東港地區蝦池面積最大的鄉鎮,沿海各村通過發包蝦池獲得村集體收入。

依海而生的特色小鎮北井子鎮

海鷹村村集體收入,主要依靠發包蝦池。村集體擁有72000畝灘塗、27000畝淺海和2200畝蝦場,其中,蝦池發包年收入近六百六十萬元,村辦貝類養殖場年收入三百餘萬元。灘塗和淺海盛產泥螺、四角蛤蜊、雜色蛤等海產品,港灣養殖以海蜇、對蝦、縊蟶、牙鮃魚、河豚等混養為主,產品暢銷全國。村民每年每人的利潤分紅為5000元,去年海鷹村共發放利潤分紅四百多萬元。與海鷹村一樣,沿海的臨海村、新海村、北井子村、小崗村都通過發包蝦池獲得村集體收入,海岸經濟也讓這些小村莊富了起來。依託大海的哺養,北井子鎮全面推進民生工程,為百姓謀福利。如今,村路、屯堡路全部修成柏油路、水泥路,相當一部分村民組實現柏油路、水泥路戶戶通;鎮裡建起了公共醫療服務中心,每個村都有標準化衛生所;幫助376戶貧困戶改建改造危房……

依海而生的特色小鎮北井子鎮

各村也根據實際情況推進民生工程,修路、亮化、為老年人發放養老補貼、為村民繳納農村合作醫療費用、為考上大學的學生獎學金……發展的紅利,村民共享。近年來,北井子鎮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大力扶持、多元發展”的發展思路,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努力破解了村級組織“無錢辦事”難題。截至目前,北井子鎮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6個,全鎮13個村全部實現村集體年收入不低於5萬元的目標,成為東港市第一個全面消除“空殼村”的鄉鎮。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