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孫盛希: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

專訪孫盛希: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

從首張暨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的專輯《Girls》到第二張全創作專輯《Between》,孫盛希用了兩年時間。

不管是逐漸形成被譽為她標籤的“希式轉音”和“深喉嚨”唱法,還是每一張都值得讓樂壇讚不絕口的好歌,業界和大眾都充分肯定了她的才女身份。

而由女孩到如今的“理想女人”,孫盛希也在第三張專輯裡做了足夠多的嘗試,比如除了以往創作為首次參與制作、比如更加精確地探索屬於孫盛希的曲風……一切的謎底似乎在7月6日推出的《女·人Woman》裡都可以找到答案。

這個答案包括且不限於自己和愛,也不僅僅屬於女人孫盛希和她的歌,她的音樂視野是階段性體悟展開、並隨閱歷逐步豐滿的,成了一個立體的、鮮活的、有質感的孫盛希。

專訪孫盛希: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

尤其是聽完整張《女·人Woman》後,你也會很直觀地感受到孫盛希新歌裡透出的成熟女人特質:

或是感性的性感,撩撥撫慰;或是理性的直覺,灑脫洋溢;或是自我療愈,溫情深刻,讓人感同身受。

不僅僅女性氣息更加濃郁,音樂風格也更加多元。

與初入歌壇時天真爛漫、敢做敢闖的女孩子心性相比,現在的孫盛希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與參加《華人星光大道2》和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時的樣子已有了很明顯的區分度。

從《Girls》《Between》到這張《女·人Woman》,孫盛希完成了個人的成長。

這是孫盛希新專推出以來的第一個獨家專訪,旨在為你剖開她的完整面。

但孫盛希,絕不侷限於此——

採寫:皮皮

01 從女孩成為女人

專訪孫盛希: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

所有女孩骨子裡都有一個成為天鵝的夢,從女孩到女人的夢想,但這顯然是需要經過時間去打磨的。

經歷得越多,思考得越多,也才會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女人。

這一步,孫盛希用了六年,甚至更久。

剛開始是玩樂團,那幾年她cover了許多別人的歌,大多是搖滾的、重金屬的,創作的也幾乎是那個類型的。

後來稍微有點眉目做出了一點自己風格的東西,便休學去了臺灣,拿著demo、參加了《華人星光大道》,然後簽約了滾石,做了很多音樂的探索,用一張質量很高的《Girls》完成了探路。

這是孫盛希初始蹄音時的倔強懵懂,青春氣十足,滿是膠原蛋白的少女模樣。也直到27歲這年,她經過了《Between》的過渡才終於從所有晦澀糾結的情緒中走出來,做下決定,逐步架構出自己心目中“理想女人”的樣子。

一個能說清楚“我是個什麼樣的人”的女歌手,一個從小女孩蛻變為女人的女性角色……孫盛希在人生的重要階段,經歷了一次重大意義的重生。

——————

皮皮呀:為什麼選用《女・人Woman》作為專輯名稱呢,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孫盛希:其實這個名字是延續了之前兩張專輯的概想,想要記錄自己從女孩成為女人各種面向的變化的。我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東西,比如:決心、感性、直覺、情愛、哲學,痛處以及自我調適。女人中間的點其實代表的是“乘以”,我更想通過這個表達出身為女生而擁有的生活習慣與態度、觀點與特質。

皮皮呀:從《Girls》《Between》到這張《女·人Woman》,可以說是你從女孩到女人的一路學習與成長了,不僅是年齡上,更是心智上。所以推出這張新專輯以來,自己的心態或者音樂上有什麼顯著的變化嗎?

孫盛希:有時候自己的創作也會反過來影響自己的心態,產生出一種相互作用。舉例像是這張專輯裡的前三波單曲:《自然凋謝》《內疚》《闖空門》。投入在這些歌曲時,似乎也忽然覺得在感情上好像也更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更清楚一些問題點與解決方法了。不過同樣是歌詞裡存在的矛盾情緒,有時候也又會讓自己迷路。這張專輯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 “瞭解自己”吧!一旦瞭解了自己,就能克服很多事情,在音樂上也比之前更清晰如何磨出自己的風格,找到自己的獨特。

皮皮呀:在新專輯中提到一個概念“女人哲學”,那你心目中的“女人哲學”大概有哪些方面?

孫盛希:最主要的出發點很簡單,是生活上的習慣。女生和男生有著不同的身體,對應著不同的生活形態,甚至思考模式。我把這當做哲學看待,也就是提到的“女人哲學”。於是,我在分配每首歌主題上會花不少時間,去想一些像成為女人的必經過程是什麼、女人會遇到的狀況有什麼(比如多年感情的自然凋謝、想要奪回自由卻擺脫不了的罪惡感、性方面的自主與享受、愛漂亮卻忘了自己其實有多美麗、分析自己的生活習慣、檢討與自省、反脆弱、矛盾等等),也會因為每個主題的切入去參考一些哲學家的觀點與理論,把它們融入在歌詞裡。在建立概想的過程好像在寫大學論文一版,因此也達到了想要藉由這張專輯學習更多,給予自己一個畢業證書的目的吧!

皮皮呀:你認為“理想女人”又應該有哪些特徵呢?

孫盛希:我認為的理想女人大概就是工作能力強、淡定、不容易慌亂、不僅僅能照顧自己,還能照顧別人。

02 多元孫盛希

專訪孫盛希: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

如果說與之前的專輯的最大區別,大概是《女·人Woman》更“孫盛希”吧!

她的音樂特質和音樂方向,在更多適配的歌曲裡有了更豐富的延展。

製作人身份賦予了她更多把控的權力,她可以決定專輯的方向、可以自由邀歌把一首首demo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曲風更加多樣,混搭的音樂元素與不同嘗試在自己的排兵佈陣下,架構起一個多元和全方位的孫盛希。

這樣的過程是盡興的,也是她最想要的。

不是一首歌可以定義的,也不是一張專輯所能代表的。

《女·人Woman》只是孫盛希千百面的一種,但已然足夠耀眼。

——————

皮皮呀:這張專輯既有電子搖滾,也有R&B在內的多種曲風,搭建起一個立體的孫盛希,有別於之前的印象。你會如何定義自己現在的音樂風格呢?

孫盛希:之前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曲風到底要歸類在哪裡,但始終沒有答案。我猜應該是從小聽的音樂比較多元的緣故吧,因此在R&B唱法的基礎上會出現很多種曲風,當初想要參與制作也是這個原因。風格總是很難受限的,我想直到做完這張專輯到現在,我也沒法給一個明確的詞。不過腦海裡倒是有一個答案,想給大家聽的就是孫盛希的曲風,希望聽了會有讓人感覺到原來孫盛希是這樣的人。

皮皮呀:接下來還有什麼樣的音樂風格特別想嘗試呢?

孫盛希:今年底會我會考慮發行一張爵士fusion專輯,也是自己一直很期待、想嘗試的領域!

皮皮呀:與姚若龍、李焯雄、葛大為這樣的知名創作人合作了《自然凋謝》《很晚的晚安》《內疚》等口碑不錯的歌曲,那你們之間的合作有碰撞出什麼火花嗎?可以講講一些有趣的細節嗎?

皮皮呀:這是一張你既參與創作又參與制作的專輯,中途遇到了什麼困難嗎?

孫盛希

:創作過程已經算熟悉了,沒有太大問題。但是製作的過程中仍然遇到了無數的矛盾與分裂,為了更好的結果而猶豫不決。中途有碰到溝通上的問題,往往情緒和直覺比較衝,就沒能很注意對方的感受。所以即使是女人了,還有很多課題需要慢慢磨練的。當然,還有各種緊湊的通告行程與製作行程,所以常常沒能睡飽。半夜4~5點一直挺著不睡覺,事情處理完天也亮了,所以身體狀況的調整上辛苦了一點。

皮皮呀:那有什麼收穫嗎?

孫盛希:收穫特別多,比如學到了製作的每個小節,還認識了很多領域的音樂人。在這條路上,有大家的幫助,覺得自己真的超級幸運了!

03 接下來巡演見

專訪孫盛希: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

當然,在採訪中,我們還零零散散地聊了未來,關於近期的一些安排。

大陸的樂迷也將在接下來的日子看到孫盛希路過他們的城市。

——————

皮皮呀:接下來會有什麼計劃呢?

孫盛希:接下來要忙新專輯的宣傳活動,會有演唱會,也希望能夠到更多城市和我的歌迷朋友們相聚。年底還會有一張專輯,所以接下來也必須像上半年一樣忙。

皮皮呀:有在內地巡迴開唱的計劃嗎?

孫盛希:有的!忙完臺北的演唱會之後 接著會有北京、上海、廣州場!

皮皮呀:如今已推出第三張專輯,這一路的成長,你覺得用哪個詞語最合適?為什麼呢?

孫盛希:勇敢、幸運。如果沒有自己鼓起勇氣,可能在很多卡關已經被淘汰了;如果沒有遇到這麼熱情的同事們一起努力、周圍的親友們鼓勵,我可能就沒能來到今天,所以很感謝這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