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主導產業突破「雙百億」

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突破“双百亿”

工作人員在國藥物流倉儲內轉運藥品 記者 崔坤 攝

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突破“双百亿”

梁園區安踏產業園生產車間 記者 單保良 攝

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突破“双百亿”

氣勢恢宏的梁園區產業集聚區 記者 單保良 攝

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突破“双百亿”

舒華體育器械焊接作業均由電焊機器人完成 記者 崔坤 攝

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突破“双百亿”

五得利麵粉生產加工車間 記者 單保良 攝

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突破“双百亿”

工人在舒華體育器械生產車間作業 記者 崔坤 攝

曾經,梁園區的工業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搪瓷廠、手帕廠、三毛紡織廠,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後來,鋁加工業作為梁園稅收支柱,逐漸走上前臺,這些重工業企業,塊頭大,高汙染,高能耗。

現如今,一批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徵的新興工業企業正日益崛起,這些工業“輕騎兵”憑藉高附加值、高成長性、高科技含量迅速成長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新生力量。

“痛並快樂”“鳳凰涅槃”,是梁園區工經委主任劉安生對梁園工業轉型的評價。劉安生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奮鬥在工業戰線,是梁園區工業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他說,搪瓷廠等隨著時代發展逐步湮滅於市場,有些可惜,但真正讓人痛苦的,是眼看著商電鋁關停、破產;幾乎與此同步,健康運動、食品加工產業興起,新舊動能實現轉換,高成長成為常態,梁園工業“鳳凰涅槃”又讓人心生快樂。

工業轉型升級,源於梁園區的頂層設計。

2009年,梁園區高起點規劃產業集聚區,決心大破大立,把區裡的主導產業由原來的鋁材加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調整為以醫藥及體育用品製造為主的健康產業和以食品加工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並編制了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健康與運動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繪製了產業招商圖譜。

新興產業活力足,潛力大,態勢好。2010年,梁園區產業集聚區實現銷售收入115億元,2017年健康和食品兩大主導產業已發展至84家,主營業務收入實現“雙百億”。

1

鳳凰涅槃

撤市設區後,位於道北青年路的商電鋁,一度是梁園區的工業“門面”。如今,打開商電鋁業集團官網,頁面上僅存的企業簡介,仍可見昔日輝煌——

商電鋁業集團的前身為商丘電廠,成立於1940年。1996年公司制改造,組建商電鋁業集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迅速壯大,公司由一個傳統的發電企業,成長為以鋁業為主,鋁、電、熱、化四位一體,多種經營協調發展的企業集團。

商電鋁業集團實行母子公司體制。通過資產重組和整合,現擁有8家核心層企業,5家參股企業,2家多經企業,1家合資企業。職工4600餘人,總資產30億元。

其實,在梁園區產業集聚區建設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一直在努力打造鋁加工產業集群。鋁加工產業集群是“鋁—電—熱—化”聯營的生態工業鏈,集鋁冶煉、發電、供熱、化工、建築、運輸、機械製造、工業設備安裝於一體。最繁榮時期,商電鋁業集團擁有商電鋁業、陽光鋁材、天瑞水泥等規模以上企業15家。

但是煤電鋁帶來的汙染也是致命的。“當時,商電鋁的煙囪一冒煙,商丘市區的天空全黑,廠區附近一兩公里汙染更厲害,房屋的牆外面都是一層油灰,路上一層都是煙塵。”道北老住戶李寶義感慨地說,“以前,家裡連窗戶都不敢開,關停後,開一天門,也沒一點灰。”

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越來越高,梁園區的決策者們清醒地認識到,梁園工業要想實現健康發展,必須痛下決心,硬起手腕淘汰高耗能、高汙染的落後產能,通過鳳凰涅槃的方式,從零起步,獲得重生。

“十二五”開局,產業集聚區建設為梁園工業“騰籠換鳥”、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把區裡的主導產業由原來的鋁材加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調整為以醫藥及體育用品製造為主的健康產業和以食品加工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可以說是大破大立,決策是果斷的,事實證明是科學的,因為,新舊動能轉換徹底,才換來如今梁園工業的‘生龍活虎’。”梁園區工經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十二五”期間,梁園區產業集聚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多億元,建成了“11縱12橫”共23條96公里道路,鋪設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汙水、通信等各類管網211公里,有3路公交車直通園區,實現了“九通一平”。新建變電站2座、電力開閉所1座、移動通信基站2座、5萬噸規模汙水處理廠1座,亮化道路14條60公里,梁園區產業集聚區已成為主城區的“西部新城”。

栽好了梧桐樹,如何引來鳳凰棲?

梁園區的決策者們一致認為,梁園承接醫藥產業轉移有基礎,承接食品加工產業轉移有原料,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整合資源拉長鏈條,才是壯大產業集聚區的方向和目標。

方向明確,目標堅定,新的支柱產業呼之欲出。

2

兩個“百億”

走進國藥控股商丘公司,只見公司綜合區的庫房高大寬敞,各類成品藥琳琅滿目。自動分揀線上,一箱箱藥品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自動有序流轉;發貨區內,叉車在電腦的管控下有條不紊地將一箱箱貨物裝車。

“我們的自動分揀線等設備,是靠Wi-Fi和數碼控制的全自動設備,在工作的時候不需要人力。還有我們公司的冷庫,它主要承載冷藏藥品的儲存,始終控制在2℃—8℃。”採訪中,國藥控股商丘公司總經理劉松介紹說。

國藥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國最大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旗下900餘家子公司和6家上市公司,員工11萬人。國藥控股商丘公司成立於2011年3月份,是國藥集團在商丘投資興建的醫藥物流企業,是集團在全國重點發展的地市級子公司。

“目前,公司已實際繳稅1400多萬元,2018年,預計銷售收入7億元,繳稅將超過2000萬元。”劉松信心滿滿地說。

國藥控股是梁園區產業聚集區健康產業園的一個縮影。該產業園主要有醫藥和體育健身器材兩大類產業。其中醫藥企業36家,包括生產類企業14家、倉儲物流類企業7家、醫藥包材類企業13家、醫藥研究機構2家,一個集醫藥研發、生產、包裝、倉儲、物流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目前已入駐國藥、廣藥、上藥、華潤等四大醫藥集團,生物醫藥被認定為2015年度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

作為和醫藥產業並駕齊驅的體育產業是梁園健康主導產業的“兩駕馬車”之一。

體育產業是最具潛力的朝陽產業。幾年來,梁園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發展,把體育產業提升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集中優勢資源,實施重點扶持、優先發展。

自2012年以來,梁園區重點瞄準國內體育品牌前10強,主動實施上門招商和駐地招商,當年成功引進了全國運動鞋第一品牌——安踏集團。

梁園安踏產業園是安踏集團繼福建、廣東、安徽三個生產基地之外,在全國戰略佈局的第四個生產基地。如今,年產值約7.5億元,年創稅7000萬元以上,安置就業3000人以上,成為安踏集團本部以外最大的生產基地。

經安踏企業引薦,2013年,梁園區又成功引進國內健身器材龍頭企業——舒華體育。

舒華體育在梁園投資12億元,建設了佔地640畝的舒華體育產業園,主要生產有氧器材、力量器械、綜合訓練器、跑步機、健身車、按摩椅、健身路徑等7大系列400多個品種。“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產健身器材30萬套,年銷售收入5億元,年利稅3500萬元,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健身器材生產基地。”舒華體育項目經理劉賢豪說。

依託安踏、舒華兩大知名品牌帶動,梁園區相繼引進了康師傅、百歲山、恆大冰泉純淨水,王老吉功能飲料、恆生穿戴電子等數十家體育運動關聯性企業。目前,初步形成了集研發、生產、展銷、包裝、物流為一體的完整體育產業體系。

健康產業風生水起,食品加工產業紅紅火火。

食品加工業現已入駐五得利集團、奧神食品有限公司、大北農集團、貴友食品有限公司、白象食品面業有限公司等企業26家,形成了以貴友食品、緣源食品、洪海肉食為代表的肉食加工,以五得利麵粉、奧神面業、白象面業為代表的麵粉加工,以宏源食品、阿凡提食品、百分食品、滋美食品、綠奧食品為代表的休閒類食品加工等三大食品產業集群,麵粉加工產業集群被認定為河南省創新型農業產業化集群。

2017年,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01億元、食品產業123億元,實現“雙百億”產業集群目標。

3

創新為魂

2016年6月, 梁園區產業集聚區被河南省政府批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定名為商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榮譽的取得,來源於梁園區歷屆區委區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視。

梁園區區長薛鳳林認為,梁園“起航”離不開科技引領,梁園“突圍”離不開創新驅動,梁園“健壯”離不開強強聯合。

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梁園區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08項,授權專利469件,其中發明專利51件,擁有市級以上科研機構18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梁園區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被評為河南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梁園區麵粉加工創新型農業產業化集群被認定為河南省創新型農業產業化集群。

多年來,梁園區以科技創新為魂,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科技創新載體和平臺建設打造作為發展的助推器,園區從零起步,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

持續打造創新載體——

圍繞高新區抓規劃。商丘高新區五年發展戰略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經過論證,為商丘高新區發展描繪出清晰藍圖。

圍繞高新區建平臺。智慧園區進入到具體建設運營階段;投資17.6億元的“雙創”綜合體13棟廠房主體正在施工;建成近萬平方米的科技研發中心、公共服務體系、孵化器辦公場地;新落地商丘星創高新技術服務公司已開始為園區企業提供服務。

圍繞高新區抓創建。目前,園區省級研發中心達到11家、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博士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1個,還成立了商丘高新區企業協會、商丘高新區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會,已吸納會員企業79家。

為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梁園區堅持圍繞醫藥運動健康、食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不斷深化“院地合作”,先後與四川大學、河南大學藥學院、國藥集團合作建立了中國醫藥總院河南分院,與天津大學國家結晶工程研究中心王靜康院士團隊共同組建河南省高端晶體藥物企業院士工作站等,與上海愛投集團聯合設立了2.5億元醫藥發展基金,力圖培育更多高層次人才。

人才,為園區科技孵化提供了強力支撐。

作為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梁園區產業集聚區已擁有6萬平方米的中小企業孵化園和26萬平方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在孵企業91家。

經過多年孵化培育,如今孵化效果呈現百花齊放局面:先後開發出電子控制器、商用家用製冷產品、多功能變壓器、電力檢測儀、植保無人機、數控機床系列產品、3D打印機、製冰制雪機系列產品等,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4000個,承擔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26項,在孵企業擁有專利83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初步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孵化體系。

截至目前,園區累計落地企業212家,其中工業項目128家、上市企業13家、中國500強企業6家,哈森藥業等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首批骨幹企業。

關於下一步梁園工業發展方向,薛鳳林高瞻遠矚,信心滿滿。他說,立足於改,實施傳統產業提升改造,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的智能化改造,加快企業由速度向質量轉變、由製造向創造轉變、由產品向品牌轉變。

梁園工業,必將改出新天地,新舊動能轉換提速,在高成長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