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目前各省的經濟總量的排名會出現大的變化嗎?有何依據?

中海雄鷹


前三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是第四不是第二。

就目前的數據來看,前三名的位置是最難以動搖的,因為體量差距和第四名以及之後省份差太多,而且每年前三名由於基數大,經濟增量仍在逐年擴大差距,所以前三當中最多是廣東和江蘇的座次有變化,而且這也是短期幾年內發生概率。此外第四名的浙江和第五名的河南各成一檔,座次大概率也不會發生改變。

從第六名四川開始,大部分省份差距都不太大,尤其身後的湖北、河北與四川之間僅僅幾百億的差距,一年之間趕超都不足為奇。同時3萬億這一檔當中還有湖南、福建。

2萬億檔位置最穩定的是安徽,遼寧雖說領先之後的陝西也不算多,但是這兩年經濟回暖,短期內被反超的可能較小。不過江西和廣西之間僅有四百多億的差距,江西一個不小心就會發聲位置變化。

差距比江西廣西還要小的是一萬億檔雲南和黑龍、吉林和山西。這兩對組合之間都是僅有三百多億的距離,不過就目前的經濟發展來看,這差距最小的競爭對手之間反而名次並不容易出現變化。因為黑龍江目前的經濟增速遠低於前者,近幾年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至於山西和吉林,儘管山西去年增速略快,但吉林是東北地區經濟最為穩定的省份,經濟增速連續被山西壓制的可能並不大。

而山西之後貴州儘管與山西有上千億的差值,可是貴州近幾年的經濟增速遠超山西,尤其省會貴陽的在全國各省會的增速當中可謂是異軍突起,目測貴州3-5年會取代山西的座次。

總體來說,五年內最可能出現名次變化的,大概就是6-8名,16-17名。


子夜的風


根據去年各省經濟總量排行榜來看,其中廣東省以接近九萬億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一,而緊隨其後的是江蘇省和山東省。至於在後面的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等與之還有較大差距。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江蘇,去年江蘇經濟總量雖然不敵廣東,但其常住人口卻比廣東少將近三千萬,這也間接性說明江蘇省經濟發展水平之高。



言歸正傳,各省經濟排行榜名次是否會發生較大變動,我覺得應該不會,特別是前三名的名次應該在三到五年之內不會有所改變。首先去年廣東經濟增速達到百分之七點五,略高於後面的江蘇和山東,由此可見江蘇未來差距只會與廣東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小。

至於山東經濟增速雖然略高於江蘇,但奈何江蘇經濟總體量較大,在經濟增量上依然領先山東,這樣一來山東省想在短時間內追平甚至超越江蘇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江蘇雖然不是全國各省當中經濟最發達的,但其經濟發展質量卻是最高的。因為據數據統計,去年江蘇人口只有八千萬,相比之下廣東和山東人口都在九千五百萬以上,這其中孰強孰弱可謂是一目瞭然。

其實我反倒認為在短時間內,四川、湖北、河北以及湖南四省經濟排名會出現變動。首先以上四省除湖南外,經濟總量均在三萬六千億檔次,而其經濟增速也是以四川最快,而湖北次之。再次最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去年湖南經濟總量雖略遜於湖北、河北,但其經濟增速均在兩省之上,特別是河北經濟增速還不到百分之七,相比較之下湖南經濟增速已經達到百分之八,如果不出意外在今明兩年即可反超河北。

至於四川、湖北兩省在經濟發展上也是你追我趕、不亦樂乎,且這種發展勢頭還體現在兩省各自省會城市上。在今年上半年城市經濟總量排行榜當中,成都與武漢的經濟總量均在六千億檔次,且兩座城市經濟增速均為百分之八點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武漢較去年上半年而言,其經濟總量與成都的差距進一步縮小,現在兩座城市之間的經濟總量差距已不足百億。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我個人認為我國目前前三名的經濟強省名次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較大的改變。而名次變化最大的應該集中在河北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省份身上。特別是對於河北來說,目前其經濟增速已經持續放緩,未來恐有被後面省市陸續超越的危險。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2017年中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9%。其中全國各省份的經濟總量如下圖:



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前三名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和山東。2017年廣東經濟總量為89879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江蘇經濟總量為8590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山東經濟總量為72678億元,位居全國第三。廣東、江蘇和山東三個省份的經濟總量遙遙領先其它省份,它們的經濟規模都在7萬億以上,而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在6~7萬億規模之間的省份仍然空白。

首先分析一下山東,2017年山東GDP與廣東相差17201億元,與江蘇相差13222億元,這個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根據以往這三個省份的經濟增量看,目前山東與廣東和江蘇的差距是在逐漸擴大而不是縮小。所以未來山東想要趕超廣東和江蘇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山東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裡還是能保持住第三這個位置。因為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第四的省份——浙江,其2017年GDP為51768億元,與山東尚有20910億元的差距。短時間內浙江經濟總量趕超山東是不現實的。



至於廣東和江蘇,這兩個省一直處於你追我趕的狀態,但是廣東一直領先江蘇一籌。自2008年以來廣東和江蘇的經濟規模一直在縮小,直到2015年兩省的經濟規模縮小到2700多億,但是自2016年開始兩省的經濟總量又重新拉開,到了2017年兩省的經濟總量差距接近4000億元。這個差距相對廣東和江蘇來說,其實差距還是不算大的,因為2017年江蘇經濟總量仍然相當於廣東的95.57%。在筆者看來,未來兩省經濟仍然處於你追我趕狀態,江蘇經濟總量能否趕超廣東還很難說,但是可能性是有的。

至於其它省份,以2017年各省份的經濟總量看,目前四川和湖北的經濟規模比較接近;江西和廣西的經濟規模比較接近;雲南、黑龍江和內蒙古的經濟規模比較接近,未來一兩年它們的經濟排名有可能會易位,這主要取決於這些省份的經濟發展狀況了。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省份的經濟發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些省份的經濟總量在國內位居前列,放眼全球,它們的經濟實力也不俗。比如下圖是全國經濟總量前十的省份在世界上的排名情況,由此可見,中國經濟總量前十的省份其GDP都進入了全球前三十名,所以這些省份的經濟實力還是不錯的。


錦繡中源


會的。我們以前10大經濟省份為例,2008-2017年的9年間,前10中有上海和遼寧被踢出局,湖南和福建進入前10。並且前3強中的山東和江蘇發生了易位。2007年山東GDP領先江蘇1000億元,到2017年江蘇反超山東1.3萬億。

在2017年,前10強內部也存在很大的競爭。四川和湖北,河北和湖南經濟總量極為接近。下未來幾年極有可能大省易位。其中河北由於經濟結構或者偏重重工業的原因,極有可能被湖南和福建反超。

我們看2018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就知道了。2018年Q1,湖南以200億元的優勢小幅超過了河北,福建和河北也只有260億元的差距了。在前10強中,河北的經濟增速以6%的增速墊底。

未來10年,河南經濟總量超過浙江也是大概率事件。2017年兩省差距不到7000億。未來10年,隨著河南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和承接來自沿海的產業轉移,河南能保持一個不錯的經濟增速。

經濟總量之爭實質上是經濟結構比較和產業發展之爭。

在我國北方,除了北京之外,其他省市經濟結構都偏重鋼鐵、能源、化工、機械等重工業。這些產業大都面臨產能過剩、發展空間有限的難題。我們也看到,北方省份的經濟增速也在全國墊底。2018年第一季度天津、吉林、黑龍江、甘肅、河北等省市經濟增速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增速較高的貴州、雲南、江西、四川都是南方省份。

目前南北方地區經濟總量之比是55:45。將來南高北低的局面仍將持續,我國經濟格局還將出現大的變化。


紅谷新視界


會的,而且很快!

面積比湖南還小的貴州,為什麼經濟發展卻把湖南狂甩幾條街的?

2013年貴州人均GDP全國倒數第一,如今已經連續五年增速全國領先,更是把身後的湖南遠遠的甩開,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貴州經濟增速繼續領跑全國,2018年上半年經濟增長10%,是目前唯一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省份。地處長江經濟帶的中西部省份貴州,經濟增長仍靠投資拉動,比如,雲南和貴州兩地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11%和17.4%,遠高於全國6%的整體水平。

另外貴州在旅遊、制酒等產業發展中,與上游的重慶、四川協同發展,形成了集聚效應,同時又與雲南和廣西形成了錯位競爭優勢;在人才方面,引進了來自中游的湖南、湖北等地大量的人才;在投資方面,吸引到下游浙江、江蘇的資金,也是重要因素。

其實,並不是湖南發展的慢了下來,而是貴州在克服自身的傳統劣勢以及發揚新的優勢方面做得實在太完美:

以人地矛盾為例,湖南是典型的把人才和土地完美結合的省份,湖南幾乎所有的地界都是寶貝,反觀貴州,情況則截然相反,貴州幾乎沒有大型的壩子和航運水道,在那麼多的封閉山溝里長期生活著超負荷的人口,貴州岩溶山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區,人口從1949年的1 403萬增加到1998年的3 657萬,在2000年前後達到峰值接近4000萬,遠遠超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約15O人/km的限度,人口嚴重超載,人口增長快、密度大,加上教育程度低,加之碳酸鹽巖系的抗風蝕能力強,成土過程本身就十分緩慢,使貴州山區陷入人口增加一過度開墾一土壤侵蝕性退化一石漠化擴展一經濟貧困的惡性循環中。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在黃河以南的貴州,經然還有大片的荒漠化趨勢的山區,是不是很令人吃驚!

而如今的情況則截然相反:以黔南州最偏遠的國家級貧困縣平塘縣為例,這裡如今是名揚海內外的中國第一天文旅遊小鎮,而成就這一名號的就是“中國天眼”,而中國天眼的前身其實就是石漠化的天坑,可以說是國家投資加科技拉動的典型項目,可是說是變廢為寶,破繭成蝶,貴州就是這樣子神奇崛起的!

未來,貴州超越重慶嗎?我們拭目以待!


傈僳之旅


1、河南省GDP總量有超過浙江的趨勢:

很好理解,地處中部省份的河南,是我國的人口大省,約為1億人口,而浙江是我國東部發達省份,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非常均衡的省份,目前浙江和河南GDP分別排在我國第四和第五位,浙江GDP領先河南6780億,未來二十年時間內,河南釋放人口紅利,促進經濟增長,是有可能在經濟總量上超過浙江的,但是在經濟水平和人均收入,河南遠遠低於浙江。

2、湖北和湖南的經濟總量有超過四川的趨勢:

2017年四川省GDP為:36980億元;

湖北省GDP為:36522億元;

湖南省GDP為:34590億元;

三個省份經濟體量相差不大,但是省內城市之間的GDP相差很大,簡而言之,四川省各大城市之間GDP極不均衡,成都一家獨大,成都GDP總量是第二名綿陽的6.3倍。四川省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個省內城市經濟增長第二極,更別談省域副中心城市了,相比湖南和湖北兩省,湖北有襄陽和宜昌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南有岳陽、常德、衡陽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且湖南省的百強市已經有6個之多,而四川省只有成都一個百強市。

所以從未來的趨勢來分析,五年時間內,湖南和湖北的經濟體量很有可能超過四川。

3、福建的經濟總量有超過河北的趨勢:

2017年福建省GDP為:32298億元

河北省的GDP總量為:35964億元

相差3600多億元,但是按照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口增速來看,福建的經濟活力相對於河北要強一些,從未來時間時間來看,福建省的GDP很有可能會超過河北。

綜上所述:

十年後,我國GDP前十的省份或將是:廣東、江蘇、山東、河南、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河北。


深圳觀察


1952-2017歷年GDP總量排名第一的省份:

1952-1953年,江蘇省;

1954-1959年,遼寧省;

1960-1978年,上海市;

1979-1981年,江蘇省;

1982-1985年,山東省;

1986-1988年,江蘇省;

1989-2017年,廣東省。

從1952-2017的66年,GDP總量排名第一的省份七易其主,其中廣東29年,上海19年,江蘇8年,遼寧6年,山東4年。

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三十年海東三十年海西。隨著時代的變遷,未來各省經濟總量的排名還會繼續出現較大的變化。

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的近四十年間,GDP總量排名第一的省份主要是沿海地區的江蘇、山東、廣東這三個省輪流坐莊,GDP總量排名前三也主要是這三個省。所以,如果行政區劃不出現大的調整,這三個省GDP總量前三的地位短期內很難撼動,儘管它們之間的名次可能有變化。很巧合,江蘇(江東)、山東、廣東正好也是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核心所在地。

目前,GDP總量排名6-9名的基本上是中西部的幾個人口大省,如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等省,其GDP總量數據非常接近,所以它們之間的名次發生變化將是常態。另外,福建省雖然位於沿海發達地區,人均GDP水平也比較高,但由於人口總數不到4000萬,五年之內其GDP總量排名第十的地位極有可能被人口總數超過6000萬的安徽省所取代。



和語濤聲


肯定會有變化。

1978年重啟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面還有一句話“先富帶動後富”,那麼看看現在經濟前三名,廣東,江蘇,浙江,都是當時率先開發的地區。

隨著經濟的繼續發展,製造業內遷,中西部逐漸會發展起來,以後各省份人均收入雖有差別,但是應該不會太大。那麼到那個時間,人口因素,基本就是GDP的一個關鍵了。


生意365


從1976年到2016年,GDP成長最快的是我大胡建省,400多倍的增長,其次是浙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