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文圖:劉銘初

女兒跟媽媽說:你都不知道我多辛苦,你們旭日東昇,我們正披星戴月。

女兒說的是在雲南西部行走的感受。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雲南西部,日出比廣州晚一個多鍾。為了感受美麗的冬日清晨,常常摸黑趕路,去迎接雲海,在“飄飄欲仙”中開啟美好的一天。後來,我們把雲南西部天天看雲海的旅程,叫雲裡來霧裡去的日子。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帶大家去看的第一場雲海,是在特別的觀景臺。所謂的觀景臺,實際上,是一片甘蔗林地。那裡夠高,是可以迎接光明的山頭,不是黑社會的什麼山頭。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當我們到達時,另一夥人早已到達。估計,他們也一如我們起得那麼早,也許女兒並沒有想到還有人摸黑起床去幹活。當我們慢慢走到坡地時,已看到了他們勞動的成果,那是他們用堅強、希望、汗水砍下的一大堆甘蔗。可以想象,他們天剛亮就到達了勞動現場,也許那時風很大,很冷,但他們沒有退縮,每個人分工合作,有人負責砍,有人負責把砍好的甘蔗放在一起,讓另外一個人去除甘蔗葉子後,再砍掉尾部。還有人負責把處理好的甘蔗綁起來,爬60度到80度的斜坡,扛到山頭上的平地,好讓人來運輸。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向砍甘蔗的大哥問了好幾句,都沒得到任何回答。後來,旁邊有人說,他們是緬甸人,聽不懂普通話。也許大哥真是聽不懂,也許,他不屑與我交流。沉默,讓彼此成為彼此的想象空間。我呆呆地看著大哥熟練地拿起地下的甘蔗,橫著放在手上。先是用戴著手套的手,把甘蔗葉用力向兩側去除,然後,揮起綁在手上可活動的特製砍刀砍掉蔗尾。此刻,生活就是不斷重複起起落落,把一棵甘蔗變成一梱甘蔗,再把一梱變成一堆。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有點衝動想過去幫忙,看到大哥太熟練了,想到自己可能的笨拙,想到他的“不理不睬”,終沒有上前一步,但看了很久,甘蔗地上勞作的他們,就是生動的風景。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如果《出彩中國人》節目有砍甘蔗比賽,估計沒有人能贏得了這位緬甸大哥。即使今天,我對他那個清晨無數次拿起甘蔗後的一系列動作記憶猶新。我拍了他好久,我想留下這次邊境上的“神交”。實際上,在中緬邊境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緬甸勞工,中國與緬甸在邊境的來往、交換、貿易等等,都很頻繁。2014年,我還做過《往來——山水相連的民族》分享,那時,我已走過大部分中緬邊境了,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交往與交流有一定的瞭解。可看到在山頭上的大哥時,我還是有些觸動。

甘蔗,一次次地被砍斷。

大哥的生活,可以叫做“一刀兩斷”的生活。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呢?

充滿誘惑的今天,我們經常面臨選擇,有時是我們主動地去砍斷過去,有時,刀被命運之神主宰。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我們可能會因為捨去那一截而感到遺憾,甚至傷悲。但只要在選擇的地裡,種上新希望,只要不斷耕耘,某一天就有收成了。一般不會有種大豆得西瓜的事,但不小心也有可能得到命運之神恩賜的驚喜禮物。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有一種生活叫一刀兩斷

沒有大哥無數次的“一刀兩斷”,就無法釀造甘甜。

看到新開墾的坡地,不禁對自己說:生活不就是種了砍,砍了種麼?

作者

劉銘初,攝影師,專注個性旅行的知途旅行創始人,56小鋪創始人。常年考察於中國最原始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是“走遍中國少數民族”總策劃師,目前深入瞭解二十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已記錄一百多項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搶救性記錄者和積極的民族文化傳播者。

其個人事蹟及其創辦的知途旅行公司多年來廣受主流媒體關注和報導,目前是《中國民族報》特邀專欄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