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能力、本事和能耐

關於能力、本事和能耐

能力、本事和能耐是決定我們生活質量的三個要素。

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能力是後天的培養和習得,注重的是技術知識層面,關乎智商;本事是我們先天的所得,在哪方面、哪個領域比別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所對應的就是我們的本事。本事和我們先天的基因有很大的關聯,是一種固有的能力狀態。當然本事也可以從後天慢慢培養,但和能力不同的是,本事和技術知識無關,更偏向於情緒的發覺和利用,關乎情商;能耐是一種承受苦難和逆境時的韌性,是一種堅忍執著的程度,關乎逆商。

由此看來,一個有“能力”的人,不算什麼。任何一個勤勉並肯於踏實積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能力。但如果能力不能與本事與能耐配合,那麼一個人能力越高,他的命運就越悲慘。為什麼這麼說呢?能力帶來的副產品就是自我膨脹和不可一世,而這種自傲如果沒有察言觀色的“本事”制約,很容易讓別人對你敬而遠之。如果這種敬而遠之是朋輩親人,還算是幸運,因為親朋的疏遠只是單單讓你體會到孤獨而已;但如果你的乖戾觸犯的是對你的未來和命運有深遠影響的人——比如領導或老師,那你必然會經歷大的挫折和痛苦:你有能力,我承認,我不用你你有什麼辦法啊?我不提拔你你有什麼脾氣啊?這時如果你的“能耐”不夠,不能從挫折中反省自己,又不甘忍受冷板凳的尷尬和苦楚,自然會走向一條毀滅之路:要麼自暴自棄,消極隱匿;要麼偏執激狂,成為社會的害群之馬。

有“本事”的人,容易取得周全的人際關係。他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有本事的人因為善於發現並利用自己和別人的情緒,成為情緒控制的佼佼者。能夠把握自己的情緒,就是剛強,能夠利用別人的情緒,就是智慧。那麼一個剛強又智慧的人,你能說他沒有本事嗎?這樣的人通常是語言的天才,調和的專家,他們都有外圓內方的特點:有自己的原則,但是表面會給別人三分面子,讓誰都過得去。這種人不必在某個領域有嫻熟的技能(當然如果有更好),卻也能靠自己的洞察力和表達力養家餬口,但這種人職業發展變動性很大,如果他們不是王侯將相,就很容易成為拍馬屁的小人。

成功或者失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耐”。你能不能耐住浮躁踏實地看一本書?能不能耐住枯燥用心地學門技巧?能不能耐住恐懼直面你現實的困境?能不能耐住寂寞給自己獨處的時間思考和反思?如果你沒能力,面臨工作的挑戰壓力重重,只要你有這份能耐,能力會在每一次用心中培養,工作會在每一分堅持中昇華;如果你沒本事,是個不知人情冷暖不懂見微知著的木頭,只要你有這份能耐,遲早讓人們瞭解最真的你,近而對你的刻苦、執著、堅守感到認同並讚揚。但是如果你沒有那份能耐,對不起,即使你技術一流,即使你聰明伶俐,你這輩子也不會是個非常成功的人,因為你把成功的基礎給拋棄了——如果你沒有能耐去忍受人生路上的一時的挫敗以等待成功的到來,那你就要用一生的時間嘆息著面對失敗。

你爬過山嗎?如果人生是一座山等待你去攀登,那麼你的能力就是所謂的登山技巧和登山工具,你的本事,就是你對登山時天氣變化的察覺、對山路險阻的判斷預知和對登山整體路線的瞭解和掌握,你的能耐,才是確保你最後能否登上頂巔的關鍵,而這個關鍵是無形的,是一種內在的執著和苦守。人生的高度,是在你面臨不可測知的艱辛、勞苦甚至暴風驟雪時是選擇放棄,卷行李下山,還是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地往巔峰進發。

能力、本事、能耐。如果必失其一,我選擇放棄能力;如果再失其一,我選擇放棄本事。當然我更希望把這三件寶都納入懷中,畢竟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赤手空拳靠能耐爬山是件很愚蠢的行為。勇氣可嘉,但真的很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