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影響力,超乎你想像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最終的目的是——育人。受教育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在尊重知識的時代裡,人才的培養,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環節。然而,教育糾紛案件頻頻發生,備受社會關注。學生權利意識的覺醒,與學校自主辦學的“權力”之間產生了矛盾,引發了各種類型的教育糾紛案件。法律,是社會的調節器。

作為社會人的學生,越來越多地冀望法律能夠為其在教育糾紛案件中提供救濟的途徑。由於歷史的原因,學校的“權力”顯得相當權威,在與學生髮生教育糾紛時,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學生在面對學校的“權力”通常會屈服與不甘。學生的受教育權被侵犯,法律如何發揮調節器的作用救濟學生合法的權利,值得探討

教育的影響力,超乎你想象

教育糾紛案件往往發生在學生受教育的全過程。故,《教育法律糾紛案例與實務》一書,分為兩大部分探討教育糾紛案件的司法實務問題。第一部分,以學生“入學”、“在校”以及“畢業”為主線,結合經典案例的展示與分析,探討教育糾紛案件的焦點問題。學生入學階段,義務教育中“就近入學”、“學區劃分”、“入學年齡”等問題,引發的教育糾紛法院如何判決備受社會關注;高等教育中,學生“入學資格”、“學籍取得”等教育糾紛案件,法院判決雖有定論,確仍有值得商榷之處。

教育的影響力,超乎你想象

學生在校學習階段,學術性事務紀律處分糾紛、非學術性事務紀律處分糾紛以及校園傷害事故引發的糾紛日趨常見,本書以案例討論的方式逐一分析學生在校期間發生的學業處分糾紛、日常紀律糾紛、論文或作業紀律處分糾紛和校園傷害事故引發的糾紛。學生畢業的階段,發生在大學裡的“兩證”問題、學術不端、學位管理等一系列的教育糾紛案件,引發了行政法學界的熱議。

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結合了當前我國最新發布的教育法律法規,將我國的司法實踐與教育立法相結合,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討我國教育糾紛的救濟方式,以此尋找更為完善的教育糾紛法律救濟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