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賣菜,這4種流通模式,您是哪一種?

种菜卖菜,这4种流通模式,您是哪一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隨著蔬菜行業的不斷髮展,蔬菜種植已經由以前的小農種植向多元化發展,所以蔬菜流通的模式也有不斷變化,已經不止收貨商到產區收貨那麼簡單。

據瞭解,目前大致的模式有產區收貨型、自產自銷型、包地銷售型、訂單生產型等,每一種模式都有其特點。

种菜卖菜,这4种流通模式,您是哪一种?

產區收貨型

這是蔬菜行業最普遍最常見的的流通方式之一,這個模式的的主要特點是,種植品種相對集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產區;種植農戶較多,而且普遍規模不大;種植品種主要以外銷為主,當地消化量不大;產品收貨價按產地行情,產品銷售價按銷地行情。

於是乎每到品種成熟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收貨商來到產區進行設點收貨,然後運到市場進行批發銷售。對於這個收貨點,根據產品及地區不同,也有流動點及固定點之分,像雲南、山東、甘肅等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收貨市場,收貨冷庫非常集中而且模式成熟。

收貨商也有兩種,一種是市場的批發商,收到貨之後直接運回自己的市場進行銷售;一種是中間商,他們收到貨之後,有些直接交給大收貨商或批發商,也有些組織貨源,自己在批發市場設點銷售或委託市場銷售。

自產自銷型

有一些大基地、大企業、大農場,他們種植面積較大,而且品種相對較為簡單,所以他們往往選擇自己直接銷售的方式。一般而言,他們會在批發市場租用檔口自己派員工進行銷售,也有很多會直接與批發市場的檔口進行合作,委託他們銷售。

自產自銷型是現代農業的一個發展方向,主要符合了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特點,現在在全國各地均有蔓延的趨勢。像江南市場三樓精品葉菜區的大部分蔬菜就採用了這種模式。

相對於收貨型的流通方式,自產自銷在一定程度上標準化程度更高、產品分級更化明顯、重視蔬菜品質、強化品牌的作用、能夠在生產及銷售上達到相對的平衡。

种菜卖菜,这4种流通模式,您是哪一种?

包地銷售型

在一些地區有一些品種,現在也流行包地銷售的方式,像福建、山東等地的紅蘿蔔,在產品成熟前的一個月左右,銷售就會與種植進行洽談,直接約定一個包地價格,達成協議之後,包括後期的管理、採收等均由收貨商負責。

這種方式主要考究收貨商對種植產量、市場行情的綜合判斷力,同時也能提前圈定一定數量的品種供應,避免屆時收不到產品。這種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賭”市場的性質,需要有一定的經驗、眼光及資本,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包地銷售的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相對能儲存的品種上居多,像大蒜、土豆、紅蘿蔔等,由於此種方式對雙方而言,都非常簡單,不會出現行情變化、品質差異等影響,受到不少種植戶和收貨商的歡迎。

訂單生產型

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蔬菜生產銷售方式,一直以來都存在,目前一些大型的蔬菜採購企業往往採用這種方式,像麥當勞、肯德基等。一般而言,採購方設定產品標準,委託種植戶進行種植,種植出來的產品

按約定的標準及價格回收。

但是由於蔬菜種植的特殊性,受自然條件影響較,最加上當前農產品流通鏈條較為混亂,相互之間信任基礎非常之差,往往簽定了訂單合同,如果市場滯銷了,收貨商棄保跑路的也不少,如果市場價格高漲,種植戶退保自銷的情況也不少。

應該來說訂單生產型的模式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農業種植方向,當農業發展越來越成熟,各種體系建設越來越健全的情況,相信未來也會越來越多人採用這種方式,徹底解決解決當前蔬菜環節供求不平衡的狀況。

种菜卖菜,这4种流通模式,您是哪一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