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合同不是合理避稅 屬違法逃稅,若證據確鑿,冰冰會判多久?

陰陽合同不是合理避稅 屬違法逃稅,若證據確鑿,冰冰會判多久?

國家稅務總局發聲

陰陽合同不是合理避稅 屬違法逃稅,若證據確鑿,冰冰會判多久?

這幾天,一場明星個人之間的“互撕”引發社會關注,很多人從最初的看熱鬧轉為對影視業“陰陽合同”的質疑,娛樂圈的話題終於迴歸嚴肅命題。畢竟,與明星之間的個人恩怨相比,國家稅款是否流失才是更重要的。

圍觀群眾很著急,不少人在留言@稅務部門,希望能查個水落石出。小編也有點沉不住氣,把網上的文章轉給在稅務部門工作的朋友。“明星掐架,裡面有你們的事呢!”朋友私信回覆說:“嗯嗯,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

果然,昨天國家稅務總局發聲了,公號還特意標明是“回應關切”。稅務總局表示,對近日網上反映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同時,將在已經部署開展對部分高收入影視從業人員依法納稅情況進行評估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措施,加大徵管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這意味著,稅務總局盯著的,不光是一份合同或個案,而是那“一抽屜的合同”,甚至比“一抽屜”還要多得多。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要求,江蘇省地稅局已組織主管稅務機關等依法開展調查核實。稅務機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積極主動、依法履行職責,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充分肯定,也讓大家對調查核實的結果充滿期待。

不過,調查核實總要花費一定時間,不到火候是沒辦法“揭鍋”的,需要大家耐心等待。但無論結果如何,這一事件都將是一場生動的稅收普法教育,將有助於加強稅收徵管,提高人們依法納稅意識。

二手房交易曾出現“陰陽合同”,稅務部門是這麼破解的

朋友圈不少人在討論,這個“陰陽合同”逃稅,到底是是違法行為還是“合理避稅”?“綜合我國合同法及稅法相關規定,‘陰陽合同’是區別於稅收籌劃合理避稅的違法行為。”著名財稅專家賈康給出了明確答案。

所謂合理避稅,是指納稅人在稅法許可的範圍內,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通過稅務籌劃,來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合理避稅的前提是不違法。

所謂“陰陽合同”,就是同一交易雙方簽了兩份合同:一份金額較小的“陽合同”擺在明面上,據此金額納稅;一份“陰合同”數額較大,雙方私下持有不走賬,也就不用納稅。故意隱瞞、弄虛作假,從而達到逃稅的的目的,顯然是違法的。

“陰陽合同”是不是演藝界的潛規則,這個有待調查結果“揭秘”。但前些年在二手房交易中,確實存在“陰陽合同”的情況。比如,一套房子市場價是300萬元,買賣雙方會籤一個100萬元的假成交合同,用來繳稅和過戶。同時,再籤一個真實成交價的合同,雙方拿在手裡“留底”。

這樣一來,只有100萬元的房款繳了稅,那200萬元的售房款就逃掉了相應的稅款。這不僅造成市場混亂、稅收流失,也對守法納稅人不公平。這種現象,特別讓稅務部門頭疼,但最終找到了有效辦法。就是地稅平臺與房產交易信息聯網,一個城市不同區域房價大致是多少,甚至這套房上一次成交價是多少,稅務機關都“門清”。如果二手房成交價有嚴重偏離,那可能就有貓膩。

青島市地稅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事: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海景房,交易合同上寫的是100萬元。而稅務人員系統查詢顯示,房主2009年買這套房子時就花了280萬元,現在的市場價格大約是400多萬元。以100萬元的價格賣出,顯然有悖常理。在事實面前,房主最終承認合同上的價格並非真實成交價。“陰陽合同”被識破,稅務部門的“眼神”好著呢!

稅務部門持續“打騙打虛”,嚴懲專業騙稅團伙

既然是稅收普法,咱就再往深裡說道說道。

有些“陰陽合同”雖然違法,但還沒構成犯罪。被稅務部門識破後,以當事人補齊稅款了事。但下面這些專業騙稅行為,則屬於嚴重違法犯罪,必須對不法分子依法查處、嚴厲打擊。

今年4月以來,稅務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四部門聯合部署打擊騙稅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專項行動,保持對騙稅虛開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開展專項整治。各地稅務部門持續曝光重大典型案件,堅決將不法企業驅逐於市場之外,營造良好稅收營商環境。

北京市平谷區國稅局近日公佈,在2017年的打擊虛開發票行動中,查出一起億元虛開發票大案。平谷國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不法分子鑽政策紅利的空子,利用“放管服”政策對納稅人的便利,四處成立公司、快速虛開增值稅發票。最終稅務、公安部門聯手,破獲了“北京中建盛泰貿易有限公司虛開發票”案,抓捕主犯張某和3名發票中間人,為國家挽回稅收損失1931.76萬元。

2017年,北京國稅共對3526戶企業立案檢查,定性虛開(含接受虛開)發票37.15萬份,涉及金額546.32億元,抓捕涉案嫌疑人328人。

今年3月,天津市國稅局與公安、海關、人行等部門一起,共同開展了“春雷2018”打擊空殼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專項行動。目前,共端掉虛開團伙3個,清理空殼企業33戶,抓捕犯罪嫌疑人37人,查獲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9285份,涉及金額25.45億元,為國家及時挽回經濟損失4.33億元。

上海警方日前宣佈,成功破獲“12•14”特大虛開發票專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該團伙沒有固定業務卻頻繁開具大額增值稅普通發票,涉及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金額超過30億元。從發票的流向來看,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衝抵經營成本,從而達到少繳稅款的違法目的。該團伙控制了40餘家“空殼”公司,為全國百餘家企業虛開銷項發票,從中非法獲利1000餘萬元。

最後這個騙稅案,是深圳歷年來破獲虛開案件規模最大、抓獲犯罪嫌疑人最多的案件。2017年7月,深圳國稅局與公安局聯手,共查處企業658戶,涉案虛開金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此案抓獲犯罪嫌疑人64名,摧毀團伙10個,摧毀犯罪窩點27個。

增值稅發票因為可以抵扣稅款,所以它的含金量很高,難免會被犯罪分子盯上。捍衛國家稅收秩序,嚴厲打擊騙稅犯罪團伙,將是一場長期的較量。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稅務總局將會同公安、海關、央行等有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跨部門、跨區域打擊虛開騙稅專項行動,集中精幹力量“查大案、辦鐵案”,營造全社會協稅護稅、共同打擊虛開騙稅違法行為的良好氛圍。

介紹了這麼多,麻辣姐就是想表達一個意思:這幾年稅務部門的徵管手段提升,信息共享、大數據分析都用上了,一般的弄虛作假逃不過稅務部門的眼睛。比如,對於發票的真偽問題,以前需要像鑑定假幣一樣掌握各種識別方法,現在拿到系統裡一比對就知道。而且,不但可以查出發票的真偽,“貨不對板”、“大頭小尾”等發票內容的虛假,也能順藤摸瓜查清楚。

那些想投機取巧不當得利的,就別抱僥倖心理耍小聰明瞭。用踏踏實實勞動掙踏踏實實的錢,比啥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