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實錄」最新盤點!生態環境部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新聞發佈會現場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介紹了“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8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黨中央國務院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李克強總理連續四年召開“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對“放管服”改革工作進行部署。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放管服”改革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推動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今天上午,生態環境部召開全系統視頻會議,李幹傑部長對全國生態環保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作出安排,提出要求。

今天的發佈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崔書紅司長、規劃財務司汪鍵副司長,介紹生態環境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生態環境部近期的幾項重點工作。

一、集中開展“以案為鑑,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工作

2017年11月,經中央紀委批准,中央紀委駐環境保護部紀檢組嚴肅查處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原院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原技術總師孟偉嚴重違紀問題。為充分發揮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推動生態環保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生態環境部黨組和駐部紀檢監察組決定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組織開展“以案為鑑,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工作。

2018年7月3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全國生態環保系統“以案為鑑,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工作動員部署會,李幹傑部長作動員講話,駐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吳海英對專項治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李幹傑部長強調,全國生態環保系統要把開展專項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層層傳導壓力,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堅決完成專項治理各項任務。吳海英組長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自覺擔當領導責任和示範責任,爭做生態環保鐵軍的標杆,爭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模範,以上率下,發揮好“頭雁效應”。

按照專項治理工作部署,9月份,生態環境部黨組將帶頭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結合孟偉嚴重違紀案件審查中發現的問題,認真查找部黨組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選人用人、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將管黨治黨責任落細落小落實。9—10月份,部系統所有黨支部將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全體黨員幹部深刻汲取孟偉嚴重違紀案件教訓,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明確整改事項和具體措施。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業務性很強的政治工作。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正處於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全國生態環保系統將以專項治理工作為契機,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淨化風氣,提升境界,凝心聚力,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把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場大仗、硬仗、苦仗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完成第二次汙染源普查清查定庫工作

根據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總體安排,生態環境部於日前完成了清查定庫工作。

一是形成清查底冊。收集整理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統計局和原國家工商總局、原國家質檢總局以及國家電網等單位提供的基本單位名錄,篩選出疑似排汙單位工業源740萬家、規模畜禽養殖場80萬家,並經過各地補充完善,最終形成疑似排汙單位共計1001萬家的清查底冊。

二是開展拉網式排查。印發普查清查、生活源鍋爐清查、入河(海)排汙口普查與監測等技術規範;舉辦系列清查技術培訓,指導各級普查機構對照清查底冊,開展拉網式排查。最終,確定全國納入普查的調查對象數量累計333.25萬家,其中工業源266.6萬家、規模畜禽養殖場38.2萬家、生活源鍋爐8.7萬臺、入河(海)排汙口11.4萬個、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8.3萬個。

三是嚴格質量管理。形成縣一級審核全覆蓋、省市兩級開展質量核查、國家開展質量抽查檢查的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省市兩級普查辦下沉一級開展質量核查工作,省級核查覆蓋所有地市,每個地市抽取兩個縣(市、區)30%的鄉鎮開展核查;市級核查覆蓋所有縣(市、區),每個縣(市、區)隨機選取兩個鄉鎮開展核查;縣級普查機構全面開展自查自審工作,覆蓋每一條清查記錄。

生態環境部對31個省級行政區域清查工作進行了檢查,並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對各地上報的數據進行了匯審。通過技術指導和質量管理,確保清查對象“不重不漏不錯”,完成清查定庫工作,具備全面入戶調查的條件。

三、對汾渭平原11城市開展強化督查

8月20日,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進入第六輪次,按照生態環境部總體安排,從本輪次起,將汾渭平原11城市(包括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陝西省西安、咸陽、寶雞、銅川、渭南市以及楊淩示範區),146個縣(市、區)納入範圍,全面開展督查。

8月20日至25日,290個督查組共檢查17323個企業(點位),發現各類涉氣環境問題1036個,其中派駐汾渭平原11城市的90個督查組共檢查4416個企業(點位),發現各類涉氣環境問題598個,佔全部問題數的57.7%。

從督查情況看,汾渭平原的涉氣環境問題呈現出問題突出、類型多樣的特徵,主要存在“散亂汙”企業整治不徹底、應淘汰的燃煤鍋爐未拆除、工業企業未安裝汙染防治設施、汙染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等突出問題。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強化督查效能。

一是緊盯問題排查,各督查組將繼續以發現問題為導向,按照工作總體安排,重點圍繞工業企業、“散亂汙”、燃煤鍋爐等問題,進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二是公開曝光違法企業,緊盯落實整改,督促落實政府的監管職責及企業主體責任。

三是以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為核心方法,督促地方舉一反三,履職盡責,抓好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四、“綠盾2018”專項行動開展巡查工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要求,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限期進行整治修復。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召開了視頻會議,印發了實施方案,對“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進行安排部署。

8月下旬到9月下旬,生態環境部聯合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和中國科學院對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綠盾2018”專項行動開展情況進行巡查。巡查工作於2018年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進行,為期一個月。

本次聯合巡查分12組,對31個省(市、區)全覆蓋。本次巡查重點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批示要求進行整治的自然保護區(地)、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各類自然保護地、媒體曝光或審計通報的自然保護區以及問題突出的其他自然保護區。巡查內容包括:2017年以來新增的違法違規問題核查整改情況;“綠盾2017”專項行動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勘界立標、機構建設、人員保障、資金保障等情況;“綠盾2018”專項行動問題臺賬的建立和銷號制度執行情況等。

為保證巡查工作有的放矢,生態環境部對全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長江流域自然保護地的問題進行了梳理,篩選出列入巡查範圍的自然保護地及其問題清單進行抽查。各巡查組將深入實地進行檢查,核實存在問題的點位。巡查工作設立了舉報電話並在當地主要媒體公佈,廣泛徵集違法違規問題線索,並邀請媒體記者隨行跟蹤報道,向社會公開巡查工作進展。目前,已有11個巡查組進駐地方開展巡查工作。

下一步,為確保巡查效果,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將對查處和整改問題不力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進行公開約談,督促其整改。

下面,請崔書紅司長介紹情況。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

崔書紅:感謝主持人,歡迎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很高興再次與大家見面。

去年9月份的新聞發佈會上,我主要向大家介紹了環評制度改革的情況。今天,我將從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介紹環評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進展和成效,並回應大家關心的問題。借這個機會,我要感謝各位新聞界的朋友長期以來對環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大家知道,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促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李幹傑部長親自安排部署。

近年來,環評“放管服”改革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扣改善環境質量的主線,堅守防範環境風險的底線,在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一些進展。主要表現可以用六個“最”來概括:

一是最大幅度簡政放權,環評涉及的5項行政許可,目前已經依法取消了3項,這三項是部門預審、試生產審批、竣工驗收許可;保留的2項,一項是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還有一項是環評機構資質管理,還要進一步改革。除跨省、跨流域建設項目,部分新建規模化石化、化工等汙染物排放量較大項目由生態環境部審批外,絕大部分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都下放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2018年,上半年,全國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91686個,其中,生態環境部只審批了22個。

二是最大限度減少環評審批,實行區域環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大幅減少編報告書的建設項目數量,將登記表由審批改為告知性備案。環評實行分類管理,分為報告書、報告表和登記表,原來都是審批制,通過修法,依法將登記表從審批改為告知性備案。2018年,上半年,全國備案項目環評412864個,佔全國項目環評總數的八成。也就是說,現在項目環評的80%無需審批。需要審批的9萬多箇中,編報告書的也只佔8%,報告書、報告表的內容和編制工作量差距是很大的,這些工作大大減少了環評工作量。

三是最大程度壓縮審批時間,採取提前介入,開闢綠色通道,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轉辦,同步評估和審查,對合法合規、滿足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重大民生、基礎設施、重點產業佈局等項目環評的審批時間,已較法定審批時限壓縮近50%,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放管服”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確要求“六個一”,就包括審批時間壓縮一半,現在環評審批已經實現了。登記表備案現在只需10分鐘,過去需10天。

四是最嚴格措施保證環評質量,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開展環評改革專項督導,常態化進行環評文件技術校核,對環評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實行嚴管重罰。目前,生態環境部已經連續開展五批次技術校核,涉及31個省(市、區)的482家次環評機構的1048個建設項目的環評文件,我們發現了一批質量不高的環評文件,將依法處罰處理。

五是最大努力提高服務質量,組建技術團隊,開展定期培訓,提高基層環評工作能力。建立全國環評審批聯網信息系統,實現環評文件網上報送,“不見面”審批。

六是最大力度激發了市場活力,現在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辦事更便利了,行政審批工作量大大減少了,市場主體經濟負擔也減輕了,項目“落地”速度也較以前加快了許多。

環評“放管服”改革取得一些初步成績,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還有不足,與市場主體的期望還有差距。當前,全國生態環保系統正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環評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謝謝各位!

劉友賓:下面,請汪鍵副司長介紹情況。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態環境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

汪鍵: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生態環境部近日下發了《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李幹傑部長在全國視頻會上也進行了部署,下面我就《指導意見》的內容進行一個簡要的說明。

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是推進生態環境部門職能轉變,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服務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重要抓手。

近年來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是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生態環境事業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期盼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形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在增加。提升服務能力,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動力,促進建立公平的營商環境,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日益迫切。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生態環境部出臺了這個《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立足於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關係,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引領、分類施策和落地見效的原則。通過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一系列改革的落實,力爭實現兩個方面的目標。

一是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管理效能大幅度的提升。

二是拉動有效投資,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發展環保產業,切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突出進一步簡政放權,這部分是以環評審批改革為重點。剛才崔司長已經做了介紹。

二是突出加強環境監管執法,通過深化生態環保督察、嚴格執法、杜絕一刀切,來壓實責任,促進高質量發展,為守法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三是突出優化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和生態環境科技支撐,全面提升發展保障能力。

四是突出發展環保產業,通過汙染防治攻堅戰帶動生態環境項目實施,充分釋放環保產業有效需求,加強環保產業的規範引導,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

五是突出創新綠色金融,落實價格財稅政策,積極推動綠色生產和消費,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文件已經發給各位記者了,我也願意配合崔司長來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謝謝大家!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央電視臺記者

中央電視臺記者:根據“放管服”精神,環境影響評價不再作為項目審批或核准條件,請問這是否會留下審批不嚴等隱患?如何避免一些企業鑽空子導致重大環境汙染事件的出現?

崔書紅:感謝你的提問。我認為這種擔憂是沒有必要的。環境影響評價不再作為項目審批或核准條件,由串聯審批改為並聯審批,是優化審批制度的重大舉措。這並不意味著,可能產生重大環境影響的項目沒有經過環評審批就可以開工建設。法律明確規定,需環評審批而沒有經過環評審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否則屬於“未批先建”。對“未批先建”行為,法律的處罰和對相關人員的處分是相當嚴厲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建設單位要按總投資額的1%-5%予以罰款,這是新修訂的《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

二是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三是“未批先建”被責令停止建設但拒不執行的,還可以對相關人員處行政拘留。

四是對可能產生重大環境問題的環評違法項目,還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徹底消除隱患。

五是根據“兩高”司法解釋,對汙染環境犯罪,還可以判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創新機制手段為重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一是健全監管體系,加強執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面實施排汙許可制,對“未批先建”行為實行嚴管重罰。

二是創新監管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及時發現違法行為。主要是以信息化促監管手段多元化,利用大數據提高監管整體能力,逐步實現全面、實時的環境監管。

三是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監管體系,將環境保護失信個人、企業信息納入誠信“黑名單”向社會公開,並實行跨部門、跨領域的聯合懲戒。在今天上午的視頻會上,李幹傑部長還就此作了專門的部署,要求加強與各部門聯動,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我們相信,隨著“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化,環境守法氛圍不斷強化,企業的環保主體責任將得到更好地落實,謝謝。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新社記者

中新社記者:當前,有觀點認為環保加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請問您怎麼看?

崔書紅: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很熱,隔一段時間就有媒體提問。

此前,李幹傑部長作過明確回應,環境保護並沒有影響經濟發展。去年我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就這個問題回答過,當時舉了兩個現場調研的例子,一個是河北邢臺,一個是山東濟寧,談了這些地方在“散亂汙”治理過程中怎麼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在加強環境保護的情況下,實現了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三贏的局面。最近我又把兩個市的情況調度了一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邢臺指標增速創了近年以來的最好位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持續增長;濟寧也保持了平穩的增長,高技術和裝備製造等產業增長勢頭良好,新舊動能轉換有序推進。另外,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經濟社會發展數據,我就不重複了,也表明整個經濟面是好的,沒有跡象表明環保加嚴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借這個機會,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環評是怎麼處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關係的。從環評的角度看,在保護的前提下發展,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不能顧此失彼。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就是要建立基於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遊戲規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兩山論”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是建立這種“遊戲規則”的根本遵循。經過多年的實踐,環評制度在建立“遊戲規則”上做出了有益探索,積累了一些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經驗。

一是開展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探索建立環境空間管理體系。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的很多環境問題,佈局不合理、結構偏重是重要原因之一。從環評的角度來說,就要通過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空間佈局的優化,具體就是編制“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用“線”管住空間佈局,逐步解決產業結構、佈局不合理的問題;用“單”規範發展行為,為盲目、粗放型、破壞性發展亮紅燈,為滿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優質產能項目環評審批開綠燈。這項工作我們正在穩步推進,今年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加青海省,要初步完成“三線一單”的編制,其餘的19個省(市、區)今年要啟動,明年要基本完成,2020年“三線一單”要全面實施應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明確要求,省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快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在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執法監管中不得變通突破、降低標準,不符合不銜接不適應的於2020年年底前完成調整。

二是對新建項目環境准入實行“三掛鉤”。環評制度不能說不嚴格,但是一些地方區域性環境影響逐步積累、顯現,所以我們要求實行新建項目環評審批與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掛鉤,項目建成後區域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這就會對項目的汙染物排放量產生約束。要與規劃環評掛鉤,新建項目環評必須以規劃環評審查意見為重要依據。要與區域同類項目環境管理水平掛鉤,要以新帶老,推動解決已有項目的環境問題。比如去年我們審批某煉化項目時,與區域範圍內39個已建項目的淘汰、關停、提標改造等關聯,平均每年可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5062噸、7025噸、1809噸和6184噸,確保該項目投產後區域環境質量不惡化。十八大以來,通過環評審批累計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約44萬噸、46.5萬噸和19.5萬噸。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助推經濟發展。我剛開始已經介紹過,就不再重複了。

四是創新機制體制,加速今年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推進儘早開工建設

。首先,採取的是“提前介入、主動對接”。我們主動與有關部委和各省生態環境部門對接,建立今年擬開工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清單,逐一對接環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其次,“開闢綠色通道,壓縮環評審批時間”。重大建設項目做到即到即受理,即轉辦即評估,評估和審查同步推進。一些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甚至在受理前即組織專家進行了現場踏勘。生態環境部對重大水利工程、鐵路工程等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環評的審批時間,已較法定審批時限壓縮近50%,最新一個鐵路項目,我們審批時間是24天,北京到雄安新區高鐵項目審批時間更短。第三,“加強指導,服務下沉”。主動指導督促建設單位在可研階段啟動環評文件的編制,及時對他們在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編制中的問題答疑解惑,壓縮環評文件報審時間。

五是發揮環評的倒逼機制,加速落後產能和高排放項目的退出。最近,我們對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汙染防治攻堅戰任務進行了梳理,對其中77項相關任務落實了環評措施,通過禁止、限制或加快審批等措施,構築牢固的防禦體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今天上午,李幹傑部長就這個問題專門強調,堅決反對“一刀切”,對於合法合規的企業不能採取停產的措施,對有問題的要制定限期整改,不能層層加碼,層層提速。上午的會議開到了最基層,全國16000多人參加了視頻會。同時,李部長也明確指出對手續不全,又沒有任何環保設施,汙染嚴重的“散亂汙”企業要堅決予以整治,一定要扭轉“劣幣”驅除“良幣”的問題。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財經雜誌記者

財經雜誌記者:環保產業是我國的戰略性新型產業之一,有關方面認為環保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補貼,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如何?主要面臨哪些問題?下一步有哪些舉措?

汪鍵:非常感謝你的提問。應該說近年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速度相當快。這有一組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我國環保產業年均增速約為26.9%,2016年環保產業的銷售收入是1.1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約19.8%,成為我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2017年環保產業的銷售收入1.35萬億元,比2016年增加了17.4%,呈兩位數的增長,今年上半年銷售同比又增加了18%。中國環保產業的增速遠遠高於國民經濟的增速和一般工業行業的增速。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呈現幾個特點。第一,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環保產業整體水平在大幅度提升。第二,技術不斷進步,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加強。第三,環保企業市場化的機制已經初步建立。

我國環保產業和主要發達國家的差距在逐漸縮少,但環保產業發展也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境。主要是幾個方面:第一,現實的市場空間和市場需求不足。第二,環保項目資金回報機制不健全,過渡依賴於資金的投入,環保治理的需求向產業市場的轉化難度較大。第三,環保產業發展市場環境不規範,存在惡性競爭的問題,這個問題嚴重影響著產業的健康發展。第四,環保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這個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在《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專門對推動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更多的是立足於生態環境部門能夠解決的問題。

第一,進一步釋放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通過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七個標誌性戰役,對於環保投資的需求是相當大的。怎麼把這些投資需求轉化為有效的環保產業市場需求呢?一是推動項目儘快落地,二是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建立健全中央環保投資項目儲備庫,指導各地做好項目儲備,讓地方政府加大投入,能夠真金白銀的實施這些項目。同時,這些項目的儲備要及時的向社會公開,公開項目信息與投資需求信息,讓環保企業能夠知道各地需要做哪些項目,需要投入多少。

第二,轉化催生環保產業的潛在市場。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強化標準的引領,我們的環境標準不斷完善,但還存在一定差距,一些標準需要制訂修訂。二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環境部正在建設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平臺的建設,把科技成果的聚集、信息的發佈、供需的對接、諮詢交易、金融投資等這些功能都集成到綜合服務平臺上,國家和地方結合,公益和市場結合,線上和線下結合,開放市場,統一聯動,這樣就能夠把潛在的環保市場激發出來。

第三,加強環保行業的規範引導。我們將通過制訂技術規範、招投標技術指南等,通過監督引導,來進一步對這個行業進行規範。

第四,推動加大生態環保投入。2018年,中央財政環保專項資金為405億,比去年增加了19%,應該說中央財政對於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支持力度在不斷增加。現在我們也在積極配合財政部,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發揮國家對綠色投資的引導作用,支持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和七個標誌性戰役的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

第五,落實綠色價格和財稅政策。價格和稅收政策是影響環保產業收益的重要因素。今年5月份國家發改委已經發文,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有利於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做好配合,落實價格、財政、稅收等經濟政策,我們也要求各地生態環境部門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同時我們也在研究環境權益、排汙權交易等環境經濟政策。

我想通過以上五項政策的推動,立足於生態環境部,對推動環保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會起到積極作用。我就回答這麼多,謝謝大家!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國日報記者

中國日報記者:我們注意到貴部近日開展打擊消耗臭氧層物質執法專項行動。請問行動進展如何?下一步還將採取哪些措施?

劉友賓: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加強對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監督管理工作,鞏固履約成果,生態環境部在全國範圍開展ODS執法專項行動。

截至2018年8月20日,第一階段自查工作基本結束。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保部門重點針對聚氨酯泡沫及組合聚醚生產、使用、銷售單位進行現場檢查,共排查相關企業1172家,經初步檢測,發現有少數企業在生產、使用或銷售的原料產品中,可能存在CFC-11物質。目前,各地對疑似存在非法ODS物質的原料、產品已進行封存,對相關企業正在進一步檢測和調查中。

近期,生態環境部將在前期檢查的基礎上,組織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進行核查,追溯非法ODS物質來源,堅決查處非法生產銷售ODS物質行為。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因為寧夏泰瑞製藥擅自復產,永寧縣黨政“一把手”雙雙被免職,製藥公司相關負責人被批捕,請問生態環境部對此怎麼看?

劉友賓:寧夏泰瑞製藥公司長期異味擾民,群眾反映非常強烈。中央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展“回頭看”期間,發現泰瑞製藥表面整改,銀川市、永寧縣責令企業立即停產整治。6月22日,泰瑞公司對外公告實施停產搬遷。但8月16日檢查發現,泰瑞製藥擅自恢復生產。對此,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黨政“一把手”雙雙被免職,銀川市一名副市長也同時被免。日前,寧夏檢察機關依法對泰瑞製藥公司總經理批准逮捕。

此次問責力度大、速度快、尺度嚴,體現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不力問題嚴肅處理的堅決態度,彰顯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堅定決心和責任擔當,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強烈願望,既震懾了違法企業,也為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敲響了警鐘,得到社會各方好評,值得肯定,應該點贊。

生態環境保護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依法辦事,敢於動真碰硬,落實 “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對落實責任不力,特別是假裝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路透社記者

路透社記者:近期有很多地方出臺文件引導本地區的工業企業向沿海和其他區域搬遷,您認為現在企業搬遷是否是治理區域汙染的有效途徑?另外現在也有一些聲音在討論環評的監管水平是不均衡的,這樣是不是會讓企業鑽空子。另外,各地要在2019年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在2020年全面實施,地方文件顯示這些企業要在2020年之前完成搬遷,請問這能否做好銜接?謝謝。

崔書紅:感謝您。這是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汙染防治攻堅戰當中,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佈局,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像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境汙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產業結構佈局不合理,汙染物排放量太大造成的,汙染物排放強度高出全國的3-5倍,導致治理難度非常大。

企業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搬遷,是優化佈局的一個選項。企業往哪裡搬遷才合理,這就涉及到前面我提到的“三線一單”。“三線一單”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道屏障,企業落地要滿足三線的要求,生態保護紅線絕對不能突破;可能影響環境質量底線的項目,如果沒有有效的環保措施作為前提,也不能通過環境准入;超過環境資源承載力,與資源利用上線不符的項目同樣不能落地。“一單”會把這些問題規定清楚。

記者朋友提到,“三線一單”2019年才能基本完成,這段時間怎麼辦呢?其實“三線”並不是一個新生的事物。生態保護紅線,今年就要全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的主要區域是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等法定的保護區域,這些區域都是明確的,不是一個憑空的東西,嚴格執行管控要求是有依據的。環境質量底線,是結合現行的總量控制制度,根據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來確定的,生態環境部門已經實施了多年。資源開發利用上線,與相關管理部門關於水資源開發、土地資源利用、能源消耗的總量、強度、效率等要求也是銜接的。這次“三線一單”的編制,更多的是要細化空間管控單元,把三線的要求進一步集成、細化、明確出來。因此,“三線一單”工作一邊推進,一邊落實,一邊實施,是沒有問題的。

此外,搬遷企業仍然要嚴格守法,依法開展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未通過環評審批的不得開工建設。各地、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在項目審批中也會嚴把准入關,實行“三掛鉤”;在項目通過環評後,用大數據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結合“雙隨機一公開”等監管機制,及時發現、查處環評違法違規行為,切實防範一些公眾擔心的汙染轉移。

第二個問題,也是很現實的。關鍵是要讓各地、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都能接的住、管的好,核心就是在“放管服”下功夫。首先,要給地方減負,儘量減少審批事項。去年以來,我們兩次修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主要是把一些原來要求編制報告書的調整為編制報告表,把一些編制報告表的調整為填報登記表實施網上備案,給地方減負,讓地方抽出時間和精力來做好疑難複雜的項目的審批把關,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第二,要加強環評審批的標準化和規範化。為進一步規範環評審批尺度,我們已經印發了20個行業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的審批原則或准入條件,制定了23個行業的建設項目重大變動界定清單,為各級環評審批人員明確管理和技術要求,使全國環評審批做到一把尺子准入。

第三,強化環評管理培訓和指導。我們更新了環評管理手冊,共享給全國的環評管理人員。加大了環評管理人員培訓力度,部裡每年要舉辦7-9期環評管理人員培訓班,培訓學員上千人,涵蓋了省、市、縣生態環境部門一線環評工作人員。特別是針對新入職的同志,設置了專門的培訓課程,部裡的司處長和業務骨幹都要求參與培訓授課,手把手地教,提高他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加強對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環評審批的監督。推進全國環評審批信息聯網報送,目前已經實現省、市、縣級環評審批信息的實時報送。根據系統數據,開展了常態化的環評文件技術複核,2017年生態環境部抽查了全國200餘家環評機構的470多份環評文件,今年上半年又開展了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環評文件技術複核工作,發現了一批質量較差的環評文件,將依法依規對相關環評機構予以處罰並公開曝光,對一些在審批過程中把關不嚴的,我們及時指出,加以防範。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澎湃新聞記者

澎湃新聞記者:有輿論質疑,地方為應對環保督查存在“一刀切”的現象,無論企業是否符合環保要求一律關停,請問您對此怎麼看?

劉友賓:在環境執法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依法辦事。要堅持分類整改,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且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不得采取集中停產整治措施;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但沒有達到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應根據具體問題採取針對性措施;對於沒有合法手續,且達不到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依法依規查處。即便是對汙染較重的企業,我們也會提出整改意見,給出整改時限,只有對那些確實治理無望,甚至拒不整改的企業,才會依法堅決予以關停。

針對去年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個別地方出現的“一刀切”有關情況,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對被督察省(市、區)提出明確要求,堅決杜絕平時不作為、臨時亂作為的情況發生。今年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也特別強調,要堅持分類施策、實施差別化管理,嚴禁“一刀切”行為。李幹傑部長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視頻會議上,再次強調指出,“一刀切”行為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重要表現形式,既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也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必須堅決反對,嚴格禁止。要加強對生態環保“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對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

我們一直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不分違法合法的“一刀切”行為。任何一起這種行為,其影響都是極其惡劣的,都是不能容忍的。對個別地方出現的問題,我們堅決進行糾正。同時,我們也要警惕另一種情況,一些地方和單位動輒拿環保說事,實際上其違法違規行為和環保“風馬牛不相及”,是給環保抹黑。今天凌晨,我們通報的陝西彬州市以治汙降霾為名,設立車輛沖洗站,假沖洗,真收費,就是典型案例;也有一些違法企業故意混淆視聽,把正常環境執法說成是“一刀切”。如最近媒體報道的西安某地有人蓄意將查封散亂汙企業設備的封條揭下來張貼到自家灶臺上,造謠生事,混淆視聽。對此,我們將排除干擾、保持定力,堅持嚴格執法、依法辦事,履職盡責,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守法企業的權益。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南方都市報記者

南方都市報記者:貴部近日印發《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擴大了環評公眾參與範圍,請問如何保障公民真正參與到環評當中,確保公眾參與切實發揮作用,“不走過場”?

崔書紅: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工作非常重要,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重要途徑。環評的公眾參與起步早,在維護群眾環境權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舉措。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環評公眾參與面臨新的形勢和問題,比如走過場、泛化等,一些地方把搬遷補償、徵地等問題放到環評公眾參與過程中,嚴重影響了公眾參與的效果。生態環境部以第4號令發佈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就是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措施。本次新的《公參辦法》有如下亮點:

一是明確了建設單位是公眾參與的責任主體。《辦法》對其公參的責任和義務作出了規定。

二是明確了公眾參與範圍,即環境影響評價範圍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優先保障受影響公眾參與的權利,並鼓勵建設單位聽取範圍外公眾的意見。

三是改進了公眾參與的方式,特別是不再強制現場發放調查表,改而要求網絡發佈加現場張貼公告等調查方式進行,防止填表時弄虛作假、走過場。同時,改進了調查表的內容,主要是徵求公眾對環評文件的意見,提高環評質量。

四是細化了深度公眾參與的方式,如公眾對環評結論或者生態環境保護對策措施意見多且集中,建設單位就應召開座談會或聽證會,把有意見的公眾代表請過來,面對面地研究問題,說清情況。如對環評專業技術方法等有質疑,建設單位就應召開專家論證會,請專家把技術問題和學術問題說清楚。

為了確保公參不走形式,《公參辦法》也強化了制度設計。

一是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的審查義務,審批部門應對公眾參與說明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公眾參與程序是否符合《公參辦法》規定進行審查。

二是建立了環評文件退回制度。對公眾參與存在重大問題的,審批部門可以責成建設單位重新徵求公眾意見,退回環境影響報告書。

三是明確了公參違法或失信的懲處,就是將違約不誠信的建設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記入環境信用檔案。

四是制定了公參意見的反饋機制,要求建設單位認真研究採納公眾意見,並將意見採納情況公佈於眾,接受群眾監督。

五是規定建設單位在環評文件編制過程中必須保持公眾參與的持續性,從確定環評機構起,就要持續接受公眾的意見和建議,要網上公開,也要指定場所公開,人民群眾可以方便地查閱,突出一個“實”字,防止隔空打炮,搞得人民群眾看不見,摸不到。

最後,再提醒一下,新的《公參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請建設單位安排好相關工作,確保屆時報批符合新辦法的規定。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很多資本雄厚的外來企業進入環保領域,帶來資本的同時,也引發了低價競爭等問題,為環保行業健康發展埋下隱患,請問如何提升行業門檻和專業性,避免發生惡性競爭帶來的問題?謝謝。

汪鍵:謝謝。您剛才提的問題,是現在環保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低價中標是環保產業的一個痛點,一方面使行業經營的風險不斷加大,另一方面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低價中標是合法的,但是我們現在反對的是惡性的低價中標。造成現在惡性低價中標的原因,今年國家發改委何立峰主任在回答全國人大詢問的時候,他分析的原因還是比較到位的。

一是招標方沒有嚴格的執行招投標法。因為招投標法規定的很明確,招投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綜合評標法,一種是低價中標法。但是招標方往往為了避免承擔責任,所以就簡單的用最低價中標。綜合評標法需要考慮很多綜合性的因素,自由裁量權比較大。

二是從投標方面來看,投標方低價中標的收益遠遠大於要承擔的風險,低價中標獲得的這些收益,要比承擔的風險大。就像我們環保的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情況。後面的問責機制沒有跟上,所以怎麼來避免惡性競爭帶來的低價中標,儘快的打破這種局面,我們有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嚴格執行招投標法。因為招投標法去年年底的時候進行了修訂,今年開始實施新的招投標法,應該按照法律的要求來做。國外現在也是兩種方法並行的,可以說綜合的方法應該說考慮的更全面。

二是

從技術層面來講,要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出臺生態環境項目技術標投標的指南,建立環境效果優先的原則,加大環境技術和環境效果等技術標的權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惡性低價中標。

三是加強信息公開。現在生態環境部在垃圾焚燒的領域,推動“裝樹聯”,所有的數據全部聯網,這樣就相當於把一個企業曝露在陽光之下,在工程上偷工減料,承擔的法律風險是相當大的,所以企業就會很主動的去用合適的技術,選擇合適的公司,來做這個工程。現在電廠脫硫有電價優惠政策,汙水處理廠有環境保護稅,達標低於排放標準一定數量,有減免稅。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可以扣除優惠政策。加強信息公開,除了汙染物的排放情況,還可要求對設施運行情況公開。所以,信息公開力度加大,可以對使用低價中標的企業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

四是推行按效付費的機制。這種付費機制也就是讓建設方、運營方達到一定環境績效標準,據此給多少錢,如果達不到約定的考核標準,將給予一定經費扣減。生態環境部門正在考慮建立這些機制來推動環保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包括我們今天給各位記者發的“放管服”的文件裡,我們也準備把這些政策落地、真正見效,切實推動這個行業健康發展。謝謝。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新京報記者

新京報記者:我們注意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正在徵求意見,請問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攻堅行動有哪些新變化、新特點?同時,去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引發廣泛關注,今年將有哪些新的舉措?

劉友賓:8月29日,韓正副總理主持召開大氣汙染防治專題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文件即將印發實施。

《攻堅行動方案》是持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既與去年的攻堅行動一脈相承,保持了工作的連續性,充分借鑑和採取去年行之有效的、好的經驗和做法,又增強了治汙措施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更加註重科學推進。在目標方面,堅持穩中求進,在鞏固去年秋冬季改善成果的基礎上,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出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3%左右。同時,充分考慮各地工作重點和管理基礎,提出清單式、差異化任務要求。

二是更加強化源頭控制。著力優化四個結構。

第一,優化產業結構,嚴控“兩高”行業產能,鞏固“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成果,深化工業汙染治理,繼續推動去產能。

第二,優化能源結構,有效推進清潔取暖,大力推進散煤治理。

第三,優化運輸結構,提升鐵路貨運比例,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繼續淘汰黃標車、老舊車。

第四,優化用地結構,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

三是更加聚焦突出問題。隨著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深入推進,量大面廣的柴油貨車、工業爐窯以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汙染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大氣環境管理的“硬骨頭”,因此在治理範圍上,攻堅方案增加了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工業爐窯汙染治理、VOCs綜合治理三個專項行動。

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今年這項工作將在去年基礎上,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將堅持從實際出發,多措並舉,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堅持以供定需、以氣定改,先立後破,各地根據氣源電源等落實情況,合理確定散煤治理計劃,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根據各地上報計劃確定今年散煤治理任務,確保清潔取暖和溫暖過冬兩個民生都要保障。

攻堅行動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媒體朋友的大力支持。方案特別提出,要加強攻堅行動的宣傳教育和信息公開,要求各省市區每月召開一次新聞發佈會,通報攻堅行動進展情況,及時回應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積極協調地方電視臺在當地新聞節目中設立“曝光臺”欄目,報道各地突出環境問題及整改情況,組織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活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攻堅行動的良好氛圍。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北京晚報記者

北京晚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監測事權上收後,仍然存在第三方運維公司參與監測數據造假行為。請問如何加強對第三方運維公司監管,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劉友賓:國家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城市站監測事權上收後,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直接管理,通過公開招標統一委託第三方公司全面負責站點的運維和日常質控工作。監測事權上收以後,對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準確發揮了重要作用。

運維質量的好壞關係到監測數據的客觀性和權威性。為進一步加強對第三方運維公司的監督管理,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健全制度和標準。生態環境部制定《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城市站運行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規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城市站運行和維護,明確各方職責。近日,生態環境部還印發了環境空氣顆粒物和環境空氣氣態汙染物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範,著重規範自動監測系統日常運行與質量控制行為,保證監測數據準確可靠。

二是規範運維操作。生態環境部對運維公司的運維和質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制定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建立風險防範機制和廉潔自律制度,明確各個環節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加強運維人員技術和職業操守培訓教育,切實提高運維質量。

三是加強監督檢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加強數據綜合評估,定期研判監測數據質量存在的風險。生態環境部每年對國控站點運維質量開展監督檢查,採用遠程監控和實地抽查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經費支付與運維考核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加大對運維質量的監督檢查。

四是推動聯合懲戒。一旦發現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堅決依法追究責任,並向社會公開處理結果。同時將違法企業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記錄在企業名下並依法公示,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人員將被吊銷監測或運維上崗證,今後不得從事相關工作。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封面新聞記者

封面新聞記者:近年來環評改革力度的確很大,但在一些地方仍有一些企業反映環評時間過長,請問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崔書紅:我也聽到過這方面的反映。一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建設,環評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建設單位要委託環評機構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期間還要開展公眾參與,聽取公眾意見。第二階段建設單位依法向有審批權的生態環境部門申報審批,通過審批後方可開工建設。我剛才講過,現在生態環境部環評審批時間已經較法定審批時間壓縮了一半,有些地方的審批時間更短,且80%的項目只需網上填寫登記表備案、無需審批。

為什麼還有人認為環評時間長?實際上是第一階段建設單位環評文件編制時間長造成的,屬於建設單位的市場行為。影響編制時間的因素很多,取決於項目的複雜程度,也取決於建設單位啟動環評文件編制的時間,還取決於建設單位選取報告編制環評機構的工作能力等諸方面。

環評的專業技術性強,環評文件對環境問題要進行現狀調查,對產生環境影響的汙染物排放要進行預測和分析,甚至要對一些重點關注的環境敏感區域進行長期監測,客觀上需要一定的時間。從主觀上說,一些建設單位對環評文件的編制不夠重視,啟動太晚。我到基層調研的時候,就有個業主抱怨,說別的手續都辦完了,就差環評一個章子了。一問環評文件進展怎麼樣了,剛開始編,還沒有報批;再一問立項,已經好幾年了,快要開工了才開始編環評文件,這樣怎麼能快得了。

為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建設單位要承擔起主體責任,早啟動環評文件編制,選質量好、信譽度高的環評機構,依法依規做好前期工作。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做好服務,關鍵是在“放管服”上下功夫。為此,生態環境部主要開展了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減少審批數量。通過修訂《環境影響評價法》,將原需報批並在15日內審批的環境影響登記表,從審批改為告知性備案,去年以來共有113萬多個項目備案,佔同期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總數的約80%,平均用時10分鐘,極大便利了市場主體。

二是減少編制報告書的數量,在堅守環境底線的基礎上,能編報告表的不要求編報告書,能編登記表的不要求編報告表。去年和今年,我們兩次修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修訂中,將35項環評類別由編制報告書調整為編制報告表,23項環評類別由編制報告表調整為填報登記表,取消了基礎地質勘查等不屬於“建設項目”的項目類別。今年修訂中,再次將35類項目的環評文件類別進行了調整簡化。

三是優化了公參的程序和形式。出臺了新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取消了第一次信息公開的10個工作日的限制,改革了公眾參與的範圍、對象和形式,使得公眾參與更便捷更高效。

四是最大程度簡化環評文件的內容。修訂了一批建設項目環評技術導則,去掉與環評無關的內容,減輕環評文件編制的工作量。五是加強培訓服務,指導建設單位環評文件在可研階段及時啟動環評文件的編制,壓縮環評文件編制時間。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還將繼續深化“放管服”,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數量,壓縮審批時間,進一步為市場主體提供辦事便利服務,提高辦事效率。

劉友賓: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图文实录」最新盘点!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