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賣米》:不幸的家庭,都有相似的表現方式

是彈琴人嗎?聽者要心上有弦,才能感動——魯迅

近日,多位好友在朋友圈上傳小說《賣米》。看過此文,我潸然淚下。但感動的不只是故事,而是想到了自己看過的一些書和經歷的一些事。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不幸的家庭也都相似。如,那些生活艱辛的家庭,他們在苦難面前的表現方式非常一致,所不同的不過是被打擊的程度有別。現在,我們來看看,錯誤的方式和轉向幸福的方法。

重複

生活中,許多人反覆用同一種方式解決問題,結果卻是自我削弱,難以支撐。

《賣米》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文章中的父親病了,妻子和女兒背接近150斤重的大米到收米場出售,卻因要價太高,無功而返。次日,她們會用疲憊不堪的身體把米背到另一個收米場,並接受市場價。

類似的事情許多人都在做,並能說出許多道理。如,有人曾用此法度過了許多難關;就地取材省時省力;自己有經驗等等。可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讓人輕鬆受益的關鍵是選擇做什麼和怎麼做,隨後地點、經驗才會發揮效力,否則不過是在一些環節裡鞠躬盡瘁,收效甚微。

讀《賣米》:不幸的家庭,都有相似的表現方式

故事裡,妻子要高價的原因是米好、篩的仔細,這就是在環節裡糾結。可現實是,買方無需她的米也能正常運營,所以才肯定地告訴她:“你的米賣不出去。”若是遇到時限的問題,後果更讓人沮喪。如,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年輕時賣血,為了血多,會喝水喝到胃抽筋。老年賣血再用此法。相關負責人告訴他:“現在你的血只能給粉刷匠當油漆。”要是沒有人給他們真實的答案,他們依舊會反覆地篩米和灌涼水,自恃認真、聰明,為他人的話語生氣。所以有人說,反覆是苦難的孿生兄弟,我們該通過反覆看清這世界的殘酷。

你艱辛的勞作,只是得到回報的要素之一,不一定起到決定作用,所以才總有人面對漫長的艱辛。難熬至極,精力又每況愈下。為此我們必須找一個相對穩妥的辦法去改變,才會有些起色。

我兒時住在一個小山村,上山挖草藥賣是重要的經濟來源。有種草藥溼的市場價8毛,曬乾後3.8元。我選擇了曬——當時覺得自己太明智了,後來學會泡茶,才發現5斤溼藥都未必能曬出1斤幹藥來。

一名支教教師對我說:“你累一天,挖的藥也就能曬出3斤多,曬時還得頂太陽、避風雨,不如割架棍(種菜用的支棍)。我幫你聯繫買主,一根7分,你割200根,3個鐘頭的事,掙錢跟現在一樣多。”我照做了,而且給自己定量300根。除了掙錢多,學習也有更多時間了。此後,習慣於在一定時間,做出小的調整,並制定小目標。

有些反覆的人一聽說改變二字,就說自己力量弱經不起折騰。其實改變不是讓你馬上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是追求的事應該讓你有點起色,然後你可以通過量的積累,為徹底改變做準備。千萬別說命運不可更改,艱辛的原因主要在自己身上。

但是改變太難,許多人都有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並極力捍衛。等到恍然大悟,已經有所損失,此時只能靠更動腦、更努力去彌補。

固執

《賣米》中的妻子為了每斤米多賣兩分錢,在收米場苦等一天無果。背米返家時,女兒又險些因米太重被壓倒。從成本和目的角度來看,都是因小失大。除去人力、時間成本不談。就談目的,那米是用來換錢買藥的,難道人的身體還比不上3元錢嗎?可總有人要吃虧後,才能靠苦心經營挽回些損失。

讀《賣米》:不幸的家庭,都有相似的表現方式

我高考結束後,幫大伯家的冷飲店賣貨,卻被大伯指責。因為我給他家哥哥的同事白拿礦泉水。

冷飲店位於商廈內,是在那工作的哥哥通過關係兌來的。他早就告訴我:“看到商場的領導,還有他的同事,要免費贈送冷飲。”

那天哥哥帶著幾個同事過來。我說:“哥,飲料沒有太涼的,給大家拿礦泉水行不?”

“先給拿10個。”哥哥笑著說。

哥哥和同事離開後。

大伯很生氣地說:“那麼多涼飲料你非說沒有,給他們礦泉水,少賺好幾塊。”

礦泉水進價9角,賣2元。飲料進價2.5元,賣3元。

我忍不住笑,說:“大伯,那是白送啊,當然得選成本低的,您還想賺錢呢!”

“哎呀!我糊塗了。”

要是真給他人飲料,就得賣更多的貨收成本,白挨累。可見,有些艱辛是因為只想到了自己的小算盤,沒考慮整體關係,則容易一錯再錯。《賣米》中的妻子要是先考慮到丈夫的病情,市場的行情,可能很早就完成了交易,並多收入一些,何至於出現無法應對的局面。好在她選擇和現實妥協。

若是我們錯了,還固執己見、求全責備。這對一個苦難中的家庭來說,就是艱辛的加速器。人和人之間互相體諒並不容易,所以不要牢騷滿腹。

抱怨

《賣米》中,女兒不小心弄灑了米。母親沒有問她是否傷到了腰,而是抱怨她是一個敗家精。這樣的話,幸福的家庭很少出現,艱辛的家庭卻屢見不鮮。輕則讓孩子覺得無比委屈,重則後果不堪設想。畢竟有些孩子不是《賣米》中的女孩,沒有那麼好的寬容度,並能想出用草帽裝米的辦法。

這些年,聽過、見過離家出走的孩子有幾個。他們能接受父母的艱辛,就是受不了抱怨,才有家不回。

去年,在老家一所醫院的車站偶遇高中同桌小雪。

“什麼時候回來的?”我問。

“上週,我爸住院了。”

“什麼病啊?”

“中風,再也不能罵人了。”她難為情地一笑。

我想起我們的高中時代。有一次,我陪我姐去她家借漫畫書。她爸這煤礦工人一邊撕她的拎包,一邊對其大罵:“我天天土狗一樣在地裡鑽,你卻花錢買了個驢套包(指拎包上袋子的形狀)。書讀了個豁牙子(數學很差)啃瓜,淨是缺口。你要是愛美,就別唸了,純屬敗家……”

天啊!礦工罵人居然全是比喻句!小雪難為情地笑著走過來,眼裡卻滿溢著淚水。

“芳姐、大聰,其實當他的孩子也很辛苦,什麼喜歡的東西,都得節衣縮食去攢錢,才能買個便宜貨,還要包他順眼。我選擇不了我的家庭,但是我能選擇離開。”小雪說。

後來,小雪去一家大酒店應聘服務員。成功後,就輟學了。可她無法忍受酒店的環境。辭職後,陸續幹過女裝店的售貨員、文化公司的文案,如今在天津的一家傳媒公司供職。得知父親患病,馬上辭職回家照顧。

小雪父親的言行,大多是他自己的錯。他當礦工是因為不會其他技能,跟孩子關係不大。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東西,卻毀滅和辱罵,強求別人符合自己的意願,才會把孩子逼到外出打拼,多吃很多苦。自己呢?為了維持這個家,是吃了不少苦,可是他該反思的是自己的能力。

《賣米》中的父親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面對錯誤時該有的態度。他告訴賣米失敗的妻子、女兒,不必慌張。次日,可少背點,換個地方試試運氣。對於一個艱辛的家庭來說,寬容和辦法會讓人更有耐心和勇氣戰勝困難。

讀《賣米》:不幸的家庭,都有相似的表現方式

一篇《賣米》,涵蓋了不幸家庭的諸多表現形式,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警示。想要打造幸福的家庭或個人。閱歷、智慧缺一不可

。有閱歷是指不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去判斷善惡、對錯,而是經商就懂商業規則;玩遊戲就懂遊戲規則,才能有更好的應對辦法。智慧包括變通、寬容、忍耐等等。我們只有讓智慧和閱歷相融合,才會收穫更全面的幸福。

— THE END —

教源在線官網:www.jiaoyuan.shop

教源在線官微:jiaoyuansho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