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書法老師,董其昌的老鄉,順治九年探花沈荃書法

康熙帝的書法老師,董其昌的老鄉,順治九年探花沈荃書法

沈荃(1624~1684),字貞蕤,號繹堂,別號充齋,華亭(今上海松江)人。順治九年探花,授編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侍郎,卒諡文恪。學行醇潔,書法尤有名。他工書法,宗法米芾、董其昌,是康熙年間最重要的書法家之一。

康熙帝的書法老師,董其昌的老鄉,順治九年探花沈荃書法

沈荃書法出神入化,宛如有神助一般。據記載有一傳說:沈學士荃,清修好士,尤工書法。西關戚家巷,有五通廟最靈。一天傍晚,廟附近有一個文士,夢見神託夢說:“有位想要沈荃書寫一幅匾額,麻煩你替我求份書法。”文士素來不認識沈荃,沈荃之客叫計生的南陽人,住得相近,就前往告訴他,請計生代寫,懸掛在祠中。半夜又夢見神來討要:“要的是沈荃的書法真跡,計生贗筆,有什麼珍貴?為我換一幅。”文士從夢中驚醒。此後,他請求拜訪沈荃,將神求墨寶事說了。沈荃也驚訝,就給寫了。當天晚上,文士又夢見神來感謝。這就是說沈荃學士名聲顯赫,似可通神。

康熙帝的書法老師,董其昌的老鄉,順治九年探花沈荃書法

沈荃在朝,端莊持重而有威儀。喜歡獎掖後學,學行醇潔。善書能詩,沈荃曾與康熙帝議論古今書法。凡御製碑匾,廷殿屏障,多為沈荃所書寫。沈荃擅長書法,書學董其昌,功夫極深。方苞《望溪集外文》評他:“公(指沈荃)學行醇潔,好獎進士類,書法尤有名。上(指康熙帝)或自作大書,命題其後。(沈荃)嘗於御前臨米海嶽帖,上(指康熙帝)見其筆禿,取鳳管一,親吮豪以授公。康熙帝嘉獎沈荃忠益,所賜御書、鳳管、馬蹄貂裘,還有茗茶佳饌之類,不可勝數。賜號文綺。上(指康熙帝)自元公鉅卿碑版之文,下至遐陬荒徼琳宮梵宇,爭得公(指沈荃)書以為榮,以是公(指沈荃)名動天下,與趙承旨、 文敏相埒。”清朝吳修評價:“(沈)荃工書,繼董文敏而為時所重。”清朝施閏章評說宣宗朝時有大小沈學士,以布衣善書入翰林,皆著名跡,大學士名度,小學士名粲。沈荃也有書名,是小學士沈粲的後裔,“碑版流傳,後先輝映。”沈荃的書法為上乘之作,很受皇帝賞識。後來,沈荃的兒子沈宗敬以編修入直,令皇帝追憶起往事,於是命內侍傳諭閣臣李光地,說:“朕初學書,宗敬之父荃實侍,每一下筆,即指其失,兼析其由,至今每作書,未嘗不思荃之勸也。”皇帝深深地嘉獎沈荃的忠心,甚至他的後人也受益匪淺。

康熙帝的書法老師,董其昌的老鄉,順治九年探花沈荃書法

沈荃與董其昌是同鄉, 自幼即傾慕董書,並以之為其書學的基礎,極得董書的筆法特點與風神。愛好董其昌書法的康熙皇帝曾向他學習書法,或者說是他專習董書而影響到康熙皇帝對董書的偏愛。。自董其昌之後,一些臨帖作品不過是錄書其文字,以作為一時創作契機,並非認真對待其臨習得似與不似。這點,沈荃也是在仿效董其昌。雖然如此,沈荃書法也只是貌似董書,因為他書法過於溫厚圓鈍,雖可稱之為秀雅,但卻缺少董書空靈生氣。沈荃存的書法能成為宮廷御用書法,成為適應科舉制度幹祿書體,必然是隻注重形體表現,而且缺乏神采的。即便是善書康熙皇帝,也未能脫此弊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