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學大班孩子流失一半,去」幼小銜接班」真的好嗎?

近日,教育部出臺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堅決予以禁止,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

可最近時不時會有小朋友揹著印有“幼小銜接”字樣的小書包走過。這些小朋友參加的多是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幼小銜接”培訓班。

一週只上三天幼兒園,剩下的兩天一天上全天式英語課程,一天上舞蹈課、體操課。這是今年剛上幼兒園的北京女孩程曉旭的日程安排。

按照母親曾慶的計劃,這個每週只上三天幼兒園的孩子,將在兩年後提前從幼兒園“畢業”,開始學前班生涯,之後直接進入小學。曾慶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安排,原因很簡單——“方便幼小銜接”。

幼兒園開學大班孩子流失一半,去”幼小銜接班”真的好嗎?

進退兩難的困局

來看看家長們的無奈和焦慮

1、我也不想提前讓孩子學,可是不學怎麼上好的小學?好小學都是要考的,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孩子的一生不就毀了嗎?

2、別人家孩子都上了,都在搶跑,我們不搶跑就代表著落後。聽說現在一年級老師都教得飛快,孩子零起點肯定跟不上,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到時候老師不待見,孩子也沒自信。

3、學習哪有不苦的?從來沒有快樂學習這回事,現在不學,上了小學不也得努力?與其到時候追得吃力,不如現在提前適應。

有沒有很耳熟能詳?身為家長有沒有很感同身受?

可另一方面,上了學前班的家長,焦慮減輕了嗎?恐怕一點不比沒上的少:

1、過來人、專家都在說,提前學的到上小學炒冷飯,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專注力下降;還會出現“三年級現象”,孩子後勁不足,成績滑坡。怎麼破?

2、學習壓力大,孩子到了高年級會厭學,會報復性地迷戀網絡,會出現各種情緒問題,怎麼破?

3、學前班也不是一勞永逸啊,它只是牛娃之路的第一步。上了小學,家長還要下班陪娃作業雞飛狗跳,週末上輔導班精疲力盡。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績變化,還要擔心政策的風吹草動,從此踏上一條不歸路。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關於上大班還是學前班的糾結,根本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而是家長面前一個無解的局,一旦入局,進退都沒有出路。

幼兒園開學大班孩子流失一半,去”幼小銜接班”真的好嗎?

大班、學前班如何抉擇?

孩子的人生,你把它看成是一場競賽還是旅程?

我們經常說,人生是場馬拉松,不在最先搶跑的那幾步。可是如果你拉長視線,跳出眼前的賽道,看看名人傳記也好、小說電影也好,你可能發現,人生根本不是什麼比賽,它是一場自我發現的旅程。

在旅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方向、目的地和沿途的風景。把人生看成競賽,家長關注的是永無止盡的升級打怪,打贏眼前這場比賽,以便為下一場贏取先機。你追求的是眼前的確定性,收穫的卻是無休止的焦慮。

把人生看成旅程,就必須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明白孩子的遠方在你想像的邊境之外。反而可以篤定地為孩子準備接受未來挑戰的能力。別人低頭趕路,你們卻可以抬頭看景。自有方向,自有節奏。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因素佔主導,還是外部環境塑造?

道理很簡單,大多數家長都會說,當然是內部因素為主導,但是要儘量營造好的外部條件。可是我們不妨拿孩子的學習舉個例子,大多數家長的所作所為,都是違背這一基本規律的。

如果是孩子的內部因素為主,首先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小學家長陪讀、檢查作業常態化,就是把責任轉移到了家長身上。

如果是孩子的內部因素為主,必須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如果是孩子的內部因素為主,家長應該知道,內在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你可以用豐富的生活、體驗去激發孩子的興趣,卻不能用無窮的知識、作業去佔滿孩子的時間。最好的學習狀態是“求知若渴”。

幼兒園開學大班孩子流失一半,去”幼小銜接班”真的好嗎?


小學老師們說

1、做了20多年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工作,薛老師說,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是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規定的重要內容,小學一年級必須嚴格遵照國家課程標準上課,“哪個知識點教多長時間,都有科學的、嚴格的規定,不可能出現因為一部分學生學過,老師就不講了或壓縮課時的情況”。不僅如此,學校把開學第一週作為適應周,放慢速度,讓孩子一點點了解學校、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等。也就是說,任何零基礎的學生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跟著老師快速適應。

2、在幼兒園大班,孩子有充分的遊戲時間,但進入小學後,午休、遊戲時間都取消了,並且知識難度增加,孩子有可能不適應。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學前班不像幼兒園注重領域發展,比如動手、繪畫、健康等。其實,幼兒園更適合孩子的年齡。家長要權衡其中利弊。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堅決送他去幼兒園,因為我對孩子的要求是性格好、善良、懂得選擇與接受選擇的結果,說白了就是情商方面的要求。我認為過早接受應試教育會抹殺孩子很多天性。”北京某小學老師任成芳說。

大班還是學前班?你會如何選擇?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整治出臺後,你會怎麼做?歡迎您投票和在留言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