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密檔:倒黴的抗戰逃兵,轉眼又被保長強迫頂替徵兵

民國密檔:倒黴的抗戰逃兵,轉眼又被保長強迫頂替徵兵

這是抗戰時期,一名四川青年被脅迫冒名頂替壯丁的口供。如果不熟悉當時背景,從表面文字看不出什麼問題。

龔志堅口供

問:你是何處人?年幾歲?

答:我是四川營縣人,廿二歲。

問:你是由何處來連縣的?

答:我是由東江預六師十七團請假返來曲江欲往湖北,因為行李失了不能走,只得轉到連縣意圖找舊x,後得第六連特務長趙泰如介紹來第六連充文書。

問:你已補為文書為何又逃走?

答:因欲求出路所以逃走,原欲往樂昌謀工作乃一時未……

民國密檔:倒黴的抗戰逃兵,轉眼又被保長強迫頂替徵兵

感謝清遠檔案局對本文授權使用數碼檔案。

問:你知道頂替買賣壯丁是犯法的嗎?

答:當住在羅秀林家裡時被昇德鎮十一保保長陳茂賢給一百五十元叫我頂徵兵的。

問:陳保長要你頂徵兵時你願意的嗎?

答:我是不願意的。不過當時陳保長用著壓迫手段強迫要我頂替徵兵,否則要把我送進縣府監獄去監禁,我受了這樣壓迫,我不得不就範了。

龔志堅

這份沒頭沒尾沒時間的檔案,源自連州檔案局。引起我讀解這這兩頁殘篇的興趣,是檔案的記錄了一個抗戰時的四川籍軍人,因為戰爭流落到地處偏僻的粵西北連縣(連州),被當地保長脅迫冒名頂替本保壯丁,以完成徵兵名額。

我不知道這個來自四川營縣的川娃子,怎麼莫名其妙出現在一支和四川毫無淵源的第七戰區“預備第六師”雜牌部隊裡,然後說請假去湖北,最後卻流落連縣。

憑藉對抗戰時期軍隊各種資料的閱讀經驗,我大約猜測他是川軍楊森二十集團軍的士兵,在某個戰鬥潰敗後趁亂逃跑,卻因無合理的社會身份與證件,加之青壯年齡,外地口音,肯定會被戰時各種防諜措施管制得難以遠行返鄉,被迫無奈之下,只能投入預備第六師暫且安身。但他回家的心思卻是從未停止,稍又機會,便又行動。

從時間上說,這分口供問詢筆錄,大約是在一九四〇年底到一九四二年中。早了,預備第六師還沒到粵東;晚了,局勢動盪,行動也沒那麼自由。

按他說請假去湖北,因為行李丟失,才來到連縣尋找舊友。

戰時紛亂,丟失行李不奇怪,但作為軍人,戰爭時期因私離開軍隊,有一樣東西他不可能沒有,那就是軍用差假證。如下圖

民國密檔:倒黴的抗戰逃兵,轉眼又被保長強迫頂替徵兵

本圖由證件使用者龍克儉後人提供。

軍人因私離營,沒有這個差假證及其他合理證件,對不起,視同逃兵,沿途軍警可以羈押候審。這個證件不可能與行李一起放的,肯定貼身藏,所以我判斷他是逃兵。不然他身在連縣,通過廣東省保安第六團(當時連縣的駐軍)六連特務長趙泰如介紹,已經在第六連當文書了,為什麼還要到樂昌尋求更好的發展?

至於他被昇德鎮(連州鎮民國時期,有半拉叫昇德鎮)十一保保長陳茂賢脅迫冒名頂替當壯丁的事情,這事是笑點,預備第六師果然弱雞,其士兵居然一個小小的保長,就能脅迫。

對“預備第六師”這支沒什麼存在感,光吃飯,不幹活,幾乎與日軍沒接觸過的第七戰區雜魚部隊,我早就想踹幾腳了。

抗戰時期有兩支部隊使用過預備第六師這個番號,第一支是由上海保安總團敗下來的殘部編成。師長由原來總團長吉章簡(黃埔二期)擔任。該師編成後隸屬第二十九軍,有無歸建不詳。1938年9月,吉章簡率部赴贛北,調隸吳奇偉第九集團軍參加南潯會戰,在修河及萬家嶺戰鬥中,全師傷亡過半,戰役結束後被裁撤,餘部併入其他部隊。

口供中的龔志堅,顯然不是這個師的士兵。

第二個預備第六師是支讓我覺得莫名其妙的部隊,該師1939年9月在贛州由江西保安第5、9、11、12團編成,首任師長是章亞若的前任姘頭(蔣經國先生是後任)郭禮伯。郭調重慶後,1940年3月副師長吳德澤接任師長。不久該師調粵東梅揭地區駐防,一呆五年沒動窩。

預備第六師在編制上屬於暫編第二軍,但暫二軍的軍部及其他暫七、暫八兩個師,要麼在粵西沿西江駐防、要麼在湖南參加第二、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粵贛邊區會戰。從來與這個駐防粵東轄師互不干擾,不問不聞。

肇慶志願者燦哥走訪過一位九十多歲前預六師老兵,老人哼起預六師士兵自編諷刺長官的粵謳:預六師,差難當。一日三操上講堂。貪生怕死賴天球,臨陣退縮劉卓夫……

賴天球是十七團團長,劉卓夫是十八團團長,兩人原本都是贛南的一方土豪,手下一大群嘍囉半匪半民團,熊式輝治贛時將他們招安後編為地方保安團。有網絡資料傳說賴天球曾任孫中山先生的貼身侍衛,哪來那麼多貼身侍衛,你以為沒點淵源,你想貼就給你貼?

上面郭禮伯、吳德澤、賴天球都是江西南康人,這種近親繁殖的地方部隊,一般有兩個極端,特別能打或者是特別差勁,很遺憾他們屬於後者。把他們放粵東的梅揭地區,我至今沒想明白軍令部或第七戰區司令餘漢謀的意圖。抗戰勝利後,預備第六師,是第一批被裁撤遣散的部隊。

我不知道 龔志堅最後的下落如何,或許他是一個很好的職員,一個很棒的生意人,他只是不適應戰爭。其實他的際遇,是那個時代極為普通平常的事情。

———————————————完

前媒體人,知名歷史學者,軍史專家、華師大口述史協會首席顧問,《國家記憶》文獻影像展策展人。

敬請持續關注抗戰老兵,關注本號,懇請轉發本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