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第三站,寧武千戶所、鼓樓、 延慶寺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到達寧武的第三天,下起了大雨,採風小組人員只聽課在室內,等雨停。好在下午,雨停了,我們馬上出門,走訪了寧武縣城內的幾處歷史建築。

寧武老縣城街景一覽。明朝在寧武設立千戶所,現在還可以在街道名字上窺見歷史。千戶所為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的駐軍,即軍隊。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走訪中的採風小組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元大德五年,設寧武屯,駐軍屯墾黃花嶺,始立萬戶府。寧武的建置才穩定下來這便是現在寧武縣城的起源。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1450年(明景泰元年),設寧武守禦千戶所。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縣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名稱最有特色的是百戶街,共有頭、二、三、四、五、六、七、八、九9條百戶街。百戶之稱大約始於明景元年設立寧武千戶守禦所時。百戶為千戶屬下職官,各個百戶分駐各街於是這些街道便以所居住的百戶命名。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城裡還留有許多老建築,歷經風雨侵蝕。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工作中的攝影老師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明代修築的鼓樓,位於大街的十字路口,依然有車輛在門洞中穿過。

鼓樓為上下兩層樓閣式,通高20米。一層為磚石結構臺基,高約10米,內設十字拱券穿心洞,通東西南北四向。東西洞門額嵌石匾,西刻“鳳儀”,東刻“含陽”,下題“光緒辛卯圜郡重建”。二層為樓閣式木結構建築,二、三重簷下東西面懸匾,東為“樓煩重鎮”“毓秀鍾靈”,西為“奎光普照”“層霄聳翠”。樓上保留有清光緒年間石碑1通。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鼓樓內的門洞

延慶寺創建於明代,現存建築為清代。三進院佈局,中軸線依次建有天王殿,毗廬殿,藏經樓,兩側有東西配殿、齋室和東西小偏院。天王殿位於前院,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毗廬殿位於中院,面寬五間,進深四椽,門窗為現代改裝;藏經樓位於後院,為兩層木構建築,面寬五間,進深四椽。

延慶寺原藏有明代《萬曆大藏經》一部,現已移到文物局收藏,這裡的主持滿航大師正在手抄寺裡所缺的《萬曆大藏經》部分。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正在抄經的師父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聽在延慶寺修行的師父講古

《炎黃地理》寧武行 第三站

心滿意足地返回,這一天總算沒有白費。希望下一天天公作美,天氣放晴,給我們一個出去爬山的機會。

— end —

總策劃/王偉峰

專家組/趙銀娥、王明秀、成萍、張斯直

文字組/王翠平、程思齊、安文婧、嶽常勝

攝影組/趙樹偉、陳富生、範滿意

撰文:禾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