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爱水爱树爱石头,一笔一划一心一秦岭

秦岭写生记

——钢笔画创作手记之九

(文/张军朝)

像一个头枕青藏高原、脚踏东海波涛的巨人,仰卧华夏大地,遥望宇宙星空,巨臂挽起长江、黄河两条龙脉——南北宽约200公里,东西绵延约500公里的秦岭,给了无数艺术家灵感,也是许多人毕生创作的源泉。因为爱山爱水爱树爱石头,秦岭也成了我的最爱。

第一次上秦岭便去了天下闻名的西岳华山。那时很年轻,3块钱的门票,我们几个男生护着两个漂亮的女孩,晚上打着手电筒从山脚开始攀爬,黎明时分登上东峰,等着太阳从远处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黄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飘悬在橘红色的光晕中,群山在雾霭中一点点变得轮廓分明。一日间爬遍了华岳的所有险要之所,包括那悬在万丈绝壁上的长空栈道。一路上故事很多,差点被人流挤出铁链,因为生火取暖被管理人员叫去罚款,相机是借来的,也是华山牌,因为不会摆弄,差点让拍好的胶卷跑光。下山时几乎一路小跑,在罗敷爬上拥挤的火车,半夜12点多回到城里,第二天早上5点照样起床跑操,兴奋的感觉持续了一个礼拜。

太白山和华山是秦岭一西一东两颗明珠。先后去了三趟太白,却都没有上到海拔3767米的拔仙台,只是远远地瞭望并感叹着六月积雪的神奇,想象着大爷海的神秘。不是体力不支,而是沿途的风景实在太美,不忍错过,结果都耽误了时间。雄、奇、险、峻、秀……我无法用一个词准确定位太白山的美,苍松、巨石、幽谷,蜿蜒曲折的山道,只觉得处处可以入画。太白山,还是要去的。

秋天是秦岭最美的时候。湛蓝湛蓝的天上会有青烟似的几缕云;厚厚的草甸像铺了层金色的天鹅绒;漫山遍野的红叶像穿着五色长裙的少女翩翩起舞;墨绿色的云松像被美女围拥着的男人,骄傲地挺着笔直的腰杆,舒展着遒劲的臂弯。

夏天去秦岭,最好看的不再是山峦,而是云海。有次夜宿平河梁,一夜的暴雨过后,远方出现了横跨天际的彩虹,大块大块的云海浪一样在山巅翻滚,变换出不同形状的壮美场景,像万马奔腾,像群狮怒吼。去朱雀森林公园攀登3015米的冰晶顶时,正赶上晨雾弥漫,当登上海拔2000米之后,浓雾变成了脚下涌动的云海,那种犹如在人间仙境的感觉美妙绝伦。

多次进山去寻找秦岭里的古栈道,最远一次在深谷中步行了60多公里,找到的是残留在悬崖绝壁上的一排排石孔,偶尔会有一截锈迹斑斑的铁栓,让人浮想联翩。在古往今来文人关于秦岭的诗文中,最喜欢李太白的《蜀道难》,诗仙“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唱绝古今。据考证,秦岭入巴蜀共有七条古道: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金牛道、故道、连云栈道、傥骆道,多为秦国时开辟。史载,秦昭襄王时就已修筑“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当年,古人为了跨越那些高山深涧,依山傍水,在悬崖绝壁上凿洞插铁,上铺木板,是谓栈道,它们崎岖蜿蜒于群山之中,打通了关中平原到天府之国的交通,也为后人留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烽火故事。有时想,如果秦岭中的千里栈道能够保存下来,如今仍穿行在崇山峻岭、万丈悬崖之上,那将是何等雄奇的一道风景啊,其文化和旅游价值绝不亚于万里长城。

很爱吃秦岭里的农家饭,蘑菇腊肉,洋芋糍粑,神仙粉,山野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秦岭腹地的黄柏塬,这里群山围绕,松林茂密,河水清幽。晚上宿在农家,围着火炉喝烫得热滚滚的苞米酒,两斤半的酒壶,喝到两壶完的时候,突然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冲动和仙逸之感。

有流水的山谷,在秦岭叫峪。秦岭七十二峪中,已经爬过三十多个,每到一处,最喜欢的莫过于山石间蜿蜒流淌的潺潺溪水,清澈甘甜,旅途中可以随时接来解渴,若在盛夏,允一滴在舌尖,顿时爽透心田。西安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喝秦岭的水,那一眼眼清泉汇聚成的涓涓溪流,经黑河、石头河等水库的截流后,直接被输送进城。如今的城里人,能天天喝着泉水过日子的,在中国恐怕只有西安了。山,因为有树而富生机,因为有水而显灵秀。有人说,秦岭是大自然赐给中国人的礼物,滋养着中国南北广袤的大地,养育了数千年华夏文明。坐在嘉陵江源头的泉眼旁,突然有了一个天真的想法:这秦岭群山的下边,是不是有一座海,不然,那流向黄河、流向长江的水,为什么千百年日夜不歇?这样日夜不歇,该不会流完吧?

秦岭的松树很特别,若是生在山谷,它会比照旁边的山峰,直溜溜地一直长到与山尖一样齐;若是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石海,又扑下身子,紧紧抓住那些光秃秃的巨石,变成名符其实的“扑地松”;若是从悬崖上蹦出,或一株两株,或一簇两簇,迎风摇曳,婀娜舒展,即使你站在十里外的谷底,也能望见它们俊美的身姿。在秦岭腹地的高山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棵棵数十米高的云松,没了枝叶,没了树皮,只剩了坚硬的躯干千年不朽,谁也不知道它们死去了多少年,谁也不知道它们在这人迹罕至的山巅守护了多少年。这情景,悲壮地让人敬畏,我给他们起名为“秦岭之魂”。

秦岭自古就是文人和神仙向往的地方。至今,在秦岭的沟谷中,依然散落着无数隐士修行的茅棚,那次去嘉午台,一路上就拜访了五六处,既有佛门居士,也有道家弟子。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尼招待我们喝茶,恬静和蔼。一位专修藏传佛教的青年僧人,为让我们拍照记录他的日常生活,很卖力地劈了一大堆柴火。如今在秦岭修行的人,似乎已经不再有“终南捷径”的政治理想,而是在真正追求和守护着心灵中最美的一块净地。

很羡慕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秦岭里的人家,就像神仙过的日子一样。“山中日月长”,记不清是哪位文友说的这句话,不过这正是山里人的最好写照。住在这里,你便会融入山的胸怀,忘却诸多尘世的烦恼。难怪王维在仕途前景一片光明之际,毅然辞官归隐,沉醉在辋川的山光水色中,每日里悠闲自得,谈禅赋诗,礼佛作画,以明月清泉作伴,与松林竹影为友。在诗人的眼里,这要比那高官厚禄、迎来送往的尘世铅华不知神仙多少倍!潇洒飘逸的诗仙李白在秦岭险峻的涧谷中吟诗高歌;悲天悯人的诗圣杜甫沿着秦岭的山道踯躅西行;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画家吴道子、阎立本、范宽,在秦岭的山水间寻找到了千古灵感……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走进秦岭,曾经下决心攀登秦岭的每一座山峰,穿越秦岭的每一条峡谷,画下秦岭的每一处美景。去的次数多了,便不再这样想,秦岭是如此之大,其中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沟峪、每一块石头,都让你流连忘返,何必怀揣着征服的心态立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志向呢!何况,那每一次旅程,都让人愉悦,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上秦岭已成生活中一件不可或缺的事项,一段时间不去,心里总是痒痒的。整理了一下,发现经年累月,已画了300多幅有关秦岭的速写。 (编辑:王军)

爱山爱水爱树爱石头,一笔一划一心一秦岭

秦岭纪实(60×106cm)

爱山爱水爱树爱石头,一笔一划一心一秦岭

秦岭深处(32X27cm)

爱山爱水爱树爱石头,一笔一划一心一秦岭

秦岭人家

爱山爱水爱树爱石头,一笔一划一心一秦岭

奇峰耸立

爱山爱水爱树爱石头,一笔一划一心一秦岭

太白松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