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娃小升初,一隻娃要中考,兩娃都還在青春期,我爲啥不焦慮?

一隻娃小升初,一隻娃要中考,兩娃都還在青春期,我為啥不焦慮?

孩子小升初,中考,青春期,如果你覺得這幾件事哪個都能讓人足夠抓狂,那麼請同情一下我吧:

這個學期,我家開心要小升初,我家天真要中考,他們兩個,都是男孩,都在青春期,三年後,一箇中考,一個高考,讓家長壓力山大的事,在我們家全能趕到一塊兒!

說起這事,親朋好友常常幽幽看我:哦,可憐的人兒,你還好嗎?不容易啊,不容易,加油熬著吧。

我會回給他們沒心沒肺的大笑:別擔心別擔心,美食朝吃,閒書照讀,一切如常,好得很!

曾經遇到一個問題,說是在育兒上,不焦慮的家長到底有沒有?真心爸媽覺得,有,我們自己就是一對。

到底我們是怎麼做到不焦慮的呢?這得從人們為什麼會焦慮說起。

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心理學認為,焦慮,來自不可控的感受和對失控的恐懼。

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在做的事,對你特別想實現的某個目標,有沒有幫助,有多大幫助,在向目標前進的路上,你是走了到了全程的20%,還是80%,你的進度有沒有落後,甚至,你有沒有走錯路,有沒有更好更快的路可以走,憤怒、沮喪、壓抑、無助就會隨之而來,整個人就會變得焦慮甚至抑鬱。

而當你非常篤定,我的目標就在哪兒,我知道我正在做的事能讓我實現這個目標,不可控的感受和對失控的恐懼就不會出現,你會覺得非常安全。

比如,作為一個自由職業的寫作者,有時我的工作量會相當大,但我從不焦慮,因為我知道,如果我每天都能完成當天計劃的工作量,我就能在預定時間完成工作目標。這種事情都在掌控之中的感覺,讓人覺得相當舒服。

育兒也是一樣,如果爸爸媽媽不知道,自己每天做的事,離實現自己的育兒目標還有多遠,甚至,每天在做的事,到底有用沒用、到底怎麼做才有用,就一定會很焦慮;而如果你確定,自己做的一切,都讓你在朝著育兒目標穩步前進,你也會覺得事情盡在掌控,完全不需要焦慮。

一隻娃小升初,一隻娃要中考,兩娃都還在青春期,我為啥不焦慮?

你的育兒目標,到底是什麼?

看到這兒,你可能說了,現在升學競爭這麼激烈,你怎麼就確定自己能做到“朝著育兒目標前進”?

  • 孩子期末考多少分,你能掌控?

  • 孩子小升初能不能上好學校,你能掌控?

  • 孩子中考能不能考上高中名校,你能掌控?

  • 孩子將來能不能考上好大學,你能掌控?

  • 孩子將來有沒有好工作,你能掌控?

沒錯,這些事,我一個都掌控不了,但我能掌控的是: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教育孩子,讓孩子們在小時候,能成為自主、快樂的孩子,長大後,能成為獨立、幸福的成人。

這才是我的育兒目標。

其實就像你會不理解我為什麼不焦慮,我自己之前也很不明白:中國的家長,為什麼普遍如此焦慮?

後來才發現,焦慮的家長和不焦慮的家長,育兒目標根本就完全不同:

不焦慮的家長,秉承的是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的基本目標——讓孩子幸福快樂,有能力過好自己的一生;

焦慮的家長,秉承的是更具體、更“高”的目標——上最好的幼兒園,上最好的小學,上最好的初中,上最好的高中,最後再上最好的大學、有高收入的工作,並且他們相信,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幸福的一生。

一隻娃小升初,一隻娃要中考,兩娃都還在青春期,我為啥不焦慮?

無法實現的目標,才讓人焦慮

兩個目標相比,哪一個更高遠?我認為是前者,因為它關乎人生最本質的東西;

哪一個更不容易實現?我認為是後者,因為一路上會你會遭遇無數的“求不得”之苦。

送孩子上最好的公立幼兒園、公立小學,意味著你在好幾個方面,比如工作單位、戶口、居住地,或者孩子的資質、特長,要合乎人家的招生條件,你沒有,就不免焦慮;送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幼兒園、私立小學,意味著更好的經濟條件,你沒有,就更焦慮;

孩子小升初,你想進初中名校,意味著要麼你剛好有一套房子,在你心目中最好的學區,或者孩子有一項特別棒的特長,能通過學校的特長生考試,或者孩子學習成績,尤其是數學成績特別優異,有資格去參加那些最好初中的特殊考試。於是或者拼學區房,或者靠各種學費昂貴的才藝學習拼特長、拼能作為名校考試敲門磚的各種比賽成績,哪一樣,都不輕鬆。

拼過了幼兒園、小學,到了中考、高考,要拼成績了,家長不免就更抓狂,各種補習班、一對一私教齊上,而在背後支撐的,則是家庭的財力、父母賺錢的能力。一旦經濟上壓力劇增,或者巨大投入之下,孩子成績仍不給力,父母的焦慮和沮喪,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儘管幾乎從一出生起,孩子大人就一起就投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拼殺,而這一切拼殺的結果,爸爸媽媽卻都無法掌控:

你完全不知道,你所做的這一切,是否能最終實現讓孩子一路名校、未來高薪豪宅、躋身更高社會階層的目標。更無法想象,十幾年的努力一旦付之東流,自己該如何自處。

這很可能是正是很多父母已經在孩子的教育上傾盡全力,卻越來越焦慮不安的重要原因。如此,怎麼可能不焦慮?

一隻娃小升初,一隻娃要中考,兩娃都還在青春期,我為啥不焦慮?

讓孩子自主、快樂、獨立、幸福,你能做到

我不焦慮,是因為我的育兒目標,我確信自己可以做到,因為:

  • 快樂的孩子,沒有名額限制;

  • 自主的孩子,沒有名額限制,

  • 獨立的成人,沒有名額限制;

  • 幸福的成人,沒有名額限制。

所有這些,既不需要孩子大人一路奔跑拼殺,也不需要時間、金錢、精力上完全看不到盡頭的投入,更不需要患得患失、一刻也不敢放鬆。

而且我也明確地知道,自己怎麼做,能實現這樣的目標:

  •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傾聽孩子,給孩子自由,孩子會更快樂;

  • 給孩子選擇權,讓孩子能決定自己的事,不被父母控制一切,孩子會更自主;

  • 自主的孩子,有能力對自己負責,能成為更獨立的成人;

  • 快樂成長、心理健康的孩子,能成為更幸福的成人。

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節,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能確定,它是讓我更接近這個目標,還是遠離這個目標,而且在孩子身上,你也可以看到這個目標在一點一點實現。一切盡在掌控,有什麼可焦慮的呢?

一隻娃小升初,一隻娃要中考,兩娃都還在青春期,我為啥不焦慮?

你的焦慮,是否真的值得?

有時候,我真是特別佩服哪些焦慮的父母們一路拼殺的勇氣,換成我自己,可能一年都堅持不了。而且,我也不認為,那樣一個並不高遠的目標,值得投入父母和孩子十幾年的時間,傾力一搏。

父母三十到四十歲的最好時光,孩子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最好時光,本該花在更有趣、更有意義,更能讓人生活幸福或者感受到生活幸福的事上,而壓力山大、焦慮無比的父母,卻把他們慷慨地丟給了一條子虛烏有的“起跑線”。

因為焦慮,原本應該溫柔慈愛的爸媽,變成了只會向孩子不停施壓的“虎媽”“虎爸”;因為父母的焦慮,孩子們失去了本該無憂無慮、自由玩耍的童年。

父母孩子一起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但是,父母為這個目標而做的努力,真的就能保證孩子過好自己的一生嗎?

在看到無比多毫不快樂的父母和毫不快樂的孩子之後,我表示非常非常懷疑。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五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客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