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竟是商業陰謀,這一天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有詩爲證

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被挖掘的歷史,實際上和一家企業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江蘇紅豆,一家服裝企業。

七夕節竟是商業陰謀,這一天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有詩為證

上個世紀90年代,紅豆在江蘇本土還有比較高的知名度,但是進入千禧年之後,紅豆謀求上市,但當時紅豆的目標主體,年輕人的心中,紅豆的品牌形象越來越邊緣化。因而紅豆急需打造一個新形象來擴展市場。彼時西方情人節在中國愈演愈烈,愈加受年輕人的追捧, 儼然成為不少廠家關注的重點,因而紅豆理所當然的想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豆代表的相思寓意,所以另闢蹊徑的想要尋找一個傳統情人節代替西方情人節。

這個節日就是七夕節。理由簡單,而如果選擇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上元節,就必須和2.14情人節狹路相逢。而七夕恰逢服裝換季,節日內涵和服裝有很大的聯繫,而更重要的是,內衣起家的紅豆恰恰需要找到一個訴求點,進行秋冬季服裝推銷,七夕節再合適不過了。

七夕符合紅豆的一切設想。

早年紅豆在推廣七夕的活動中不遺餘力,聯合諸多媒體宣傳報道。值得一提的是,2.14情人節,12.25聖誕節在千禧年左右曾經引發媒體不小的討論,

抵制聲不絕如縷,乃至直到今天,還有人對此深惡痛絕,因而七夕節的推廣剛一出現,就獲得了官方及媒體不小的支持,江蘇衛視更在早期不遺餘力的宣傳,後來七夕則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時的七夕,還叫紅豆相思節(紅豆的廣告影響力真大)。但是隨著紅豆集團對七夕的大力推廣,七夕成為眾多商家炒作的對象,紅豆也逐漸和七夕脫離,以至今天很少還有人記得,他們是這個節日的直接推動者。

而中國的情人節從來都是上元節(即元宵節)。

七夕節竟是商業陰謀,這一天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有詩為證

七夕的本質是乞巧,即女子秀針線活的節日。

在古代,中國女子乞巧的方式有許多種,要麼自己穿針引線,要麼抓一隻蜘蛛放盒子裡,如果第二天結網,那就是討著巧了。

至於說牛郎織女相會,織女的意思就是乞巧女神,古代所有的會女紅的女生在七夕搞針線就是為了祈求乞巧女神賜予她無雙的智慧。

因為七月流火的緣故(那時候其實已經是秋季了),織女在這個時候便要著手準備秋冬服裝,所以才來的這麼一個節日。

《迢迢牽牛星》裡描述了牛郎和織女的愛情。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節竟是商業陰謀,這一天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有詩為證

但七夕依然沒有被過成情人節,因為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情人節,即開春後的上元節。

縱觀世界,多數文化的情人節都被定在春季(韓國除外,因為這個神奇的國家每年有十二個情人節),歐美以2月14日為準,而中國則以正月十五日為準,正月十五日要麼在陽曆的2月底,要麼在陽曆3月初。

這當然不是巧合!而是全人類對繩命寄予美好盼望的日子。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芽萌動,當然,小雞兒也蠢蠢欲動。

披髮緩形,廣步於庭,予而勿奪,生而勿殺,適合出遊,適合啪啪啪。

春季的確是再美好不過的季節了。尤其對於情人來說,特別適合幽會和私奔。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七夕節竟是商業陰謀,這一天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有詩為證

這首《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被署名為歐陽修,事實上這首詩的作者為南宋女詩人朱淑真。

朱淑真嫁給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日子過得十分辛苦,後來被遣返回家,抑鬱而死,死的時候還不到五十歲。

死後,她這一生寫的詩詞基本都被她的父母焚燬了,劫後餘篇也寥寥無幾。

她的詩詞透露出在結婚前,她常和自己喜歡的人私會,但現實的壓力迫使她不得不嫁給一個不喜歡的人,當時的情況還不許她不喜歡自己不喜歡的人,於是這首詩被理學者指斥為淫蕩不堪。

也許,負責整理詩詞的人覺得這首詩太美了,迫於壓力,無奈將作者改為歐陽修,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讓這首詩的作者免於被一群男盜女娼的傢伙指著鼻子罵娘。

七夕節竟是商業陰謀,這一天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有詩為證

朱淑真也是有話直說,她很不喜歡自己嫁的人,說什麼“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意思就是“烏鴉和鴛鴦最終走到了一起,般配嗎?”如此措辭,自然讓程朱理學發揚光大的宋明暴躁不堪,女子的風骨也不能叫風骨,剛毅也不叫剛毅,而叫“不貞”,這等雙重標準在當時非常吃香。

而那些被焚燒的詩稿,可能更露骨,更讓那時的人震撼。單看流傳下來的估計就已經將腐儒氣死,有道是“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纏綿於情愛連時間也不管了,儼然香豔露骨情人甜蜜的場面,這種詩詞不燒了,老朱家估計要被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學家給砸了。

這一年,朱淑真又來到曾經和情人約會過的地方,花燈、人海、喧囂、明月……一切都還在,只是他不在。

而同樣憂鬱成疾的辛棄疾,在他的《青玉案之元夕》裡更是描述了他和他的情人約會時候的所見所感: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七夕節竟是商業陰謀,這一天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有詩為證

上元佳節,人潮人海中,有一佳人從人群中閃過,老辛被迷住,在人群中找遍都沒找到,忽然回頭,她靜立在華燈之下。

只是這樣的詞被後人硬生生解釋成了老辛是在追求真理,老辛的棺材板兒都快壓不住了。

也許只有在上元佳節這一天,在街上擁擠的人潮,闌珊的燈火,朦朧的月色掩護下,那些才子佳人才能暫且忘卻那些父母之命,那些媒妁之言,一切管束和規制都將在那天得到些釋放。

畢竟,那是愛人之間的節日呀。

七夕節竟是商業陰謀,這一天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有詩為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