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竟是商业阴谋,这一天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被挖掘的历史,实际上和一家企业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江苏红豆,一家服装企业。

七夕节竟是商业阴谋,这一天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上个世纪90年代,红豆在江苏本土还有比较高的知名度,但是进入千禧年之后,红豆谋求上市,但当时红豆的目标主体,年轻人的心中,红豆的品牌形象越来越边缘化。因而红豆急需打造一个新形象来扩展市场。彼时西方情人节在中国愈演愈烈,愈加受年轻人的追捧, 俨然成为不少厂家关注的重点,因而红豆理所当然的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豆代表的相思寓意,所以另辟蹊径的想要寻找一个传统情人节代替西方情人节。

这个节日就是七夕节。理由简单,而如果选择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上元节,就必须和2.14情人节狭路相逢。而七夕恰逢服装换季,节日内涵和服装有很大的联系,而更重要的是,内衣起家的红豆恰恰需要找到一个诉求点,进行秋冬季服装推销,七夕节再合适不过了。

七夕符合红豆的一切设想。

早年红豆在推广七夕的活动中不遗余力,联合诸多媒体宣传报道。值得一提的是,2.14情人节,12.25圣诞节在千禧年左右曾经引发媒体不小的讨论,

抵制声不绝如缕,乃至直到今天,还有人对此深恶痛绝,因而七夕节的推广刚一出现,就获得了官方及媒体不小的支持,江苏卫视更在早期不遗余力的宣传,后来七夕则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时的七夕,还叫红豆相思节(红豆的广告影响力真大)。但是随着红豆集团对七夕的大力推广,七夕成为众多商家炒作的对象,红豆也逐渐和七夕脱离,以至今天很少还有人记得,他们是这个节日的直接推动者。

而中国的情人节从来都是上元节(即元宵节)。

七夕节竟是商业阴谋,这一天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七夕的本质是乞巧,即女子秀针线活的节日。

在古代,中国女子乞巧的方式有许多种,要么自己穿针引线,要么抓一只蜘蛛放盒子里,如果第二天结网,那就是讨着巧了。

至于说牛郎织女相会,织女的意思就是乞巧女神,古代所有的会女红的女生在七夕搞针线就是为了祈求乞巧女神赐予她无双的智慧。

因为七月流火的缘故(那时候其实已经是秋季了),织女在这个时候便要着手准备秋冬服装,所以才来的这么一个节日。

《迢迢牵牛星》里描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节竟是商业阴谋,这一天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但七夕依然没有被过成情人节,因为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情人节,即开春后的上元节。

纵观世界,多数文化的情人节都被定在春季(韩国除外,因为这个神奇的国家每年有十二个情人节),欧美以2月14日为准,而中国则以正月十五日为准,正月十五日要么在阳历的2月底,要么在阳历3月初。

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全人类对绳命寄予美好盼望的日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芽萌动,当然,小鸡儿也蠢蠢欲动。

披发缓形,广步于庭,予而勿夺,生而勿杀,适合出游,适合啪啪啪。

春季的确是再美好不过的季节了。尤其对于情人来说,特别适合幽会和私奔。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七夕节竟是商业阴谋,这一天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这首《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被署名为欧阳修,事实上这首诗的作者为南宋女诗人朱淑真。

朱淑真嫁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日子过得十分辛苦,后来被遣返回家,抑郁而死,死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

死后,她这一生写的诗词基本都被她的父母焚毁了,劫后余篇也寥寥无几。

她的诗词透露出在结婚前,她常和自己喜欢的人私会,但现实的压力迫使她不得不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当时的情况还不许她不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人,于是这首诗被理学者指斥为淫荡不堪。

也许,负责整理诗词的人觉得这首诗太美了,迫于压力,无奈将作者改为欧阳修,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首诗的作者免于被一群男盗女娼的家伙指着鼻子骂娘。

七夕节竟是商业阴谋,这一天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朱淑真也是有话直说,她很不喜欢自己嫁的人,说什么“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意思就是“乌鸦和鸳鸯最终走到了一起,般配吗?”如此措辞,自然让程朱理学发扬光大的宋明暴躁不堪,女子的风骨也不能叫风骨,刚毅也不叫刚毅,而叫“不贞”,这等双重标准在当时非常吃香。

而那些被焚烧的诗稿,可能更露骨,更让那时的人震撼。单看流传下来的估计就已经将腐儒气死,有道是“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俨然香艳露骨情人甜蜜的场面,这种诗词不烧了,老朱家估计要被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学家给砸了。

这一年,朱淑真又来到曾经和情人约会过的地方,花灯、人海、喧嚣、明月……一切都还在,只是他不在。

而同样忧郁成疾的辛弃疾,在他的《青玉案之元夕》里更是描述了他和他的情人约会时候的所见所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夕节竟是商业阴谋,这一天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上元佳节,人潮人海中,有一佳人从人群中闪过,老辛被迷住,在人群中找遍都没找到,忽然回头,她静立在华灯之下。

只是这样的词被后人硬生生解释成了老辛是在追求真理,老辛的棺材板儿都快压不住了。

也许只有在上元佳节这一天,在街上拥挤的人潮,阑珊的灯火,朦胧的月色掩护下,那些才子佳人才能暂且忘却那些父母之命,那些媒妁之言,一切管束和规制都将在那天得到些释放。

毕竟,那是爱人之间的节日呀。

七夕节竟是商业阴谋,这一天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