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完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突然想起這幾天和兩位朋友分別聊到的“才華”與“書寫價值”,彷佛在這本書上都得到了應證。很多人寫作,但並不代表寫作的人都能稱得上“作家”,就像不是唱歌或寫歌的人都能成為“音樂人”。自我標籤與他人認定往往有一定的距離,唯有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才能對人產生深刻的影響。
《解憂雜貨店》縝密的故事架構與精妙的情節設計,讓人不得不歎服:“才華”這東西,真是與生俱來啊﹗更重要的是,東野圭吾在洞悉世情與人心之餘,願以善意回應,讓人明白在這破洞不斷的世界裡,仍有人竭盡所能在用心填補,知道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不容易,都有各自的難題,都有難以啟齒而感覺被世界孤立的那一刻,也明白人們需要的未必是如何解決的答案,而是那一刻有人願意認真傾聽,且願意與孤絕的自己同在。這就是《解憂雜貨店》的精神,也是我心中書寫價值的所在。
【人生兩難的決定,總被「愛」成全】
故事中,無論是〈回答在牛奶箱裡〉徘徊在奧運﹙夢想﹚與絕症男友﹙愛情﹚之間的月兔,還是〈深夜的口琴聲〉掙扎在成為職業歌手﹙理想﹚與繼承魚店家業﹙責任﹚的克郎,抑或是決定是否拋棄﹙不信任﹚父母的浩介,都曾有過難以抉擇的時刻。於是,他們不約而同選擇向解憂雜貨店求助。前兩者在小偷三人組簡單粗暴的回覆下歪打正著﹗歪打正著的不是結果,而是他們在現實打壓下因懦弱想逃避的心。他們都努力了多年:月兔想參加奧運,又怕選不上;克郎想成為職業歌手,卻怕最終只是夢。所以,月兔以想照顧病重男友為由,克郎也以年邁體弱的父親為由,說服自己放棄真正想要的東西合情合理。然而,一眼看穿他們的,正是他們自以為找到的最好理由。
其實,這樣的月兔和克郎與生活中的我們何其相似。有時即便心中有真正想做的事,也會因害怕失敗而找各種藉口忽視。最好的藉口就是為了重要的人不得不放棄,似乎只要不是自己的原因,心頭的重擔就能減輕一些。然而,這終究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事實永遠不會因為轉念而消失。我們習慣迴避的往往是自己最在意的。小偷三人組的回信讓月兔與克郎無法逃避,月兔男友與克郎父親則替他們做了他們想要卻不敢要的選擇。
每次在歌唱比賽上看到那些斬釘截鐵表達要實現音樂夢想的人,總有幾分佩服,但質疑也少不了,畢竟才華不是人人皆有。有時會想,那些人到底哪來的自信啊﹖也沒好到一定能以音樂為業吧﹗就像樂評人評論克郎:唱得好,但沒有特色。事實上,這樣的人也確實佔大多數,努力了一輩子也未必會出頭的更比比皆是。突然想到每次比賽總少不了參賽者家人的鏡頭,最激動的也莫過於他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覺得這些似曾相識的畫面好煽情﹗但仔細一想,這也許就是懷揣音樂夢想的人之所以能堅持到底的原因:有一個人比你更相信自己,那個人還是你深愛的人,你又怎能不相信自己呢﹖克郎的父親就是如此。因此不管結果如何﹖克郎只能繼續往前走。父親的信任是壓力,也是讓他變得更好的動力。只要還有力量,就有一線希望。而人生的價值就在對方的心意與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中逐漸成形。所以,月兔得到了比金牌更有價值的東西;克郎也留下了比生命更長久的影響人心的作品。
讀〈聽披頭士默禱〉時,感覺像是浩介的第一人稱在敘事。從他對披頭士的熱烈喜愛到看完電影后的徹底失望,整個人的心境也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選擇聆聽自己當下的心聲:遠離已經不再信任的父母,拋棄過去的一切,展開全新的人生。後來的他也過得挺好,以至於一直認為他是靠自己的力量擺脫與糟糕父母捆綁的命運。然而事實恰好相反。雖然浩介戲劇性的人生與一般人相差甚遠,卻在讀到他意外得知真相後,產生一種與其相近的複雜的同理心。回想自己的人生,也曾有過與父母截然不同的想法,也曾因此有過爭執不快,也曾像浩介一樣希望能遠遠離開。幸運的是,偏執的我在尚未遠離前就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他們也許未必認同,卻不再堅持己見,讓我自由選擇想要的人生。以前我也有如同浩介般自以為是的心態,覺得是自我堅持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後來才漸漸明白是那些愛我的人用體貼之心成全了我的人生,那些看不見的付出與支持,才是我得以隨心所欲做自己的關鍵。當我們眼裡不再只有自我,潛意識的傲慢才會慢慢消失,那個更好的自己也將逐漸成形。
【認真對待,是彼此的救贖】
解憂雜貨店,因雜貨店老闆浪矢老爺爺為來信者解憂排難而聞名。一開始收到的也只是孩子們惡作劇的問題,但浪矢爺爺仍用心回覆,這在一般人眼裡簡直不可思議﹗但浪矢爺爺卻說:『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諮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洞流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結果,確實如浪矢爺爺所料,那些用心回覆的答案真的對當年惡作劇的孩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浪矢爺爺深諳人心的秘訣就在於“認真對待”四個字。
我非常喜歡《解憂雜貨店》書信往返的部分。無論是來信者俱細靡遺的敘述,浪矢老爺爺溫和真摯的筆觸,或是小偷三人組犀利直白的回覆,都能感受到彼此之間的“認真對待”。穿越時空,回到三十年前,最令人懷念的是一切看似匱乏卻比現在更豐饒的人心。當時網絡還不發達,無法實時傳遞訊息,也沒有現在如影隨形的手機,“寫信”是不在一處的人們最常見的溝通方式。而寫信與說話最大的不同在於寫下的一字一句都經過思考,對方的來信也會因反覆閱讀而產生不同的想法。記憶中難忘的人都有一段美好的通信時光,那種將對方當作日記般傾訴的信任感現在想來真是彌足珍貴﹗雖然不能像現在立刻收到回信,卻也讓等待的時間因期盼而生暖意。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通訊便利,一切講求效率,什麼都很快,似乎不及時回應就會有失禮數或落於人後之感。然而,沒有任何緩慢的空間,怎麼都停不下來,也讓人心生焦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比以往更多,可有時說了半天,卻又像什麼都沒說。看起來很近,實際上卻很遠。
我想,我真正喜歡的也許是“靜下心”的感覺。閱讀《解憂雜貨店》與東野圭吾一貫的推理小說截然不同,雖然一樣有懸念,卻沒有停不下來的急迫感﹗會一直想看下去,但每一章節有所關聯卻又獨自成篇的架構,彷佛以往等信的時間,讓人覺得不著急慢慢來也很好。許多動物都需要冬眠,我覺得人也一樣需要自我沉澱的時間。人生總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疑惑也不是年歲漸長就能找到正確答案。如同浪矢爺爺所說:『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麼答案都沒用。』其實那些寄信到浪矢雜貨店的人們在發問的同時,心裡早已有了答案,只是需要別人的認同來支持自己不夠強大的信念。真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如此,需要時間與空間讓自己好好想一想,在得到答案的同時,也需要一點支撐的力量,那力量就是被人“認真對待”。
一直覺得人與人之間最可貴的是互相善待的心意。浪矢爺爺與小偷三人組絞盡腦汁為寫信諮詢者排憂解難,也在他們一封封認真的回覆中得到比金錢更有價值的存在感。浪矢爺爺的雜貨店生意蕭條,幾乎是在做賠本生意,唯一的兒子也不願留在鄉下,獨自生活的浪矢爺爺其實很孤獨,為人解憂成為他生活的寄託。印象最深的是浪矢爺爺對那封空白信的回覆,在人人都強調自我的時代,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慎重對待別人的心聲,讓看起來一無所有的浪矢爺爺成為最富足的人。而旁人看來在社會底層的小偷三人組,本非奸惡之人,無法選擇的出身,命運殘酷的捉弄,讓即便想力爭上游也無能為力的他們走上歹路。然而他們並未因此對其他人充滿惡念,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下,他們成為年輕版的浪矢爺爺,人生第一次有了存在感,並因為一念之善奇妙扭轉了原本必然走向悲劇的人生。
有人說《解憂雜貨店》是東野圭吾版的心靈雞湯,但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就像只看到小偷是“小偷”一樣。小偷確實是小偷,但小偷絕不只是小偷。把表面看到的當作是全部,是這世界慣有的粗暴思維,卻也是看到這本書的我們得以放下單一思考模式的機會。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但在對錯之間人的掙扎與改變似乎更值得一探究竟,這本小說隱而未言的重要部分或許就在此。“心靈雞湯”未必是貶抑詞,一碗能讓人想一喝再喝,且喝完能脫胎換骨﹑豐富心靈的雞湯,有何不可呢﹖
『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這是對《解憂雜貨店》的貼切註解,也讓我想起以前看完《刺蝟的優雅》的感受。我們渾身的刺因被他人誤解而益發尖銳,只想躲在自己的世界裡,卻也因為他人善意的相助,開始變得柔軟,願意面向雖然陰暗卻偶有陽光的真實世界。我們是什麼樣子﹖世界就是什麼樣子﹖《解憂雜貨店》解的是別人的憂,卻在無形中填補了我們內心的破洞,並用最巧妙的方式告訴你:微小卻長存的善意,才是解憂的不二之法。
閱讀更多 東野圭吾書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