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15次影帝,張家輝爲什麼還被人稱爲「渣渣輝」

說起張家輝,可能好多人還停留在“我係渣渣輝,系兄弟就來XX砍喔噢”的某遊戲廣告中,看到這個廣告,大家都是一笑而過,心中暗想連張家輝也墮落到這種地步了。

其實不然,張家輝從1989年出道至今,從默默無聞的小配角已經發展成了兩次香港金像獎影帝,一次臺灣金馬獎影帝等影帝稱號。2014年又涉足幕後,包攬影片《陀地驅魔人》的男主角和導演的角色,第二次執導更是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和新晉導演獎(提名)。

9年15次影帝,張家輝為什麼還被人稱為“渣渣輝”

在這份常人不可攀的榮耀下,是張家輝多年來堅持不懈的汗水與無人訴說的孤獨

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一講近三十年張家輝的影帝之路。

這位長相不出眾的小個子家輝,從一名普通阿Sir到今日的金像影帝,一路走來無不充滿荊棘。因為曾經的警察經歷,張家輝在1989年與亞洲電視簽約,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警匪題材的電視劇《赤子雄風》,也至此開始了他長達十幾年的跑龍套、配角生涯。

在香港電影界摸爬滾打,除了天賦還要會“熬”。

2008年,真正讓張家輝熬出頭的時候到了。

一部《證人》將張家輝推向影帝光環,這樣一位陰鬱殘忍,在恐怖面容下深藏善心的角色,張家輝將其演繹得入木三分。一隻詭譎的眼珠瞪在海報上,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9年15次影帝,張家輝為什麼還被人稱為“渣渣輝”

張家輝終於在其四十不惑之後,鐵樹開花,七度稱帝,連獲金像、金馬、亞太影展、長春電影節影帝等殊榮,打破香港電影圈男演員憑同一部電影獲最多獎項的紀錄。

拿了影帝之後,張家輝不僅沒有放鬆,反而更拼了。2013年,這是張家輝遍地開花的一年。

無論是對於肉搏、槍戰都力求視覺上完美的張家輝,在2013年以46歲的“高齡”鍛煉出一身實打實的肌肉,為的是更好地演繹電影《激戰》中的角色。

9年15次影帝,張家輝為什麼還被人稱為“渣渣輝”

同片的青年演員彭于晏也是肌肉帥一地,與之相比,張家輝竟然完全不輸彭于晏。為了這部電影,張家輝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去練習肌肉。皇天不負有心人,同年,張家輝憑藉《激戰》再一次拿下金像獎影帝桂冠。

9年15次影帝,張家輝為什麼還被人稱為“渣渣輝”

同年上映了《掃毒》。這部警匪片是由陳木勝執導,古天樂、劉青雲、張家輝領銜主演警匪動作片。該片講述了共同效力於毒品調查科的三個好兄弟,在執行跨國大型掃毒行動時遭遇反臥底,生死關頭時為求存活而有了不同表現的故事。在

《掃毒》中張家輝飾演因被兄弟拋棄而淪為“毒販”的張子偉。他把張子偉那種因為被兄弟放棄而心中有傷,繼而生怨,甚至生恨的一名警察/毒販演活了。

9年15次影帝,張家輝為什麼還被人稱為“渣渣輝”

2016年,是張家輝真正揚眉吐氣,成為“大佬”的一年。

2014年,張家輝首次接觸電影幕後,包攬了男主角和導演的角色,拍攝了恐怖類型電影《孟蘭神功》。反響一般,在香港上映最終僅獲得6百多萬港幣。

隨後又在2016年,邀請張學友出演《陀地驅魔人》,這依然是一部以鬼世界作為包裝的驚悚偵探片。本部影片也讓張家輝獲得了2016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和最佳新晉導演獎(提名)。

9年15次影帝,張家輝為什麼還被人稱為“渣渣輝”

同年上映了一部口碑燃爆的警匪臥底片《使徒行者》,在本片中,張家輝再次挑戰一名內心豐富的「臥底」BLACK JACK,與古天樂搭檔出身入死,張家輝的演繹沉穩內斂,不在面部表露一絲猶豫、透漏一點信息,儼然一副鐵面黑幫龍頭。

9年15次影帝,張家輝為什麼還被人稱為“渣渣輝”

卻在劇情轉折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告知警察手足自己才是真正臥底,其實他早已知悉一切,安排後路,這副沉得住氣的泰然與機動的聰慧,在張家輝的演繹下,是一個看不出破綻的「王牌臥底」。

從一名默默耕耘的“小弟”晉升為無所不能的“大佬”,張家輝的經歷是一本活脫脫的演藝教科書。

張家輝曾經說過,他從來沒有因為拿到影帝就覺得滿足。

“我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有一天我們還能跑,為什麼要滿足在原地呢?我對電影創作還有一種熱忱在哪裡,我想去實現。

我的演藝生涯沒有巔峰。我會一直跑一直跑,跑到哪裡,哪一天我真的覺得累了,不想演了,哪裡就是我的巔峰,哪裡就是我的終點。

是的,張家輝沒有終點,他還在路上,讓我們期待更優秀的張家輝。

喜歡小編的加個關注,每日放送最新的電影、娛樂資訊以及最前沿的電影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