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並不需要多數人同意|經濟人讀書會3月書單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多数人同意|经济人读书会3月书单

經濟人讀書會《經濟人書單》3月書單

1,《未來簡史》

出版社: 出版日期:

推薦人:張一

推薦理由:翻譯很流暢。看看可以思考當今社會,其實很多事情並不需要多數人同意。

2,《旁觀者》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

推薦人:徐瑾

推薦理由:如果問最喜歡德魯克哪本書,文藝青年多數會推薦資本。一起讀的德魯克小組也多次討論,廖榮和朱雨辰等都有精彩分享。

新年計劃重讀從讀德魯克,所以也順帶找出這本書。我原本以為自己讀過這本書多次,不用再讀,2月週末重讀完《旁觀者》,還是很有收穫,回頭陸續分享筆記。

紙質書帶來注意力關注是一個原因,關注點轉移也是一個原因。以前讀過好幾次,印象最深刻的是,德魯克歐洲成長歲月,譬如對於全面狂熱的冷靜啟發最大;但是這次讀感慨最大的,倒是他對於美國的觀察,美國單純、熱情與天真,無疑也是其社會創造力的源泉之一。談人物方面,印象比較深是談麥克盧漢,麥克盧漢籍籍無名幾十年,如同在荒野之中的遊魂,電視的出現,讓麥克盧漢成為先知,他也真的以為自己是了。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多数人同意|经济人读书会3月书单

3,《原則》

出版社: 出版日期:

推薦人:李傑

推薦理由:一本老投資家的循循善誘之作,適合大型基金管理中層以上幹部閱讀,對於一般的投資機構或者個人投資者,該書的價值並不大。理由在於其對決策的細節和歷史背景並沒有交代的很清楚;特別是作者最大的一次失敗是如何導致的,後面又是如何調整策略東山再起的;顯然本書很難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至於談到作者本人同大人物們的交往,也只是點到為止;但作為投資大師,相必有更精彩的對經濟變革和投資決策的歷史記載,只能期待他的下冊出版了

4,《全球化的悖論》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推薦人:周瑛彤

推薦理由:【2018·閱讀記3·《全球化的悖論》】

全球化不是現代世界才有的產物,

早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就出現了第一次經濟全球化,

但第一次經濟全球化並沒有持續下去,

最後走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淵。

經濟全球化的速度太快,

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如果政策沒有很好地回應這些衝擊,

就會種下自我毀滅的種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

經濟全球化遇到了各種阻力。

反對全球化的聲音越來越大。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

川普異軍突起,

把其他的共和黨候選人遠遠地甩在後面,

支持川普的有很多都是對全球化不滿的社會底層人士。

那麼,全球化有可能開倒車嗎?

當然有可能。

歷史從來就不是線性發展的,

而是在起伏中發展的。

這本書試圖告訴我們,

在經歷了兩百多年的動盪後,

全球化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告別了奴隸、宗主國和鋌而走險的武裝商人,

迎來了佈雷頓森林體系、WTO和聯合國,試圖打造一個更加文明美好的世界。

大多數經濟歷史學家認為,

1914年之前100年的全球化,

是第一波全球化。

根據大多數標準,

在貿易和金融全球化方面,

我們最近才超過1913年的水平,

說到在勞動力全球化方面,

我們甚至還沒有趕上當時的程度。

第一波全球化的歷史,

就是第一世界對第三世界血腥啟蒙過程,

是第三世界被動全球化的歷史。

比如中國近代史。

用作者的話說就是:

政府是每個國家的政府,

市場卻是全球性的,

這就是全球化的致命弱點。

從這個角度去看,

第一波全球化後的一戰和二戰都有相應的根源,

因為總有人相信

一個統一的世界會更好的全球化。

直到今天,

仍有不少經濟學家在迷信超級全球化,

即建立一個超級的世界管理機構,

協調全球化的全世界問題。

對此,羅德里克SAY NO。

推薦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資本市場感興趣的朋友閱讀⭐⭐⭐⭐

5,《硅谷鋼鐵俠》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

推薦人:徐瑾

推薦理由:馬斯克和他的火箭刷屏之際,推薦大家看一本傳記。

從傳記《硅谷鋼鐵俠》中的信息來看,

很多想法其實很早馬斯克就已經思考過。

他在大學時候就認為認為互聯網、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這三個領域正在發生鉅變。

我認為如果說巴菲特之類富翁代表美國精神中的智慧一面,喬布斯代表了硅谷精神的創新一面,那麼馬斯克代表了新移民企業家精神的一往無前。

作者做過《經濟學人》記者,在沒有經過馬斯克同意的情況就開始寫這樣一本書,而且書完成後,馬斯克也沒有介入修改。

可見,別說科技創新這樣大的行業夢想,單說在獨立之前,國內商業史寫作很多時候只是笑話。

6,《超級版圖》

出版社: 出版日期:

推薦人:James Lu

推薦理由: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未來的競爭必然是供應鏈的核心競爭。誰掌握了供應鏈的優勢,誰就會佔據主導地位。

7,《美國行為的根源》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推薦人:王宇

推薦理由:作者認為,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行為模式是宗教熱情-商業理念-集團政治三位一體,追求的是價值訴求-現實利益二元目標。

8,《經濟思想簡史》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

推薦人:金文傑

推薦理由:作者以非常精煉的語言,濃縮了早至古巴比倫、古希臘和古羅馬以來的幾千年的經濟學思想史的發展,全面地涵蓋了經濟學思想發展歷程,可算是舉重若輕。是一本非常不錯的經濟思想史的入門和指導性讀物。引言更是值得一看,包括其中提到的知識之樹、學術泡沫等。

9,《政治與饑荒》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

推薦理由:在理論上,這本書遠遠沒達到阿瑪蒂亞·森《貧困與饑荒》的學術高度。這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將饑荒問題放在當代國際背景下進行討論,指出一些旨在消除饑荒的國際援助,最後卻成為饑荒的原因。

10,《世界全史:世界古代前期經濟史》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1-

推薦人:郭佳

推薦理由:以全新視角審視世界古代前期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突出經濟與生活方面的內容,同時將政治軍事宗教科技等內容也融合在當中。

11,《全球化的悖論》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推薦人:陳達飛

推薦理由:羅德里克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近年來不少作品被譯介至國內,為讀者所瞭解。本書討論的主題是全球化的困境和出路,作者從闡述金本位時期的全球化理論和實踐開始,反思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新一輪全球化的各種弊病。全球化是手段,而非目的,但過去幾十年的實踐有本末倒置之誤,貿易保護主義幾乎成了邪教的代名詞,一切不以開放為目的的改革都是耍流氓。作者認為,在缺乏全球治理框架的前提下,這種超級全球化的構想過於理想化。當今,貿易保護主義思潮甚囂塵上,作者認為這隻對國家主權屬性的迴歸。現實主義的看法是,全球化應當建立在多元化的民族國家治理體系之上,而不是要抹去國家的邊界。最終,一個均衡的結果可能是這樣一個組合:主權國家+民主政治+溫和的全球化。

12,《身份經濟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

推薦人:葉志鵬

推薦理由:作為剛剛卸任的美聯儲主席耶倫的丈夫,阿克洛夫在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後依然熱情不減,在經濟學理論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悉數歷次的經濟學理論革命,無疑不是對既有理論之前提假設的否定與挑戰。由阿克洛夫和克蘭頓提出的身份經濟學亦是如此。已有的微觀經濟學假定,人們的喜好和偏好是個人的特徵,獨立於社會環境,亦即穩定偏好的外生假定。而身份經濟學嘗試對這一基本假設進行挑戰,並認為社會環境能夠影響人們的身份認同和社會規範,進而塑造人們的選擇行為。

乍看起來,這並沒有什麼稀奇,社會學家對身份的研究也早已有之。但經濟學的強大在於其分析範式。一旦將身份引入分析框架,並打開人類行為偏好背後的黑箱,一系列的經濟社會現象便得以有效解釋。例如,組織中的貨幣激勵往往收效甚微,而需要配合以共享的目標來凝聚軍心;人們擇校時往往會考慮身份;而生活與職場中的性別標籤,更是決定著男人女人不同的行為選擇。

簡言之,身份經濟學研究的是人類行為影響機制的反饋機制(feedback mechanism),亦即:人們已有的行為選擇具有集聚特徵,表現為身份的標籤(label),而這又將塑造人們的效用函數和選擇機制。換句話說,人類行為也具有平臺效應,即選擇的人越多,效用越大。

身份經濟學,是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同時也是政治經濟學。由此隱含的公共政策含義,即要在身份固化上進行反壟斷,打破身份的進入壁壘。例如,針對青少年暴力、有悖倫理的不當行為,以及階層固化等問題,可以藉助廣告、政治宣傳、意識形態等手段來消除固化的身份認同或者建立新的社會規範。

13,《拯救全球經濟》

出版社:中信 出版日期:

推薦理由:這本書是一本文集。2015年,由BIS主辦的反思宏觀經濟政策會議聚集了來自世界知名院校教授和各國央行、財政部或金融監管部門的管理人員,就危機發生後的10年來的貨幣政策、宏觀審慎、財政政策、金融監管、資本流動和全球化的經驗和教訓發表了各自的看法。信息量非常大,對於全面瞭解金融危機為何會發生,以及如何防範危機再次發生等問題很有幫助,特別是政策研究。

14,《失序時代》

推薦理由:這本書讀下來非常流暢,讀完很有啟發。回顧過去400年世界秩序的演進,戰爭在每一次每一次重構中都幾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所以過去一段時間也在逐漸讀讀戰爭史了,相當有意思。核均勢維持了大國博弈的穩態,同時小國也很難躋身核心層,從而,區域關係反而更加複雜。當然,這並不是說大國之間沒有摩擦了,只是換了一種沒有硝煙的形式罷了。但是這次,重構世界秩序的,是金融危機。

15,《日本新中產階級》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

推薦人:裘彬

推薦理由:一本社科類的日本研究奠基之作,傅高義老爺子和夫人在日本花了兩年而在後續持續修訂的作品。研究主體是日本的新中產階級~工薪族,以及崛起後的社會變化。

戰後日本持續的動盪,導致進入大企業獲得穩定的工作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和商人、小企業主、店家和醫生不同的是,在原有階層未變的情況下工薪族的崛起後,以工薪族為基礎的中產階級不斷的增多。穩定的工作,確定的上升渠道,不菲的收入和更高的消費,但同樣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恐怖。大公司和政府傾向於招名牌大學的學生,教育對學生而言就是考試地獄,而入職之後順著公司這部梯子耗費畢生的時間慢慢爬上去,競爭對手同樣也是名牌大學的學生。

和日本類似的情形,也能合理解釋現在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那些現象,考試、婚姻、入職這些每一項都意味著改變命運軌跡,激烈的競爭下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作為社會科學類研究,雖然年代不同,卻幫我把一些行為學和管理學上的疑惑背後的邏輯給理清楚了,可謂難得的作品。我不知道你會在這樣一部作品中看到什麼,但收穫一定不會少。

16,《停滯的帝國》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1998-02-

推薦人:吳兆豐

推薦理由:一段被刻意遺忘的歷史,中國古代史與近代史的轉折點,世界的中心帝國,自我感覺良好的盛世,與蒸蒸日上的全球帝國,第一次官方接觸,也是現代國家的代表英國,與中古時代東方帝國大清帝國的碰撞!作者是法蘭西學院院士,發掘史料,考證嚴謹,文筆流暢優雅,直擊中華文明的缺陷與不足。再這個狂躁自大的文化氛圍裡,彷彿給我們當頭棒喝,醍醐灌頂,值得仔細閱讀,靜心思索!

17,《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

推薦理由:原來廣佈於中國大陸的亞洲象,為什麼現在只殘存於雲南邊陲一隅?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農業開墾,人口增長、森林砍伐,亞洲象的棲息地被逐漸壓縮。環境的惡化,同樣影響著中華文明的發展,水土流失、江河洪水滔天、饑荒和疾病!都緊密相關。回顧歷史,審視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經濟發展不僅僅需要關注傳統的經濟成本,更需要重視環境成本!一旦環境失衡,想要恢復,必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18,《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出版社:商務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05-

推薦人:董潔林

推薦理由:讀《伯羅奔尼撒戰爭史》,2400多年前的古希臘歷史鉅著。古地中海的人物和故事,穿越時空,栩栩如生。

19,《博物志(外七種)》

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

推薦人:高軍

推薦理由:本書收錄漢代至南北朝時期志怪筆記8篇。尤其推薦《荊楚歲時記》一文,詳細記錄了南北朝時期南方荊楚一帶的歲時風物人情,是最早記錄楚地時令節日,風土人情的筆記,是一本很好的民俗學作品。

20,《它們沒大腦,但它們有智能》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

推薦人:周瑛彤

推薦理由:【2018·閱讀記10《 它們沒有大腦,但它們有智能》📚】

這是訂閱《讀庫》附送的一本小書,

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植物科普書籍,

可以說是近幾年我讀過的最有意思的博物類書籍。

閱讀完畢,

感覺自己精分了,

腦洞大開。

也不斷思考這些顛覆性的論述,

植物是有智能的嗎?

它真的會交流嗎?

……

書中的很多論述,

完全顛覆我從前對植物世界的認知,

但,是不是真如作者論述的這樣,

也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深入瞭解。

植物不像動物,

它是由重複模塊構成,

枝、幹、葉和根,

都是由簡單的小組件構成的組合體,

互相依附但是獨立存在,

有點像樂高玩具。

其實更加像互聯網的結構,

不是嗎?

這個認知讓我很驚訝,

也許植物的結構模式,

其實比我們動物更高級而有效。

不要覺得不可能,

在這個地球上,

植物佔比99%,

而所有動物加起來不到1%的佔比。

你覺得到底是植物統治這個星球還是人類呢?

這讓我想起《人類簡史》中,

作者說人被糧食作物馴化成了,

幫助它們整合基因並傳承下去的奴隸而不自知。

當時看到這個論述,

覺得有點小道理但也挺扯,

看完這本小書,

這個差不多的觀點立刻讓我自己傳統思維狠狠的被撞擊,

雖然還不至於分崩離析,

但為時不遠了。

這是件很幸運的事……

有讓自己精分衝動的認知,

都是寶貴的經歷,

好好小心呵護,

就能增長自己智識精神力。

我覺得每個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

都應該翻翻這本小書。

非常有意思🤓

21,《商戰隱情》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1-

推薦人:郭佳

推薦理由:日本的一部現代都市財經小說,質量不錯。

22,《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出版社: 出版日期:

推薦人:沈大園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關於兒童性侵和家庭暴力的小說,好文學並不反映什麼問題。作者用筆,像刀一樣劃開自己的肌膚,文字啜引痛楚,竟開出駭麗的花,讀者看得入迷,一同墜入那血汙的深淵。待醒來,像是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手術,問題便都種了進去。

23,《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

推薦理由:大家說起納博科夫,好像第一印象《洛麗塔》。如果說《洛麗塔》只看到情色,其實只看到道德,區別也不大,作者對於看似惡的主人公傾注的理解,顯然超越一般小說家。值得對比的是,可以想想此前一時熱門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除了大家鼓譟的社會批判之外,應該肯定天少少女林奕的文學才華。但即使如此,其中的老師角色,還是顯得單薄負面,如納博科夫一般直面深淵的能力或者說天賦,實在少見。

短篇可以像長篇的片斷,或者濃縮的長篇。隨便翻開一頁,寫雨如鞭抽,都可以感知納博科夫的對於詞語的掌握力。正如海外評論家所言,對於只知道納博科夫長篇的人,短篇猶如珍貴的禮物。

24,《樋口一葉選集》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62-01-

推薦人:孟凡禮

推薦理由:這些年來一直在理性主義的世界單兵獨進,讀的全是哲學政治學類的書籍,很少閱讀文學作品了,以致我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審美的感性能力,直到偶然拿起這本《樋口一葉選集》,一下被電到了!樋口一葉的文字是如此清麗絕俗,就像初夏清晨青草上的露珠,像秋夜如洗的碧空中一輪清月,這樣清新的文字表現的卻是塵世的炎涼百態中人性的光華,弱者在絕望中的隱忍堅守給人以無限的力量,沒有悲痛慘怛的呼叫,卻在不知不覺中打動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樋口一葉命運多舛,英年早逝,通過她的日記,我們可以看到,她在艱難塵世中的堅忍,對美的執著,她的愛的含蓄蘊藉,哀矜自省,全部化在了她的小說中了,她活得如此純淨純粹,她的小說的美完全來自於她的人格之美!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多数人同意|经济人读书会3月书单

25,《刺殺騎士團長》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

推薦理由:《刺殺騎士團長》可謂村上沒出版就轟動中日的新書,不可不讀,即使從中也讀出不少村上往昔小說的痕跡。是重複也是,說自我致敬也算,或者,村上在自我創作的道路不斷精進。說不清楚是什麼原因,這部小說雖然也有尋找、謎團、異世界等因素套鑲,對我而言,相對其它村上小說明晰了很多。

我想,原因不能簡單歸結為村上的套路招數用得用老或者譯者文筆過於流利因素。自從體察到村上的政治性之後,再看他的書或者人物,不像以前那樣單純看故事了,總覺是在寫日本;人物離群索居與孤獨負氣或者面目模糊背後,更似有無法言說又渴望治癒的往日集體隱傷。

一年前在東京,旅居八重洲圖書中心附近,這時節書店滿坑滿谷都是紅紅綠綠的《刺殺騎士團長》日文版。一整年後,在上海家中來讀中文版,難免感慨。我們都在時間之中,時間卻總是遁形無蹤。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多数人同意|经济人读书会3月书单

我正在「經濟人讀書會」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一起來吧?

https://t.zsxq.com/rvz3fQr

近年我的主要著作

《危機與轉型——對話思想者》(2009)

《中國經濟怎麼了》(2013)

《凱恩斯的中國聚會》(2015)

《印鈔者:中央銀行如何製造與救贖金融危機》(2016)

《有時》文藝隨筆(2016)

《白銀帝國》(2017)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多数人同意|经济人读书会3月书单

徐瑾經濟人

經濟與人文的路口

宏觀|貨幣|閱讀

微博: 徐瑾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