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欠「收拾」

“熊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欠“收拾”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欠收拾,打一頓就好了”,這是網上一個段子。當然我們可不應該用這樣的方法,這是最LOW 的教育方式,不提倡使用哈。

不過說起“熊孩子”,真是一個讓大人頭疼的“物種”。讓人忍不住噴出一口老血的行為,那是數不勝數。

  • 濱河北路某小區兩熊孩子在臥室裡玩花炮,結果點燃了床上的被子,但是不敢上去救火,最後求救被爺爺救出,但火勢已經無法控制,只能報警求助.......
  • 某小區的電梯內,一名十來歲的男孩,獨自乘坐電梯。可電梯關門之後,小傢伙卻在轎廂裡使起壞來。對著電梯的按鈕撒尿,結果被困在電梯裡。
  • 七歲的熊孩子在公交車上調皮踢人,結果被男子過肩摔,腳踢,胖揍了一頓。

看到這樣的熊孩子,是不是恨得直咬牙,想狠狠的修理一頓。

那這些熊孩子是怎麼養成的呢?經過多年的觀察、以及案例分析。我發現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失敗的家庭教育,失敗的家長。尤其是那些在孩子犯錯之後;不僅不反思,還用“他還只是個孩子”為藉口逃避責責任的父母,這類父母是最失敗的。

這些不聽話的孩子其實最欠缺的是父母發一個正確的“收拾”方法。如果父母自己都在為孩子犯錯找藉口,你還指望孩子會自己改正嗎?

“熊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欠“收拾”

熊孩子是怎麼養成的呢?

“熊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欠“收拾”

其實熊孩子的前身都是一個善良可愛,讓人疼愛有加的小天使,那為啥他們會成為熊孩子呢?

  • ​父母過度的寵溺孩子,就是在家過的太順了,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過度寵溺的孩子,會變的自私自利、目中無人,十分的任性。
  • 父母沒有這個好榜樣,父母是教育孩子中的一面鏡子。孩子大多數的行為都是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
  • 父母的觀念不對,認為孩子還小調皮是應該的,經常以孩子小為藉口為孩子逃避責任,這樣給孩子的一種觀念就是,我還小做什麼事都可以,所以會越來越無法無天。
  • ​家裡沒有一個規章制度,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家庭,孩子會想做啥就做啥。
  • 多數熊孩子,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

“熊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欠“收拾”

熊孩子都欠一個“收拾”

熊孩子都是因為家長沒有正確的“收拾”他們。

改變孩子之前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改正自己的觀念,改正自己的行為,改掉自己不好的言語習慣。做到一個能言傳身教的好父母,再去改正孩子。

  • 弄清楚他們的“作案”動機

熊孩子作案都是有他們的一個目標的,很多的熊孩子是因為想取得關注,找到一個自己的存在感。換一種說法就是通過某種行為方式來傳達他們的想法。所以,在要“收拾”他們前先了解他麼的一個動機。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熊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欠“收拾”

  • ​經常和他們進行溝通

人類之所以能脫離動物世界的生活,就是因為我們發掘出了語言功能,語言功能是用來幹嘛的,就是用來溝通的。人類的進步就是來自於溝通,通過溝通我們學會了合作。

那麼對於教育孩子來說,我們也需要通過溝通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發現孩子想要什麼。也可以讓孩子知道我們是愛他們的。溝通的時候是平等溝通,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審問、上級對下級,這種溝通是無效的。

  • 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忽略了對孩子的自尊心

人都是有自尊的,當熊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切記不要粗言爆語,也儘量不要被氣的上頭出手教訓他,耐心是最好的調節劑。我們要嚴肅的告訴他錯在哪裡,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最後告訴他該怎麼做。

“熊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欠“收拾”

在教育熊孩子的時候,最主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想讓熊孩子乖乖的聽你的,那你在教他的時候可就要耐心點,多些陪伴,多些尊重,循序漸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