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式青春》——原来我的小学生作文也能拿来做剧本

肆式青春》企划刚出来时,打着“新海诚”的旗号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但因为叫兽小星这个名字,让很多人对这部作品产生怀疑。

究竟是偏见,还是叫兽的证明之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观看了这部片子。

《肆式青春》——原来我的小学生作文也能拿来做剧本

看完后不由陷入了沉思:“嗯,这确实模仿‘新海诚’电影的东西。”

“新海诚”电影的缺点,《肆式青春》都一个不落地学了下来。

在《你的名字》之前,新海诚讲述故事的能力始终是为人诟病的,《星之声》、《秒五》、《言叶之庭》,都是意大于形的作品,故事情节基本没有,角色塑造基本为零,这些被大家公认的缺点,《肆式青春》学的很到位。

出戏的中文配音,幼稚的叙述方式,流于表面的角色塑造,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就将人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拉倒了低谷,让观众不仅开始怀疑人生。

《肆式青春》——原来我的小学生作文也能拿来做剧本

新海诚的“优点”,《肆式青春》一个没学到。

新海诚的电影虽然缺乏角色塑造和剧情的起承转合,但它的灵魂足够有趣。有相同经历的男女通过他的作品能收获很多共鸣。但《肆式青春》的故事,似乎只能感动作者自己。

为避免更多剧透,我们只分析第一个关于“三鲜米粉”的故事。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好的开头尤为关键。

这是一个湖南人回忆童年,怀念家乡米粉的故事。

回忆童年是适合煽情,且能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题材。故事里也有个很容易引发共鸣的角色——祖母。

不少人的童年都是在乡下祖父祖母家度过的,若能更多对生活细节进行描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肆式青春》——原来我的小学生作文也能拿来做剧本

但这段的演出和配音实在是。。。

此外,米粉店老板背后的故事、考试的压力、单相思众多吸引人的要素。如果能深入展开,也可以说引人入胜了。

这些要素有了,却都点到为止。前六分钟,有百分之90的时间都在讲述三鲜米粉的做法,原料是什么,汤汁有多鲜美,让观众很容易串戏到《舌尖上的中国》。然而编剧的文笔显然与《舌尖》差了十万八千里。

《肆式青春》——原来我的小学生作文也能拿来做剧本

之后对单相思的描述同样过重于形,轻于意。观众是来找共鸣的,并不想知道她用的是哪个牌子的洗发水,秀发多么光鲜亮丽;米粉店不在,单恋随之结束,幸福时光完全被抹杀这种事。自己不去主动创造机会,反而怪米粉店不开了?这种出戏且不合逻辑的桥段比比皆是。

《肆式青春》——原来我的小学生作文也能拿来做剧本

以小见大是讲故事的惯用手法,导演希望以“三鲜米粉”为切入口,带领观众回到童年的想法是能感受到的,但实际效果却南辕北辙。

整个故事完全被“米粉店”束缚住了。

不是这届观众不行,空洞的剧情不是一部电影不好看的根本原因,《秒五》虽空洞,但它很好看。可怕的是像《肆式青春》这样,情绪调度完全不在点上,观众越去思考剧情深意,越觉得它什么也没说。

《肆式青春》——原来我的小学生作文也能拿来做剧本

我试着揣测了下导演的想法:整个故事是通过一碗米粉而引发出来的一系列个人思考,让我不由想到课堂上学过的一个词“意识流”。

导演有意的去塑造一部意识流作品,自以为这样很艺术?

但意识流的核心是由一件小事进行的意识流动,是一种自发而无序的联想展开。有着很明显从童年到长大叙述轨迹的“工整”作品,并没有意识流的灵魂,只像小学生作文。

模仿新海诚,只模仿了他的不足;想构筑意识流作品,却也只学到皮毛。在我看来,《肆式青春》就是这样一部东施效颦的作品。

《肆式青春》——原来我的小学生作文也能拿来做剧本

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就是,叫兽小星给了每位观众做编剧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