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爲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最近一直被初三學生因為總是考第二名,對考第一名同學心生怨恨,將其砍死的新聞刷屏,這個新聞不得不讓我想起近幾年很多學生因為考試失利而自殺或殺死同學的事件:

資訊要點

26.8℃

2015--2018

2015年3月,廣安市一男生考試失利想要自殺 不想孤單一人赴死,拿刀刺向同學

2015年9月,廣州白雲區一名12歲的初一女生從9樓頂樓墜樓身亡,原因是考試考的不好

2016年2月,湖北省武漢市一名15歲的初三女生小夏因期末考試不利,從18樓的家中跳下,鮮活生命瞬間消逝。

2017年……

2018年6月5日,淄博市初三第二名持刀砍死第一名同學……

這些新聞事件都發生在一些未成年的孩子身上,他們為什麼會走上這一步?這個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事件的背後引人深思的是:父母、孩子與學校之間的關係。今年中考高考成績的公佈,那麼又會有多少孩子因為成績受到創傷?到底為何會出現這些隱患問題,這一次我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16歲孩子的內心獨白。

希望,能讓所有人有所思考。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我的人生,今年16歲,完成了中考一年。中考成績還算不錯,目前就讀於省級重點高中高一,每週週一到週六全天滿課。別驚訝,是全天。包括晚間,還有周末的興趣班或者補習班,其中含學業補習中的數學化學英語,興趣班的鋼琴舞蹈羽毛球。So,我也能勉強算個挺忙的人了!

兩年前我曾經一度想要掙脫掉這樣的生活,那時我的父母和我說,寶貝,你再堅持一下,還有一年左右,中考完了就可以休息一下了。嗯,我信了。然後確實沒讓我失望,真的休息了一下,時長:半個月...之後迎接我的就不再是中考了,而是更嚴峻的高考。你能體會那種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心情嗎..那一刻我明白了那種心情,簡直……

如果有人問我,你這輩子最討厭什麼事情?

我會立刻回答:班裡的成績排名。

你問我,你最害怕見到誰?

我想我會脫口而出:別人家的孩子。(雖然我知道永遠躲不掉)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其實長這麼大了,我能理解父母對我的良苦用心,每一句為我好的背後也是真的想要我能越來越好。生活中事無鉅細,體貼入微的關心和呵護,我全部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愛。正是因為感受到這樣的“目的”,我才更加害怕讓他們失望。

我的父母,並沒有身世顯赫的家庭背景,也沒有讓人聞風喪膽的權力加身,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普普通通,勤勤懇懇。有時他們甚至會忽略了對方和自己的需求,卻永遠不會忘了每一件曾答應我的事情(當然我並沒有什麼太多要求,因為真的沒時間)。所以,我拼盡全力希望做個乖孩子好孩子,成為那個大多數父母眼中優秀又聽話的“別人家的孩子”。

小時候,有一件事情,在我心裡久久無法釋懷。

有一次在上舞蹈課的時候,老師佈置了作業要回家練功。如果完成了作業的孩子,下一次上課的時候,就會得到表揚,還有獎勵。而那一週的週末,因為要備考,我耽誤了練習時間。可是下一次上課當老師說,完成的同學請舉手的時候,我竟然舉起了手,是的,我撒謊了。

因為我特別想要得到表揚,得到肯定。我非常害怕沒有得到這些,會讓媽媽失望。因為這是媽媽小時候一直想要學習的舞蹈,我就想揹負著媽媽未完成的夢想而前行。

這件事,直到現在,我也不敢承認這個錯誤。

或許,是我還沒做好準備面對她的失望。

那一刻,我不是我,我的夢想也不是我的夢想。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古有孟母三遷,令人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

而如今,多少父母為了一套學區房流乾最後一滴汗。

這樣的愛,壓彎了多少脊背,又暗淡了多少了靈動的眼眸。

每週我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時光,是週末時晚飯的一個小時。因為只有在這個時間裡,我才能和爸爸媽媽坐在一起聊聊天,和他們分享學校裡的所見所聞。雖然只有一個小時,但我很知足。因為有的同學,甚至連這個小時都沒有。

很奇怪,現在的我們和父母有種奇妙的平衡。他們上班,我們上課。他們賺錢,我們花錢。不同的是,他們有所選擇,我們按部就班。似乎大家都很忙,忙著工作,忙著考試,忙得沒有時間一起吃頓飯,沒有時間一起散散步。這是誰的錯?或者誰都沒錯又或許大家都錯了。

看到最近的新聞“第一名與殺人犯只是一線之隔”,讓我深深一顫。我原本以為只有我一個人在揹負著排名的壓力,原來不是的。我也暗自慶幸,我的父母並不以“第一名”的標準來要求我(當然這三個字我也做不到),否則我也難以想象在那樣的壓力下生活這麼多年的自己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父母的一個肯定和一次誇獎,在我們眼中是無價之寶。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我連一次普通的舞蹈練習都希望得到誇獎,何況新聞中的第二名努力這麼多年的學習。我多麼能感同身受,那種來自同齡孩子想要得到父母鼓勵和重視的渺小又渴望的心情。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生命個體,無奈我們身上揹負的卻常常是別人的夢想,是他人希望我們活成的樣子。

我們無法選擇生於哪個家庭,亦無法選擇何種父母。但不管我的父母為何人,我希望得到父母肯定的心情是不會因此而改變的。當我牙牙學語,當我蹣跚學步,我的點滴成長都是我在向世界發出信號,希望終有一天,我能成長為獨立的個體。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我雖然還是個孩子,但我不喜歡活在別人的故事裡

也不喜歡別人成為我的“參照物”

不管未來某天我是長成您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還是很不爭氣的長成了平平凡凡的我自己

不管未來,我是不是如您所願般人中龍鳳

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用盡全力的努力活著

我都希望 我終有一天能做回我自己

那時 無論如何我都能成為您眼中合格的孩子

不再揹負您的夢想

也不再因為不是尖子生而不敢抬起頭

就如同不管我的父母是何種身份地位

是偉大的工程師,是點石成金的商人

還是普通的街邊小販

是妙手仁心的醫生,是百年樹人的老師

還是城市清潔工

我都能高昂著頭向所有人介紹

您是我的父親/母親

這樣的愛,才是我所理解的

獨立且完整的愛

我不怪您,讓我揹負您的夢想

因為我會為了完成您的夢想而竭盡全力

但如果有一天,我負荷不起了

也請您不要失望和擔心

因為我要真正開始我自己的人生了

希望當我老去,我還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可以說

每個時代背景下成長的一代都有著時代的痕跡。

我們很幸運的生在了最好的時代,也生在了最和平的國家。

為人父母,我們已無須擔心孩子飽受戰亂,所以我們為了愛他,願傾盡所有。

把自己認為好的對的,強加給孩子,卻從不問孩子內心需要什麼。

這樣的愛是否正確?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調皮藍,一種很皮的親子概念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輕輕鬆鬆和孩子一起皮起來

“我是為了你好”:這不是我要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