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繭可以看學生的學習努力拚搏程度

高考監考回來,考生們那中指的老繭,一直在腦海中迴盪,學生們不容易,學習刻苦,手指上的繭子高高的。漸漸的,歷史上那些少年才俊刻苦學習的形象不斷呈現在面前。有的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有的在考場上金榜題名。他們猶如璀璨的星辰,在歷史的夜空上閃閃發光。他們年紀輕輕,即已建功立業,用年輕的生命書寫了不朽的傳奇,不愧是民族的驕傲,國家的棟樑。不說別的,這裡只舉幾例發奮讀書的少年人物。

從小就有遠大志向的周恩來。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周恩來在瀋陽下了車,聽伯父的教誨,瞭解到租界不準中國人去的原因,目睹了中國人在租界門口受到的屈辱。當時,周恩來和幾個同學看到有一位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租界門口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能替他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這個婦女訓斥了一頓。在一次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讀書?”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明理而讀書”…….周恩來一直靜靜的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鎮定的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啊!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到帝國主義的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學習,成就了外交家政治家周恩來。

聞雞起舞的晉代祖逖。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青年時,祖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祖逖生活的兩晉時期,正是受北方少數民族不斷侵略的時代,因此,從小就立志要收復國家的失地。祖逖和劉琨關係很好,學習在一起,吃住在一起。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這個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就從這個故事而來,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吃墨的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更加刻苦用功,終於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因為一心考慮的是字,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王羲之刻苦學習,終於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畫被皇帝欣賞的畫家唐伯虎。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拜大畫家沈周為師,學習自然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由於沈周的稱讚,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可是唐伯虎摸到窗戶的時候才發現,這只是一幅畫。唐伯虎明白了老師的用意,從此刻苦練習,終成一代畫師。

歷史上少年才俊很多,但都是經過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才成就一番事業的。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現在的學生也有很多立志學習、刻苦拼搏的,這點值得肯定。但是還有個別學生,不思進取,只知玩耍,成天玩手機,浪費了大好時光。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說的好,“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國家的未來掌握在青少年的手裡,希望青少年一代積極進取,努力拼搏,不辜負我們美好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