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幼兒陶藝教育,是一種孩子喜歡的教育方法、一個可以激發孩子潛能的途徑,幼兒在玩泥的過程,就是將自身的經歷體驗重新組合,並賦予新的意義的過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才能發揮孩子最大的潛能。很多家長都很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有沒有想過你也可能讓您家的孩子成為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有的家長會瞧不起玩泥巴的孩子,覺得玩泥巴不是一番正經事業,也沒有什麼前途,不能當飯吃,這種東西很多人選擇避之不及。其實不然,人最怕的是沒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沒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一生無法有很大的成就,因為他想到的別人早就想到了,沒有獨到的眼光和視角,不能開發新的領域,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作為父母,你為孩子做了一切,但是你想過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嗎?

學陶藝不是一定要讓您成為陶藝大師,而是教育的啟蒙,一個突破口。讓孩子學做陶,讓您家的孩子也能成為人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呢?玩泥巴,好處究竟在哪?

1.激發幼兒創造力

而兒童的陶藝作品則是兒童自我的一個部分,表現了他的思想、情感、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陶藝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在陶藝活動中,需要兒童的想象和創造。兒童陶藝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其充滿豐富甚至離奇的想象力。陶藝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兒童的智力發展起源於動作,而學陶藝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2.培養審美感

審美感是由審美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陶瓷藝術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徵,優秀的陶藝作品可以打動人的情感,人的精神,淨化和陶冶人的心靈,使人從中獲得美的享受。首先,是在欣賞陶瓷作品中,發展了兒童感受泥塑工藝和現實美的能力。其次,在雙手製作過程中,兒童努力嘗試去發現美的造型,去予以實現。第三,由於陶土可塑性強,具有魔術般的變化,兒童的天性在"玩泥"中得到充分沉浸,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美育自然融在其中。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3. 張揚個性,形成風格

陶藝教學是一個動態開放過程陶。藝可塑性強,兒童可隨心所欲,均按自己個性特點自由發揮,個性才得到張揚。上課時,教師讓兒童根據各人的性格和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粗人粗做,提倡作品留有指印,體現"樸實無華,大大咧咧"的豪放風格;細人細做,精雕細刻,光滑華麗,體現"形準面光,精巧玲瓏,文雅稚氣"的風格。不同性格,所製成的作品的風格也不同,都充分體現自己的個性。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4.獲得自信心,體驗成就感

成功體驗是個體在取得成功所產生的自我滿足、積極快樂的情緒體驗。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孩子怎麼捏、揉都會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豐富,出現的作品越是充滿童趣的美。陶藝製作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為哪怕完成一條粗線,也要經過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說完成一件小作品了。當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上釉後燒製成彩色的瓷器,一定對自己的動手能力更有信心。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5.培養意志力和獨立能力

意志是意識的能力作用,是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並與克服困難相聯繫的心理過程。兒童對陶土的親近和陶土本身的可塑性強,兒童很喜歡參與陶藝製作,在製作中會產生積極的情緒,而積極樂觀的情緒能促進人的意志活動,增強人的體力、精力,激勵人去克服困難和惰性,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從而培養兒童的自制力、意志力和獨立能力。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6.讓孩子越來越細心

"泥塑"是一門需要耐心,需要細心,需要認真用心體會的課程。一件複雜的作品,需要花不少時間反覆修改,由於喜歡,兒童往往忘記時間,在精雕細塑中,會更細心。如泥條盤制,一不小心很容易折斷,兒童在不斷的實踐中瞭解泥塑的規律和要求,慢慢地學會了細心,形成了耐心細緻做事的習慣;同時體驗勞動不易,更能珍惜勞動成果,形成愛護財物的好思想。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7.促進親子感情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親子感情的培養,現在由於上班等壓力,平時基本沒有時間陪孩子,特別想利用業餘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去參加親子活動來加深親子感情。那麼陶藝又能做什麼,我們都知道,玩泥巴是孩子們的天性,每個小孩都會很喜歡玩泥巴,天然的陶泥和瓷泥是無毒無公害、無味的,孩子們喜歡玩,家長們一起玩,最後做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孩子家長都開心,在開心自由的環境中就培養了親子感情,同時還讓孩子們學到了上面這多的知識。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說,看看我家的孩子,知識不分高端和低檔,泥巴雖是土,但卻能創造大世界。所以說不要再看不起玩泥的孩子了,別人家的孩子不是一直讀書的的孩子,而是邊玩邊讀書的孩子,您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