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可以預防頸動脈斑塊嗎?

關運福


大家好,我是醫療工作者張,是一名執業醫師,可以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識,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

人到中年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可以預防頸動脈斑塊嘛?這個問題很綜合,我們一一來解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好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目前認為與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機制可能為:斑塊增大致頸動脈管徑狹窄引起顱內低灌注及斑塊脫落形成栓子,導致顱內動脈栓塞。臨床上,通過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及斑塊的形態學測定,來對頸動脈斑塊進行評價,判斷其危害性。

再來看看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腸溶片適應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發病風險,預防心肌梗死復發,中風的二級預防,降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及其繼發腦卒中的風險,降低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發病風險,動脈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後,如經皮冠脈腔內成形術(PTCA),冠狀動脈旁路術(CABG),頸動脈內膜剝離術,動靜脈分流術 預防大手術後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降低心血管危險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抽菸史、年齡大於50歲者)心肌梗死發作的風險。 其他用途: 用途一:解熱鎮痛藥,用於發熱、疼痛及類風溼關節炎等。 用途二:是應用最早,最廣和最普通解熱鎮痛藥抗風溼藥。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溼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發揮藥效迅速,藥效肯定,超劑量易於診斷和處理,很少發生過敏反應。

那麼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預防頸動脈斑塊嘛?頸動脈斑塊怎麼預防呢?

  1. 積極改善生活方式 吸菸、大量飲酒、缺乏運動、超重和肥胖、飲食缺乏蔬菜水果、長期精神緊張等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現頸動脈斑塊後,應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改善飲食結構、適量增加運動、減輕體重、保持平和的心態等。

  2. 積極控制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 除改善生活方式外,還應在醫師的指導下積極控制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上述危險因素的控制除可有效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外,對於整體心血管病風險的降低也大有裨益。
  3. 在醫師指導下應用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 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的基石。對於存在頸動脈斑塊的患者,是否需要應用這兩種藥物,應當由心血管醫師結合檢查結果、合併症、其他危險因素等綜合考量做出決策。

總結:阿司匹林是可以作為頸動脈斑塊的預防用藥的,但是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症狀,所以每天吃阿司匹林預防的一定要經常監測血像、大便潛血試驗及必要的胃鏡檢査。


醫療工作者張


阿司匹林不可以隨便亂吃!我有個同事大概在40-50歲時,經常看到他吃藥,一瞭解是吃的阿司匹林,那時候阿司匹林很便宜,看到他一瓶就是1000顆裝的,他告訴我經常吃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很多疾病,可到了70多歲時仍然是一身病纏著他,首先是心臟病,他告訴我他的心臟瓣膜出了問題,由於過去長期吃阿司匹林,導致了二尖瓣三尖瓣發生了熔化而功能發生了衰退,膽囊炎膽結石,拿掉了膽囊,又得了高血壓,腎臟又發生問題,切掉了一個腎,不到兩年另一個腎也發生問題,最後多器官衰竭70幾歲就走到了人生盡頭,其中心臟問題是經過了權威醫院無數檢查,並仔細瞭解他的生活習慣、吃多了阿司匹林,最後確診的,他的心臟腎臟膽囊的病變都與過量的服用阿司匹林有關


海魂77436131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人到中年每天吃阿司匹林,可以預防頸動脈斑塊嗎?

現在阿司匹林已經成為了特別常用的一些藥物,特別是在冠心病、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重應用特別廣泛。那如果中年人長期吃阿司匹林能預防頸動脈斑塊嗎?下面關於這個問題,我進行分析。

1.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有什麼作用?

阿司匹林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其作用機制是抑制體內環氧化酶的活性,進而減少局部組織的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它可減少血栓素A2的合成,從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作用;

2.頸動脈斑塊怎麼形成的?

主要是各種因素(如機械性、血脂、吸菸、飲酒等)損傷血管內皮,內皮屏障受到破壞,可使人體增多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等脂肪沉積在動脈內壁上,可引起血管壁增生,使動脈內壁增厚、變硬,繼而發生壞死,在體內免疫細胞、生長因子等的作用下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我們所說的頸動脈斑塊;


3.每天吃阿司匹林可以預防頸動脈斑塊嗎?

我們從上述阿司匹林的作用和頸動脈斑塊形成的過程中能看出,阿司匹林主要起到是抗血小板的作用,而頸動脈斑塊是在血管內皮受損、血脂異常等參與下形成的,因而每天吃阿司匹林不能預防頸動脈斑塊。

最後小結:吃阿司匹林對預防頸動脈斑塊是沒有作用的。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


醫者良言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懷裡揣著阿司匹林,手裡拿著泡枸杞的保溫杯。

其實阿司匹林不是人人都吃,也不是一到中年就吃,別蹭熱鬧,這是藥。

阿司匹林是一種抗血小板藥。它不可逆地阻斷環加氧酶-1(COX 1)酶的作用,其減少血小板產生的血栓素A2。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並形成血凝塊。降低血液凝結的能力可降低由腦或心臟血栓引起的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而斑塊是什麼,斑塊是膽固醇,是脂肪的堆積。所以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並不能預防頸動脈斑塊。

那麼為什麼有了斑塊有些醫生卻讓你服用阿司匹林呢?

這裡有區別,對於已經有斑塊的患者而言,尤其是潰瘍斑塊,易損斑塊,這很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血小板的功效。潰瘍斑塊一旦破裂人體凝血機制,會迅速的聚集在破損處,幫助其凝結,這時破損處就會堵塞,或者閉塞。阻礙血流,導致供血處缺血,形成腦梗或者心梗。

第二種情況就是已經發生過腦梗心梗的患者,這是必須服用阿司匹林的群體,鑑於之前發病,以防止二次發病,所以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


那麼還有一類,就是沒有症狀表現,也不是高危斑塊的患者,他們其實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在之前就給大家講了,阿司匹林只是抗血小板的藥物,並不能清除或控制斑塊發展。

對於中年人來說,前半生的抽菸喝酒生活不規律,造成的斑塊,可以通過改善生活習慣,服用他汀類藥物來改善控制斑塊。而阿司匹林是為了預防斑塊的破裂造成的血栓堵塞血管。

所以你知道了嗎?它並不能預防頸動脈斑塊。



在每天的臨床工作中,張大夫最常被問起的一個問題就是“普通健康人,或者說人到中年,到底能不能吃一點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這個問題被問起次數之多,幾乎可以說這個問題是每天都被問起的問題。今天張大夫就來給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國外最新研究怎麼看?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的問題用醫學術語講主要就是“如何看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的作用?”這裡所說的一級預防,其實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沒有疾病,預防疾病發生的階段。而最近一些最新的國外研究都在解答這個問題。

國外最新的研究都顯示,對於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中危和低危的人群,沒有必要小劑量使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即使有些試驗顯示可以降低中低危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但是綜合出血事件的風險,總體說來並無獲益。

更有大型權威的RCT研究提示,與其小劑量吃阿司匹林預防疾病,還不如把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好更為重要。下圖是Rothwell等2018年在柳葉刀雜誌發表的研究,彙總了10項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大型臨床試驗。

二、歐洲和美國怎麼看?

1、歐洲心臟學會

歐洲心臟學會並不推薦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來進行一級預防。用咱老百姓的話說,歐洲權威醫療指南不推薦那些沒有診斷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來進行預防疾病。

2、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病協會

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病協會2019最新的指南,不推薦普通人常規口服阿司匹林來預防疾病。同時不建議70歲以上老年人常規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來進行疾病的一級預防。

推薦那些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年齡在40-70歲的話,同時如果出血風險低,可以考慮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

如何界定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咱們以前文章講過,這裡不再贅述,大家也可以去張大夫的專欄看。

三、國內專家怎麼看?

國內醫學界的認識也基本上和歐美學術界一致,也不建議普通健康人使用阿司匹林來進行一級預防。

但是有一些國內從事老年病的專家認為,服用阿司匹林的治療反應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有些老年人每天口服40-50mg的更小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既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又能減少出血事件的發生。但是,這需要進一步大型試驗和更多證據來證實。

四、張大夫怎麼看?

應該說,我們國人的體質不同於歐美人種,我們體重比他們更小,也沒有歐美人皮實抗造,平時吃阿司匹林更加容易發生出血。所以即使對於應該口服阿司匹林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口服阿司匹林過程中都需要注意監測出血情況。而對於那些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中低危人群和普通健康人群,並不推薦使用阿司匹林來預防疾病。

大家通過上面這4個角度看,是不是已經明白了開篇我們所說的問題,希望手機前面的你看完這篇文章有所收穫,覺得這篇文章不錯也可以轉給親人朋友。


張之瀛大夫


阿司匹林並不能預防頸動脈斑塊的形成,也不是頸動脈斑塊的必用藥物。

首先,頸動脈斑塊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生理現象,不要過於驚慌。研究發現,中國≥40歲居民中有36.2%頸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斑塊也是人體血管衰老的一種表現。在發現有頸動脈斑塊的患者中,大約20-30%會發生腦卒中,所以頸動脈斑塊也需要引起一定重視。頸動脈斑塊的形成,除了年齡因素外,主要與血脂、吸菸、酗酒、體力活動少、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有關。對於頸動脈斑塊的預防,主要是控制這些風險因素,但與是否吃阿司匹林沒有任何關係,口服阿司匹林並不能預防頸動脈板塊的形成。

至於頸動脈斑塊的治療,主要是根據斑塊狹窄程度、血脂水平及斑塊性質,是否合併腦卒中、冠心病等風險因素綜合評估,最主要的是他汀類藥物的降脂治療。而阿司匹林並非是頸動脈斑塊的必須治療藥物,至於是否應該應用,主要取決於是否有其他臨床併發症及心血管整體風險因素,比如如果合併腦梗死、冠心病、屬於心腦管高危人群(10年ASCVD>10%)的人群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其他人群的頸動脈斑塊患者是沒必要服用的。


醫患家


人到中年沒必要吃阿司匹林,人到老年都沒必要吃阿司匹林,吃不吃阿司匹林並不是根據年齡,而是根據疾病。

更何況阿司匹林並不能預防頸動脈斑塊,我們就來聊聊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如何預防頸動脈斑塊。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呢?

其實跟年齡關係不大,就好比一個人20歲發生了心肌梗死,那麼他也得吃阿司匹林;一個人80歲,沒有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肯定不用吃阿司匹林。

對於明確的冠心病比如心絞痛、心肌梗死、支架術後、搭橋術後、腦梗死、嚴重頸動脈斑塊或狹窄,這部分人,不管多大年齡都需要吃阿司匹林,目的是為了防止血栓形成。要防止斑塊加重還得同時配合他汀,因為他汀才是預防和穩定斑塊的藥物。對於已經有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肯定知道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可是暫時沒有心腦血管疾病,可是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哪些人要吃阿司匹林呢?


1、高脂血症: 膽固醇≥7.2mmol/L或低密度≥4.9mmol/L,年齡≥55歲。

2、糖尿病: 年齡≥50歲,伴以下至少1項主要危險因素: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發病)、高血壓、吸菸、血脂異常(膽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C≥3.4mmol/L或高密度<1.04mmol/L)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3、高血壓: 血壓控制良好(<150/90mmHg),伴有以下3項危險因素中的至少2項:年齡(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吸菸、高密度<1.04mmol/L。

4、慢性腎臟疾病患者, eGFR 30~45ml·min-1·1.73m-2。

5、不符合以上條件者,同時具備以下5項危險因素中的至少4項:年齡(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吸菸、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血脂異常。

哪些人即使有上述風險,也不能吃阿司匹林預防呢?

1、70歲以上,沒有明確心腦血管疾病,但有上述危險因素,也不能吃阿司匹林。

2、有明確出現風險的人,即使有上述危險因素,也不能吃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頸動脈斑塊是什麼?

心腦血管通過普通檢查,很難查出來有沒有狹窄,一般都得CTA或造影。頸動脈是離人體體表比較近的大血管,通過彩超就能初步判斷血管有沒有斑塊或狹窄,通過這裡斑塊的評估,能瞭解全身大血管的情況,尤其對於腦血管以意外的判斷很有班幫助。因為我們說的腦梗死,大部分都是頸動脈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頸動脈比較粗,血栓會跑到腦子去,腦血管比較小就會堵死,就會發生腦梗死。

據統計分析,在50歲發現頸動脈斑塊的人約佔15%,而到80歲的時候,這個比例就升到了45%左右。 頸動脈斑塊的本質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加重,所以預防頸動脈斑塊,就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如何預防頸動脈斑塊?

健康生活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遠離菸酒,控制體重,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堅持有氧運動,規律作息,減少壓力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有效的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

對於已經有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必須積極正規嚴格的控制三高,因為三高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會引起頸動脈斑塊。


如果狹窄超過30-50%以上可以考慮用他汀類藥物使低密度脂蛋白達標來限制斑塊生長或逆轉斑塊。若狹窄超過50%以上可考慮加用抗血小板的阿斯匹林。如果僅有斑塊或輕度狹窄建議你每年做一次頸動脈血管B超用來對比斑塊和狹窄的進展再決定用藥。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本身就已經升高且有斑塊,那麼最好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以下,高危人群控制在1.8以下。

所以,預防頸動脈斑塊是每個人的事情,尤其年輕人,少年人,越早預防越有效,從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的唯一方法。

隨著年齡的增加及不良習慣是養成,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要不要吃他汀或和阿司匹林,前提是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可私信我,我會盡快回復您。】


心血管王醫生


在很多醫生的眼裡,阿司匹林是一個既讓人愛、又讓人恨的一個藥。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臨床指南,都已經證實了阿司匹林在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病的確切療效,“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阿司匹林也並非十全十美,阿司匹林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在健康面前,咱決不能做賠本的買賣,每一個醫生在使用阿司匹林的之前都應該權和利弊,只有利大於弊的時候,才值得使用阿司匹林。

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而成的血栓是導致絕大多數腦梗死、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對於已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那麼,普通人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嗎?

但是對於健康的普通人群,無論是國內的指南還是歐美等國外的權威指南都沒有推薦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能不能獲益還不好說,還很有可能弊大於利,阿司匹林會增加服用者的出血風險(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所以說,目前還不推薦普通的健康人群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就是說,普通健康人群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目前的療效還不明朗,可能賠本的生意咱不能幹!

哪些人群適合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對於年齡在40~70 歲之間且發生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者可以考慮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100 mg/天)進行預防。

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者指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的10年預期風險≥10%,且經積極治療干預後仍然有≥3個主要危險因素控制不佳或難於改變者(主要危險因素包括:(1)高血壓;(2)糖尿病;(3)血脂異常:總膽固醇≥6.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4.1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1.0 mmol/L;(4)吸菸;(5)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級親屬發病年齡<50歲);(6)肥胖,體重指數(BMI)≥28 kg/m2;(7)冠狀動脈鈣化評分≥100或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狹窄(<50%))。

當然了,使用的前提是出血風險低,出血風險高者就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另外,年紀輕(<40歲)、年紀大(>70歲)都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總結一下:

健康的普通人群不推薦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年齡在40~70 歲之間且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者,如果出血風險低,可以考慮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100 mg/天)進行預防。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關注我,您就擁有了一個家庭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阿司匹林的確是可以預防心腦血管梗塞,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忘了,阿司匹林也是有副作用的。比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是我們體內止血系統中重要的一個參與者,當血小板的功能被抑制之後,那麼我們血管內就不容易形成止血的團塊。這是為什麼阿司匹林能夠預防心腦血管梗塞的原因,同時,這也會增加服用者的出血風險,比如腦出血、胃出血、腸道出血、血尿、鼻出血、牙齦出血。另外,還可以導致胃黏膜受損。

因此,如果一個正常人,沒有發生腦梗或者心梗的風險,那麼長時間服用阿司匹林的話,既起不到降低腦梗、心梗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又會增加患者出現腦出血、胃出血等各器官出血的風險。

也就是說,得不償失。

更不要說用吃阿司匹林來預防頸部血管斑塊了。

阿司匹林的長期服用,一定要在醫生評估後,覺得你有吃阿司匹林的必要,才吃。千萬不要聽別人說可以吃這個預防腦梗就開始自己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不但不能延年益壽,可能還會早進醫院重症監護室。


人體探索者


首先答案是不可以!原因如下:

阿司匹林在臨床上確實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預防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心房顫動、人工心臟瓣膜、動靜脈瘻或其他手術後的血栓形成。

作為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主要用於動脈血栓栓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於靜脈上的疾病作用是比較小的,明顯低於抗凝藥物(如華法林)或者中成藥類抗血栓藥物(脈絡舒通丸)。

此外阿司匹林不建議在血栓栓塞風險低的時候使用。意思就是說,如果發生急性血栓栓塞的風險不大,那麼使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他帶來的出血等副作用是大於他的正面作用的。

綜上,不建議在生活中食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血栓、斑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