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伴奏教學系列26——暫變調:重屬和弦 之三

(點擊上方的藍色文字“黑白的觸動”,關注這個公眾號,獲取更多有溫度的音樂和文字)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首先,貼出前二十四集的傳送門:

上節課給大家給大家初步講解了重屬和絃的使用位置,提到了重屬和絃一般用在樂句或樂段的結尾。那麼什麼是樂句和樂段?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重屬和絃的使用位置。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樂句和樂段

樂句和樂段是屬於曲式學的概念,但我們不需要去了解曲式學,也可以理解這兩個概念。

下面舉三個例子說明:

旋律一:《歡樂頌》(貝多芬)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此曲的前4小節是一個樂句(phrase),此樂句停在第4小節,樂句要停下來,要用終止式(cadence),有了終止式樂句才能打住。

接下來從第5到第8小節又是一個樂句,這個樂句也要停下來,停下來也要用終止式(cadence)。

前4小節叫前樂句,後4小節叫後樂句,這兩樂句合起來成為一個樂段(period)。這種前樂句與後樂句相似的樂段叫作並行樂句的樂段。音樂常用並行樂句作成樂段,以加強主題的印象。

前樂句用了一個終止式,I-V,我們稱它為半終止。

後樂句也用了一個終止式,V(7)-I,我們稱它為完全終止。

旋律二: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容易看出,這也是一段並行樂句構成的樂段。這是在歌曲曲式中使用最多的形式,也是最容易分析前、後樂句的段落。它們的前樂句的結尾都是用稱為半終止的I-V(主和絃接屬和絃)。其實半終止前方,雖常是I,但理論上卻是可以使用任何一個和絃,但最後的和絃卻一定是要用V(屬和絃)(或少有用V7(屬7和絃)的)。

兩首歌后樂句的結尾,也就是樂段的結尾,都是用稱為完全終止的V(或V7)-I,而V(V7)與I兩個和絃都必須是本(原)位,它們的低音則必須是根音,而後方的I(主和絃)它的旋律則必須是主音do,與低音成8度關係。

旋律三: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這段旋律也是並行樂句構成的樂段,後樂句的結尾,也就是樂段的結尾,也是用完全終止,但前樂句的結尾就不是半終止了,而是不完全終止。不完全終止的和絃也是V(7)-I(屬(7)接主),這V(7)-I也都是本(原)位,低音是根音,但與完全終止不同的是:最後的主和絃(I)其旋律音是3音(mi),因此,它有停下來的感覺,但卻不是完全停止,而仍有繼續感,故稱為不完全終止。

半終止、不完全終止和完全終止

經過三首歌曲的分析,可得到如下的結論:

前樂句的結尾用:

(1)半終止:X(任何一個和絃)-V(或少有用V7的);

(2)不完全終止:V(7)-I(I是3度音或5度音(少用)在旋律);

而後樂句的結尾,也就樂段的結尾,用完全終止:V(或V7)-I,兩個和絃都是原位,而後方的主和絃(I)其旋律則必須是主音do。

知道了樂句和樂段,我們來看看重屬和絃的應用:前樂句用半終止的地方——X(任何一個和絃)-V,都可以考慮使用II7-V,此時看看它的前方,有沒有II7(甚至是II9)的和絃音,若有,即可用II7-V,即重屬和絃了。

請看下面這段旋律: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此曲的第3小節明明是I(主和絃),但它的後兩拍有II7(II9)的和絃音,因半終止前方的和絃可以是任何一個和絃(X),故在此選用重屬和絃II7。

再看一段旋律: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同樣的規律:重屬和絃用在樂段的前樂句,使用半終止為結束的時候,其前方有II7(II9)的和絃音時,即可使用重屬和絃。

還有別的地方也可用嗎?有的:

如歡樂頌,使用在第二樂段的前樂句結束: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此樂曲是兩個樂段,包含了四個樂句,在曲式上稱為二段式,它所用的重屬和絃是用在第二樂段的前樂句,而非前樂段的前樂句。

有的重屬和絃也用在前樂段的結尾: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儘管重屬和絃有時用在樂段的結尾,但通常是用在前樂句的結尾,特別是用在前樂句半終止的結尾上。

今天給大家介紹了樂句和樂段的概念,介紹了三種終止形式的和絃用法。下節課,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重屬和絃的用法。

即兴伴奏教学系列26——暂变调:重属和弦 之三

長按二維碼關注“黑白的觸動”,在音樂中感受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