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代那些女子發育尚未成熟,就要結婚生子?原因其實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法定的女孩結婚年齡是二十歲,意思就是你要是想結婚領結婚證的話,最少是二十歲才可以。可是在古代的那個時候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古代女子二十歲還沒有出嫁的情況基本不存在。二十歲的女子已經有了好幾個孩子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很多女子在自己才十三四歲的時候都已經出嫁了,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不過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古代那些女子發育尚未成熟,就要結婚生子?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我國古代是農業社會,生產力有限,大部分普通家庭只能混個溫飽,而古人講究多子多福,家庭成員普遍比較多,生存壓力大。於是為了緩解壓力,只能選擇儘快將女兒嫁出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醫學水平不如現在發達,百姓的平均壽命也較短,為了繁衍生息,只能儘量早點結婚。

第二,國家政策,戰國時期的齊國齊桓公令:女十四歲出嫁;越王勾踐令:女十五歲出嫁;漢惠帝令:女十五出嫁;晉武帝令:女十七出嫁;北周武帝令:女十二出嫁;唐太宗貞觀令:女十四出嫁。說明古代女子平均出嫁年齡差不多十三十四歲的樣子。在戰亂年代,那個女子生孩子還會得到官方的獎勵,比如說咋春秋戰國時期,列國戰爭不斷,需要大量的人口,如果哪個女人生了孩子,就會得到酒和豬肉,而且生的越多獎勵越多。所以很多女孩希望嫁到獎勵豐厚的國家。

為什麼古代那些女子發育尚未成熟,就要結婚生子?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宋代和唐代,都有這樣的法律:凡是在國家規定的年紀裡,沒有結婚就要進行罰款,雖然女子還沒有發育好,可是也必須結婚,她們心裡不願意,不過也沒有任何辦法。而且不僅僅是罰款這麼簡單。如果周圍的女孩子都結婚了,只有自己沒有結婚,會受到家人以及周圍鄰居的嘲笑,覺得自己很差。

第三,封建社會中一個王朝的強大與否,人口的多寡是一個重要因素。對於統治者來說,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多的勞動力和軍隊,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每個人都知道女人是可以延續香火的,孩子生的多了人口自然也就增多了。所以古代女性這麼早出嫁主要還是古代帝國統治者為了更好的增加人口。

為什麼古代那些女子發育尚未成熟,就要結婚生子?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四,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女子在古代就是生孩子的工具,古代人講究多子多福,多生孩子,就算是在富貴人家也是這樣。還比如說皇宮裡,如果妃子生下兒子那麼她的後半生就有保障了,在以前沒有生育過的妃子要麼就是陪葬,要麼就是出家為尼,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有沒有生孩子差距多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