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北伐爲什麼不學朱元璋先取山東、河南再打北京?

牛媽love牛牛


歷史上有過兩次由南向北完成的統一,分別是朱元璋的北伐,和民國時期蔣介石的北伐,太平天國運動雖然聲勢浩大,但是北伐卻像鬧著玩一樣。

我們先來看看朱元璋的北伐,按照朱元璋的部署,明軍實際上是從山東,河南,陝西完成對大都的包圍,希望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意圖。

“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

事實上朱元璋的北上策略正如他所料,在徐達攻克通州後發現大都已經人去城空,元順帝帶著老婆孩子早就跑了,明軍一舉收復了丟失400多年的幽雲十六州。

我們再來看看太平天國的北伐。

1853年太平軍在天京建都以後,派出了兩路人馬,一部是胡以晃、賴漢英統兵西征,一部就是林鳳祥、李開芳的北伐,兩路人馬兵力都不多,各有兩萬餘人。

單說北伐,太平軍在林鳳祥、李開芳的統領下,憑藉兩萬人硬生生的打到了天津附近,京師震動。

北伐是試探進攻吧,可是派出去的全部都是百戰餘生的精銳力量,這些人從廣西一路打到天津,對太平天國極其忠誠戰鬥力還非常強悍。

北伐多堅定吧,也不盡然,僅僅派出兩萬人,這兩萬人攻佔了城池又沒有兵力防守,導致逐漸陷入清軍重圍,太平軍最初的想法就是不要貪功守城,應當直撲滿清心臟,畢其功於一役,可是後援卻不到位,最終北伐徹底失敗林鳳祥,李開芳英勇就義。

既然有了明朝的經驗為什麼太平軍沒有效仿朱元璋呢?

首先、朱元璋的北伐是在南方形勢已經非常明朗,大明沒有後顧之憂,而太平軍雖然定都天京,但是形勢並不穩固,這也就是為什麼北伐同時還要派兵西征來解除天京外圍的威脅。

其次、朱元璋的宣傳攻勢做得非常好,“諭中原檄”中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簡直完美,以民族主義為出發點,徹底激發了北方漢人的反抗情緒,相對而言太平軍的領導人就沒有這麼高的眼界。

最後、清朝論實力遠強於已經被農民起義折騰了幾十年的元朝,最起碼還是全國性政權,區區兩萬北伐軍隊能打到天津已經是奇蹟。

那麼太平天國完全沒有機會嗎?在我看來也不是,如果太平軍全軍北上或許真能佔領北京,不過這樣做弊端也是非常明顯,沒有了鬥爭的大本營,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清軍截斷退路,困死在北方。


最後討論一下,如果真的太平軍全力北伐,會是什麼結果?


一點點歷史




什麼目的呢?很簡單,洪秀全就是想賴在繁華的南京不走了,當個割據的土皇帝,但是又不能表現的那麼明顯,畢竟很多人的眼睛盯著自己呢。洪秀全想到自己從偏遠落後的廣西起事,到今天雄霸富庶的江南聖地,把小農本性暴露無遺,畢竟想得到的榮華富貴都得到了,金錢權力、美人應有盡有,只想當個割據一方的土財主,憑藉長江天塹做個太平皇帝。



還有一點,就是減輕首府南京軍事壓力的戰略考慮。當時太平天國佔據富庶的江南後,清軍調集重兵圍攻南京,南京四周面臨圍困,尤其是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更是咄咄逼人,這時候太平天國需要突破瓶頸把清軍的主力吸引出去,這就想到了出師主動進攻清軍,意圖在於減輕南京地區的壓力。

於是乎北伐西征就成為了太平天國統治階層考慮的問題。而且派出的北伐部隊雖然僅兩萬人,但是卻都是廣西軍的精銳之師,有點像突擊隊或者敢死隊的意味,畢竟也沒想著能打下北京,只要能牽制清軍主力也就算完成任務了。



由江蘇出安徽,經過河南,抵達直隸直奔天津,咋不經歷山東呢?第一,就是為了吸引清軍對他們進行長遠路程的圍追堵截,在根本上減輕對南京的軍事威脅。第二就是山東腹地有限,東部是大海無法有效的和清軍打游擊。第三是魯南地區防守薄弱,但魯北卻有清軍大營,再加上地方團練組織,沒必要去給自己惹事。

(我是納蘭軒若,歡迎互動留言)


納蘭軒若


太平天國就是一些暴力份子,奮鬥的目標都沒有,天下才佔了一半不到,就自己人殺自己人。即時按朱元章的套路進攻北京也打不進去,沒有後方。不過滿清也不是什麼好政府,但是人家畢竟政權組織形式還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