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打出統治力,周琦新賽季該如何擠進火箭隊輪換?

亞運會剛剛結束,中國男籃五戰全勝順利奪冠。周琦個人數據為:場均15.6分,9.8籃板,4蓋帽。命中率61%,三分命中率高達58%。

在和王哲林組成的“雙塔”首發中,他司職大前鋒,作為NBA級別的內線球員,周琦在亞洲賽場打出了應有的統治力,在此之前的夏季聯賽中,周琦同樣展現出令人欣喜的成長。德安東尼也在採訪中肯定了周琦的進步,德老爺子會被打動嗎?下賽季NBA,周琦的前景如何?

亞運會打出統治力,周琦新賽季該如何擠進火箭隊輪換?

新秀賽季回顧

周琦的新秀賽季不算順利,大家有目共睹。出場時間無保障,定位不明確,多次在下放與被召回間徘徊,期間還經歷了傷病。當然,在赴美之前,他一定也做好了面對一切苦難的心理準備,只有不辭辛苦地奮鬥,不斷突破極限,才有可能在NBA拼出自己的一片天。

他一共只打了18場常規賽,場均出場不到7分鐘,得到1.2分,1.2籃板和0.8蓋帽。

眾所周知,德安東尼老爺子不像波波和科爾那般知人善用,他崇尚縮短輪換,信任主力,對培養新鮮血液不太感冒。從這個角度看不利於周琦的成長,但我們也知道,火箭是全聯盟最愛投三分的球隊,是唯一一支三分出手多於兩分的球隊。而周琦擅長遠投的特點正好吻合。

從數據上看,他18場比賽裡一共出手了32次,有19個是三分球,三分投籃佔比接近60%。他在進攻端的定位是“火力制高點”,一臺2米16的高射炮。

但結果很明顯,周琦並沒有得到重用,儘管他特點鮮明且適合火箭。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的對抗能力偏弱,很難適應NBA高強度的肉搏環境。

美國人的籃球哲學裡很注重“對位”的概念,如果場上的某一組對位呈現出明顯的優劣勢,他們就會義無反顧的把球交給優勢方,瘋狂針對你的弱點,一點面子不給。比如聯盟第一單挑殺器杜蘭特,他是天生的BUG,絕大多數防守者在他面前都是錯位,勇士傳切打不順的時候就給杜蘭特安排個單挑戰術,對方一下就手足無措了。

而周琦初入NBA時的對抗能力,在美國人看來似乎還不足以作為大中鋒在NBA立足,即便如今的潮流是“小球聯盟”,中鋒不再都是肌肉棒子全場肉搏,但身體對抗依舊是本錢。說直白點,別人有的你沒有,或達不到標準線,就會被欺負。

所以我們觀察到,周琦在場的時間裡,幾乎都是和卡佩拉或小黑布萊克搭檔內線,定位以大前鋒為主,進攻遊蕩在側翼三分線外,防守很少會被安排頂防對方五號位。

一言以蔽之,儘管周琦的報名位置是中鋒,但因為他的對抗有一定劣勢,他的定位越來越偏向4號位。而我們也知道,火箭的4號位,基本算半個外線球員。

但周琦也在有限的出場時間內展現了自己的特質,最顯著的就是封蓋和大防小能力。他有2.16米的身高和傲人的臂展,配合靈活的步伐,在場上有靈敏的“空間感”與準確的防守選位,這使他在擋拆後能在極短時間內調整身位,跟上對方小個球員,用長臂去幹擾、封蓋,順利完成錯位換防。

他整個賽季18場比賽送出了14個蓋帽,數量不多。但考慮到他有限的上場時間,換算到每36分鐘的數據後,他場均有4.1次蓋帽,這個數據排名全聯盟第二!但因為樣本過小,不具備說服力,只可作為參考,但還是能看出,周琦在有限的上場時間內,蓋帽效率很高。

苦練成長,有目共睹

經歷一個坎坷的新秀賽季後,周琦在夏天一刻沒有休息,苦練增肌後打了夏季聯賽,又馬不停蹄奔赴國家隊打亞運會。

他的進步有目共睹:

身體強壯了一圈,那張青筋暴起的照片在網上傳遍了;

在三分線外更加從容冷靜,信心十足;

出手速度加快,三分出手增多,效率提高。不愧是赴美改裝過的進口炮臺,一看就是火箭的人。

亞運會打出統治力,周琦新賽季該如何擠進火箭隊輪換?

亞運會場均4個大帽,第一場對菲律賓7個,逼的菲律賓後衛不敢進三秒區。在亞洲賽場,周琦的護框統治力盡顯。

一個出色的護框者不只看蓋帽數據,在NBA一些蓋帽數排前列的大個子實際護框效果並不好。他們往往是跑跳能力出眾的黑人球員,護框時習慣先故意放空禁區,給突破者無人看防的錯覺,然後從一旁突然飛出,把球扇飛到六層看臺。

但存在弊端:若碰上造犯規能力高手,或身體素質同樣勁爆,輕易蓋不到的,很容易犯規甚至被打2+1,;放空禁區後對補防的時機要求太高,必須恰到好處,早或晚都不行。最重要的,無法造成防守威懾。

一個優秀的護框者,能讓對手在突破前就心存忌憚,被迫改變突破路線或終結手段,導致成功率下降。上賽季最佳防守球員戈貝爾就是典例,一般的突破手如果看見禁區裡矗立著戈貝爾,本來攻擊籃筐的機會可能就改成被迫分球了,這就是防守威懾力,無形中干擾了對手的進攻選擇,破壞成功率。

周琦同樣具備這種能力,至少在亞洲賽場,他是王者級別的護框選手。

新賽季前景

回到火箭隊,他依然會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到底是打5還是4?

為了更多的上場時間, 當然是打5更合適,現有陣容名單上,除了卡佩拉只有半退役的內內和2017年選中的哈爾滕斯泰因,新來的克里斯是四五搖擺,更偏向四號位,周琦的競爭壓力較小。內內年事已高,出場時間會有所下降,德國中鋒哈爾滕斯泰因比周琦強壯不少,對抗能力佔優,但速度和靈活度不及周琦,而且他不會投三分,周琦是火箭中鋒裡唯一一個能投三分的。

但若打4的話,情況則十分不妙,火箭上賽季自從塔克頂替安德森首發後,陣容偏小,三四號位都偏外線球員,甚至會擺出塔克打5的死亡五小。也就是說新賽季和周琦競爭的人有:塔克、安東尼、克里斯(四五搖擺)。

新來的克里斯是典型的“吃餅”型內線,還有一手遠投,雖比不過周琦,但同樣適合火箭的體系,而且他頂替的是安德森的位置,安德森已經被棄用,現在來了克斯裡,等於給周琦平添了一個競爭對手。塔克是首發不可動搖,安東尼和恩尼斯誰首發替補還不知道,周琦若打4,形式之嚴峻,一目瞭然。

亞運會打出統治力,周琦新賽季該如何擠進火箭隊輪換?

決定周琦能否打五號位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的對抗能力提高了多少?多說一句,勇士有了考辛斯後,火箭內線頂防的壓力更大了。

周琦變壯後,對抗能力提高了多少?

剛剛結束的亞運會決賽裡,在中國隊的車輪戰招待下,哈達迪在第三節結束時就已經體力不支了。但不客氣的說,哈達迪體力充沛時在禁區一度予取予求,統治力盡顯。中國隊派王哲林主防,周琦協助,偶爾也會頂防,結果兩人都遇到了犯規麻煩,不得不讓替補的董翰林上場助陣。在周琦鮮有的幾次和哈達迪的直接對位中,周琦的對抗能力佔了下風,哈達迪背身強打過程中,周琦只能被迫後退。

這也能理解,哈達迪畢竟是久經沙場的亞洲頂級中鋒,他的體重比周琦大很多,周琦和他相比優勢也不在於身體對抗,而是速度和步伐。但是在NBA中,周琦對抗的劣勢一定還會被針對。

揚長避短,擠進輪換

他要儘可能避開自己對抗差的弱環,揚長避短,尤其在和小陣容為主的球隊交手時,周琦不再需要頂防大中鋒,有更大的空間發揮護框和大防小的能力。

上賽季周琦為數不多的出場時間裡,他完成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蓋帽。他能緊緊跟住突破者,給對手安全的錯覺,在出手的一剎那完成封蓋,充分發揮自己臂展和反應速度的優勢;他能準確的判斷突破者的意圖,防守選位、空間感出色,伸出長臂罩住視野,不輕易起跳;大防小時,步伐靈活,方向改變迅速,在七尺長人中極為少見,大個子最怕小個子突然玩變相,但周琦很少被完全晃開重心,他的橫滑步和覆蓋面積讓外線球員很頭疼。這一點和卡佩拉很相似。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周琦跌出5號位輪換,他的出場時間很可能沒有保障,因為火箭在上賽季西決後,應該會更加明確自己小陣容的思路。

如果安東尼打替補,在卡佩拉下場後,很可能擺出安東尼和塔克搭檔四五號位的死亡五小,火箭鍛鍊五小陣容的計劃在上賽季常規賽末就開始了。如果不擺五小,最多隻會擺一個大個子,很難出現克里斯+周琦或周琦(克里斯)+哈爾滕斯泰因的組合,安東尼不適合打三號位了,如果他佔據大量的四號位替補時間,周琦的出場機會就更少了......

也不必太過擔心,周琦的成長火箭教練組都看在眼裡,可以肯定的是,下賽季他會獲得更多的鍛鍊機會,他是火箭唯一一個既能投籃又能護框的七尺長人,契合火箭的體系。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NBA的世界,無論你多麼天賦異稟,不努力也早晚會被淘汰,下賽季對周琦來說至關重要,NBA的競爭異常激烈,很多被淘汰的人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只是別人比你優秀。對周琦來說,不需考慮太多,把夏天苦練的成果展示出來就夠了,相信他的未來會一片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